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的领土纠纷当中,目前控制在老外手里的争议土地,基本上都没有华人居民,这是最大的难度。中国和俄国把黑瞎子岛一切两半,这算是很不容易了。那个岛原来控制在俄国手里那么多年,多亏俄国缺人啊。如果俄国人像中国人这么充裕,向有争议的岛上移民,按每平方公里150人计,岛上可住5万人,可以成立一个县。那就麻烦大了,我估计不打仗是弄不回来的。所以,我以前上学时,曾经对人口问题这样认识——在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中,短期取胜靠拳头,长期取胜靠脑袋,永远取胜靠JB!同学们的评价是:话虽然粗俗,但道理深刻。
所以,无论是探讨中国经济问题,还是其他的任何问题,永远绕不开13亿人口。最新数据,截至去年11月,大陆13.4亿,港澳台还有近三千万。人来得不少啊,我很欣慰。
计划生育政策,目前争议很大。反对的观点,主要是从西方国家、日本、四小龙的人口发展轨迹,来判断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出现人口拐点。而且,以中国人口巨大的惯性而言,一旦出现了负增长,也会难以扼制。目前,中国一年净增一个澳大利亚,感到各方面压力很大。但是,如果一年净减一个澳大利亚,那影响更坏,光是腾出来的房子拿到市场上去,房价就垮了,国家经济不可能不萧条。而支持者的观点,主要是从目前的社会就业量、环境承受量等指标分析,认为中国当前主要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多而不是过少,所以,应该那样那样那样。
记得小学一年级课本,学的第一批汉字,就是“人、口、手”。这个编课本的人太他妈有水平了!现在许多专家提倡,要重返老毛时代的“人手论”,反对“人口论”。就是说,要把人看成生产者,更要看到人的积极作用。这点我赞同。但是,我觉得时刻也不能忘了“口”在“手”前,吃不饱那是不能动手干活的。
利用国外有利条件,看看国外的人口问题吧。
待续
(第196)人口随想2
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国家一发达,人口增长率就下来了。一种普遍观点是:多生孩子会降低生活质量,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补贴,都无法弥补养育孩子所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社会发展和生活提高,必然导致生育率下降,此事没有办法可解。也许唯一的办法是科学发达了,搞工厂化克隆,不用再麻烦各位女士了。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在国外各地,也在注意观察。我在想,经济发展,是不是必然会使人口变成低增长和负增长?有没有政策和措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若不可避免,则中国必须在适当时候放宽人口政策,比如放开二胎。
在西方、中国、印度和伊斯兰四大文化区,目前西方世界普遍出现了人口低增长和萎缩。中国文化区(及边缘)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出现了人口低增长和萎缩。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算快。印度和伊斯兰世界仍然在疯狂增长。这使世界人口比重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伊斯兰世界人口比重增长很快。非洲人口从六十年代开始大爆炸,近年来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不是因为经济发展了,而是因为战争和艾滋病。看到博茨瓦纳等国家20%以上的艾滋感染率,真不知道黑哥们怎么生活。反正不是万不得已,我不想到这些国家旅行。
今年到欧洲出差转了一圈。感到这个大洲,现在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黑人完全泛滥了。强调:我这里没有种族歧视的意思。我只是描述客观情况。在英国,黑人到处都是。许多街区,整个整个地变成黑人社区了。反正你坐着车走,如果看到路边的房屋外面的草坪稀稀拉拉,疏于修剪,而且乱堆乱放的东西比较多,那基本上就是黑人社区。法国、比利时、荷兰,北非人更多,清真寺随处都是。法国人去年终于发了回狠,立法,不允许遮脸,但实际上遮脸的还是有,我在巴黎就见到过。不遮脸了,包头的穆斯林妇女仍然比比皆是。在欧洲,包括管理最好的德国和瑞士,凡是游客多的景区和购物街,窜来窜去的阿拉伯和土耳其小偷极多,成帮成伙。由于中国人带现金,是他们优先目标。这更恶化了中国游客对欧洲的印象,好象全欧洲到处都是小偷。长期定居的中国人,感觉和评价要稍好一些。
