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天津是北方工业中心,需水量大。但海河水系首先要保首都,北面来的水,被官厅、密云两大水库一截,先供北京。天津只能用剩下的水,不够用。天津临海,地下水质不好,而且引起沉降。所以,第一个办法是引滦。但滦河是中型河流,发源于坝上地区半干旱草原,水量本就不多,还要承担唐山用水。这使河北非常吃紧。天津引来滦河,继续发展工业,水仍不够用。接下来,是引黄。这回山东又吃紧。黄河水也缺,沿黄各地灌概矛盾本来就大。山东内部还要引黄入青。这么东一引,西一引,到九十年代后期,济南七十二泉停喷,黄河每年断流半年,济南全市驾校都把车开到黄河里去练。黄河水引来,天津继续发展工业,水还是不够。于是又上马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该工程供水范围为津冀鲁苏皖)。京津地区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给人一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感觉,长此以往不是办法。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都在发展新型用水模式。新加坡人也去天津掺和了一个项目。希望能走出循环经济的新路。不然真没办法了。

我一直为南水北调捏把汗。这个工程成本太大。东线,扬州到黄河位山穿黄隧道这段,地势向上走高,沿途要建火电站,烧煤发电,逐级提水。黄河是条悬河,像堵墙,所以要从河床下面打隧道穿过去。前几年打通了,希望千万弄结实,别让黄大爷决了口。中线工程也开工了,从丹江口调汉江水。李白有诗云: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我靠,这回真往北流了。走河南、河北而北上京津。这个工程移民太多,30万人。有资料说,调水成本已经远远高于海水淡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能合理确定水价。我们现在发展节水产业,怎么发展?很简直,如果企业节水一吨,平均需要投资5元。那么,水价在5元以上他就想干,水价在5元以下就不想干。若水价不调到5元以上,政府就必须出台别的鼓励措施,不然人家不干。现在,许多地方水价太低。这种情况下,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就没有市场生存空间。如果水是高价调来的,而低价供应,那么就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鼓励浪费。政府也有难处,就是招商和发展产业的考虑。这要综合考虑,但水价必须调整,特别是北方缺水区的工业用水价格,该向上调了。

关于西线调水,争议比较大。有个退休将军写了本书,叫《西藏之水救中国》。出发点很好,但这个事情光凭他对着地图琢磨不行。苏联当年搞了不少调水大工程,最后以惨痛失败而告终。这本书的一些想法,基本延续了苏联的工作思路。呵呵。

实际的西线方案,不是调雅鲁藏布江的水。西线方案,目前的水源,是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先筑坝抬水,再打一系列的超级隧道,将水引入青海境内黄河上游,解决西北缺水问题。这要引走大量径流,对长江上游生态影响不小。东线和中线在中下游抽水,影响还稍微小些,但西线在源头上动手,影响肯定比较大。

一个更麻烦的事情,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已投资几千亿,在金沙江、雅砻江修建巨型电站。许多电站都修的差不多了。如果再来个南水北调,再投几千亿,在电站上游把水抽走,这算怎么回事?我曾询问一个业内专家,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两大工程,有没有相互考虑对方的因素?西线调水会对长江流域水电站包括三峡发电,造成多大影响?他说,据他个人印象,好像还没见过两大工程相互影响的评估材料。那是2006年。

听说西线工程在做前期准备,后来停工了。也有人说根本没有任何开工。不管如何,都要谢天谢地。这事真的要慎重。

待续

(189)城市三产

这两天老是失眠。躺在那里想,历史是偶然,还是夙命?如果现在,时光倒流,向前世投胎,你就是乾隆皇帝,君临天下,你怎么提前拯救中国,才能免于1840年后的霉运?

