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从历史来看,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土耳其人一直向欧洲渗透,但始终不成功。阿拉伯人控制过伊比利亚半岛,就是西班牙那圪瘩,后来给打出去了。奥斯曼帝国控制过巴尔干,所以现在还有几个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波黑、阿尔巴尼亚、科索沃。但是在中欧、东欧、西欧和北欧,历史上没有穆斯林居住区。对欧洲来说,这真乃千年未有之变局也。

前几天,我浏览百度百科里的科索沃词条,看到这么一句:“科索沃人口出生率极高,因而人口增长非常快,1988年科索沃人口增长率为2.4%,而同年南斯拉夫全国人口增长率只有0.62%。”科索沃地区居民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穆斯林人口。这说明,欧洲内部各族群的人口增长率非常不平衡。像科索沃这种农业区,当年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迅速成为当时南斯拉夫最穷的地方。贫穷往往使社会矛盾迅速酝酿和激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

今天,在欧洲各国,由于普遍实行的高福利,使贫困化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是,也使贫困对生育抑制作用消失,高福利进一步促进了移民的高生育率。目前看来,欧洲的高福利社会恐怕很难长期持续。当然这不全是因为移民负担重的问题,这个制度本身就有毛病。我觉得,对于欧洲人口形势,中国有必要高度关注。因为人口的作用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人口决定着政治走势。

日本和韩国是另外一条道路。这两个国家,排外思想相当严重。也许是靠着中国、俄国,生存危机意识要强于欧洲国家。所以,他们是世界不多的单一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比例99%。从目前政策上看,老龄化并没有促使日韩开放移民,反倒是越老化越要防止别人乘虚而入。日本一些劳动强度不大的服务行业,比如餐厅,大量返聘老人,让你吃个饭觉得很不好意思。

新加坡立国后,当时人口增长很快,而经济落后,就业岗位不足。老李提出“两个刚刚好”的口号,希望控制人口,不要把小岛给挤爆了。由于新加坡经济起飞很快,过了十年,就缺人了。又过了十年,人口增长率拐下来了。华人生不过印度人,印度人生不过马来穆斯林。总体来看,四大族群的生育率都在下降。政府采取了一大堆鼓励措施,出生率就是上不去,新加坡政府很郁闷。退休的老李还出面,严厉指责新加坡的高学历女性不努力生孩子。此事社会反弹很大,年轻女孩纷纷指责老李多管闲事。总之,新加坡政府虽然强势,但在这一方面,它和西方、日韩一样毫无办法。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中国去挖人。

待续

(198)人口随想4

谈到人口问题,常会提到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主要是指赡养比例。并不是说,越年轻的社会越有红利。因为社会成员主要是小孩子,需要抚养,社会负担也重。老人太多了也不行。目前,中国人平均年龄是30多岁,大量需要抚养的小孩转变为成人,同时成人还没有大量转变为老人,青壮年构成人口的主体,所以赡养比率不断下降,社会不断“轻装”。应该说,目前中国正处于最佳年龄结构。

国家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红利只是一个重要经济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实际上,拥有红利国家比没有红利的国家还要多。比如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国家、东南亚国家。但是,由于其它因素不匹配,人口被浪费了。搞得好的,搞搞移民和劳务输出,比如埃及和巴基斯坦。搞得差的,只有去搞革命运动了。就中国自己来说,1840年以后人口徘徊了一百年。建国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但是,五十年代小孩子比重太高,社会抚养压力较大。直到1960年代后期,中国人口红利才开始出现。但是,当时红利并没有带来好运,反而带来了麻烦。只有动员知青们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直到八十年代以后,红利才开始转化成经济优势。直到九十年代以后,红利才全面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说这一段,意思是:人口红利固然很重要,但是过于看重、过于强调,也是不对的。有专家把人口红利看成印度超越中国的杀手锏(之一),我倒觉得印度目前的首要工作是先克服人口包袱,然后才是发挥人口红利。我的看法是,人口红利只对于现代国家,或者向现代转型中的国家,才有意义。对于伊斯兰文化区和印度文化区的传统国家,由于其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意义不大。对于黑非洲以部族为基础、尚未形成现代意义民族的社会,人口红利的意义更不大。

目前除中国之外,人口红利能够发挥作用的国家,我比较看好越南。这个国家拥有近9000万人口,京族占80%多,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都不大。只要保持政治稳定,别整天跟中国犯梗,它很有可能复制中国沿海起飞历程。

民国时,钱玄同奉信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认为,青年人必定强于老年人。钱玄同是个感性冲动的人,爱走极端,完全不像他的儿子钱三强那么富有科学精神。他推崇年轻人,就说:四十岁以上的都应该枪毙。胡适当即反驳说:那么,到你四十岁,我要送你一首诗,题目叫手枪。胡适为人宽厚,只是说说而已。鲁迅却记在心里,掐着手指一直等到钱玄同年满四十,抓住时机发表了一首诗。我记得有两句是:“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呵呵,先生恶毒啊!

扯远了。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国家,整个社会的活力和思想倾向都会不一样。近年来,关于“未富先老”的提法已见报端,但是这只是必要的警告,实际上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年轻国家。中国的人口红利,往后还可以再吃十几年。这十几年,恰好是中国崛起最关键的时期。这也算天助中华吧。我们必须抓住人口红利期的机遇,在拐点来临之前,即使不能在人均收入等方面超越欧美,至少也要确立经济总量优势、技术能力优势、产业结构优势。如果错失机遇,不能在这段时间确立优势,等过了这个村,赡养比率出现逆转,整个社会负重前行,再去赶追发达国家,也不是不可能,但难度会大大增加。

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句祝福中国: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待续

(199)人口随想5

前面有个兄弟指出:楼主太乐观了。我是先从国外讲起,还没有讲到国内呢,怎么就知道我太乐观?呵呵。

人口问题是中国天字号问题。近年,为了强调某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喜欢对行政首长来个“一票否决”。到后来,“一票否决”的内容太多太滥,如果真要逗硬,县长市长都是九死一生。于是,国家又来个清理,许多“一票否决”被否决了。最后幸存下来的,仍有五个方面。即:社会稳定、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由此可见,计划生育之重要性。

八十年代推出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关键政策之一。有个官员,跑到国际会议上去发言,说中国少生几亿人,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好像中国人都是猪,生出来就是人类的负担。结果此君被网友痛骂。他这个话的措辞,确实有点欠考虑。不过,我同意他这个话的基本意思。那就是:对于计划生育使中国少生几亿人这个事实的意义,我持高度肯定态度。从八十年代情况看,中国城市乡村,都是人满为患,工作岗位严重不足,若不控制人口增长,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可能性是存在的。现在看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就是陷入了这个恶性循环。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