我懒得去查准确数据,凭记忆啊,在德国,八千万人口中,非日耳曼人达到一千万,其中绝大多数为土耳其人。据说,两德合并以后,东德人纷纷迁往西德地区找工作,移民则填补了东德的空白,现在许多东德的城镇已经土耳其化了。在法国,六千万人口中,非裔(北非阿拉伯人、西非黑人)占了十分之一左右,那就是六百万。齐达内就是北非的柏柏尔人后裔。英国的数据没有印象,貌似比德法的移民要少一些。主要是黑人、印巴人等。但从这次伦敦的打砸抢烧来看,移民数量也不少。
我对欧洲一点都不看好。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人口老化,也许中国以后也会。也不是因为他们引进移民,其实中国人也乘机移过去不少。我不看好欧洲的原因,在于他们社会管理能力太弱了,一个最简单的,旅游业是欧洲经济支柱之一,在你的卢浮宫、凯旋门这种景区,基本治安都维持不住,对几伙小偷都没有办法,这种政府,这种社会!你还指望这种政府能干出什么大事呢?(如果有小偷整天在天安门专偷外宾,我估计北京警方早就抡圆打击了。)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欧洲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力量,正随着它的人口老去。在邱吉尔、戴高乐这些政治家身后,欧洲(不包括俄国)已经没有政治家了,变成了一个政客和选票的世界,老态龙钟,好逸恶劳,不负责任,回避矛盾,没有勇气和斗志。在这次欧债危机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欧洲想要跟美国、中国在世界上鼎足三分,我看难度比较大。他们能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种族冲突就不错了。
有兄弟可能不同意“在邱吉尔、戴高乐身后欧洲没有政治家”这句话。但我真是这样认为。也许撒切尔夫人算是比较优秀的一个。法国的希拉克,许多兄弟印象不坏,我觉得这人不错。但客观地说,他和萨科奇是一路货色。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沉浸在梦想中,太把法国当根葱,以追求不同来显示品位,以叫板强权来宣示自我,为了反对而去反对。不同点在于,希拉克叫板美国,萨科奇叫板中国。我估计,法国下任总统很可能亲华反美,因为他无法忍受跟前任一样,那太没品位了。中美两国其实都看不上法国这个德性,不过他是五常之一,不搭理他还不行。
扯远了,回到西方人口问题。
待续
(第197)人口随想3
漫步在欧洲的城市,老人、老房子、老街道。虽然很有品位,很有历史沧桑感,很适合留影,但缺乏活力。在过份强调保护文化的英国,尤其如此。但是,各位兄弟不要认为西方人先天不能生孩子。其实,从五百年前大航海时代开始,一直到二战后的“婴儿潮”,西方人一直是全世界最想生、最敢生、最能生的族群。不然遍布四大洲的基督教白人国家都是怎么冒出来的?
但是,六七十年代以后,欧美社会迅速老去。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源源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所以还保持年轻。但问题也正在形成,就是传统的美国白人(基督教新教)社会比重在不断下降,讲西班牙语的拉丁裔迅速增加,在佛罗里达、加州、新墨西哥州尤其严重。有人认为,美国将来会拉丁化。再用一至两代人,拉丁美洲的范围就要北扩了。在美国,近年来黑人、穆斯林、亚裔等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都是从欧洲向外移民。但是,二战以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后,欧洲老龄化问题严重,大量低端的工作岗位没人来干。为了继续过上安逸、体面的生活,欧洲各国从自己的前殖民地,招聘了大量移民,专来干脏活和累活。这样几十年功夫,竟然形成了庞大的欧洲穆斯林人口。欧洲人有两个没有料到:一没有料到移民人口增长这么快,二是没有料到伟大的西方文化对伊斯兰文化完全没有同化能力。欧洲人原本指望这些移民都融入西方社会的,现在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