我想,我会下诏:1,放弃以农立国,以工农商学兵五业立国。2,在文武科举之外,增加工农商三项科举,五举取士。3,抡圆了发展军工,建立远洋海军。4,沿海三十个城市,开埠通商。5,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每年向欧洲派3000名留学生,高薪引进3000名技术人员。6,向东北、外东北、新疆、中亚、西伯利亚、南洋移民。7,江南不去了,和珅砍了,提拔刘罗锅和纪晓岚。8,派兵占领日本,见人就剁。9,派兵把叶赫那拉部和达赖灭了。10,改年号为国观。大家觉得,这十大新政推出以后,发展到国观六十年,我退位时,中国会不会大有起色?

呵呵,开个玩笑。继续!

讲城市化问题时,漏了一个事情。就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体中,三产比重都在70%以上。即所谓“后工业化”。中国去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47:43。这是典型工业化阶段。从目前比值来看,若第三产业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也要30年才能进入“后工业化”。

有趣的是,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在四国之中最高。第三产业比重则最低。巴西高达67%,俄罗斯和印度也都在50%以上。前面我说过,三产的比重与城市化息息相关,没有城市就没有发达的服务业。阿三城市化率不到30%,三产比重竟然高达50%以上,奇迹啊。这帮人真是搞服务业的天才啊。我很有兴趣,看看一个大国,能不能以服务业拉动GDP,跨越工业化步入现代化。也有另一种可能,三哥通过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培养消费群体和内需市场,反过来再拉动工业化。不管怎么样,如果能走通,就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俄罗斯情况特殊,与中巴印不同。它祖上曾经阔过,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它早就工业化和城市化了,现在主要问题,是完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这是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别的国家在这个阶段上,应该是一个年轻化的社会,而俄罗斯早就进入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了。这相当于一个人,早就毕业,等年纪大了,又跑回学校来补课,和一帮年轻人拼功课。难免有点精力不足。所以,俄罗斯的国内市场,无论二产三产,好像活力很不足。再加上本来就地广人稀,俄国城市看上去更显得冷冷清清。

中国人历来不相信统计数据。有个说法,市长想出成绩,换个发改委主任,还不如换个统计局长起效快。中国的统计数字,也确实有不少问题。比如朱老板上台那年,发誓要“保八”,结果第二年各省数字报出来,除了新疆,都超过8%。全国一汇总,公布增长率:7.9%。这是怎么汇出来啊?我觉得,第一和第二产业,数据基本还算靠谱。因为工农业生产,需要用水用电,全国用电量、用煤量、铁路周转量等数字摆在那儿。工农业产品要走向市场,税收额摆在那儿。就算税收有漏洞,市场价格摆在哪儿,从价格走势也能大体看出供给量。所以,第一第二产业的数字,胡扯也不会扯得太没边。

而第三产业数据,更像神仙数字,很不好琢磨。有个笑话,可能兄弟们都听过的。两个经济博士出门,看见一堆狗屎,甲对乙说,你吃了它,我给你一亿元。乙吃下去,挣了一亿。走着走着,又见一堆狗屎,乙对甲说,你吃了它,我也给你一亿元。甲也吃了,挣回一亿。突然,两人放声痛哭:一人吃了一堆狗屎,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市长得知,激动不已:同学们,你们各吃一堆狗屎,就轻轻松松地给我市增长了两亿元GDP!

呵呵,你们看看,第三产业数据就是这么出来的。我曾经向统计部门兄弟请教。他们解释了一堆,我最终也没搞明白。第三产业中,高端的,像银行股市之类,这很好办。低端的服务业,却占了社会就业的大头。现在,中国全民经商。连偏远小镇,要是沿街还有一面砖墙,肯定推倒建成门面,租出去,开成理发、小吃、百货之类。这些东西很难完全纳入统计。他们是小规模纳税人,从税上也不能准确看出实际经营情况。我真不知道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待续

(第190)城市三产2

三产比重是个相对数。即使一个国家三产不增长,如果工农业都垮下去,三产比重也会上升。所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三产比重挺高。中国情况不错,从统计上看,改革初期三产比重约是24%。三十年后,增长到百分之四十多。再考虑到这三十年,中国制造业是爆炸式的增长啊,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还能把比重翻一番,应该属于相当厉害了。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