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略提出,使地域概念出现了一些模糊和交叉。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当中,原属中部地区的内蒙古、原属沿海的广西也纳入了。东北振兴战略中,辽宁来自沿海地区,吉林和黑龙江来自中部地区。所以最后出台中部崛起时,传统的中部九省只剩六个了,这个战略属于最后班车,主要负责拣漏。我上网查了下,今年六月份,国家统计局已经按照上述战略,正式把全国重新分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区域。
东部包括3市7省:京、津、沪、冀、苏、浙、闽、鲁、粤、琼。
中部包括6省:晋、皖、赣、豫、鄂、湘。
西部包括12省市区:川、渝、云、贵、陕、甘、宁、青、新、藏、桂、内蒙古。
东北包括辽吉黑3省。
这回不乱了。这个划法,与三大战略口径相同。我没仔细研究三大战略具体有哪些政策差异,但个人主观感觉是,从大趋势看,除了某些具体项目倾斜外,全国政策应该是趋同而不是趋异。我觉得,像沿海的广西,去跻身西部地区,从大局长远考虑,究竟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这个值得研究。我记得汶川地震以后,成都也遭了灾,它下属的都江堰市还很惨。成都虽然以灾区身份向上面要钱要项目,但在公共场合极力避免戴上“灾区”帽子,反复强调主城没受一点灾。他们担心的就是外部印象问题,这对地方发展有无形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比有形的项目和资金还要大。所以,我觉得如果我是广西领导,我会把“沿海”做为主打名片,“沿边”这个名片放在某些特定时候用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百色革命老区”这几个名片在跟中央要钱、要项目、要政策的时候用。
扯远了,回到三大战略。因为没有细做研究,我就信马由缰分享一点个人感受吧,因为这些地区大都去过的。欢迎兄弟们补充。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只说一个字:“赞”!2000年这个战略推出来的时候,社会质疑是非常多。主要质疑者,我概括一下,有四种。A,质疑破坏生态。更有精英砖家,还举出了新疆建设兵团作“反面例子”。B,质疑时机。是不是太早了,会迨误东部发展。C,质疑西部的条件。有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开发。D,质疑政府主导的开发方式。举出大跃进、三线建设的教训。
现在看来,这些质疑论点都破产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未来的中国崛起,功莫大焉!
待续
(第182)西部大开发
古老的西部,一直是中华的腹地。除了抗日战争时一批工厂内迁之外,这儿始终就没有开发过。建国以后,五十年代成渝铁路修通,西部才算有了回铁路。中国第一轮大规模的西部开发,应该是归功于五十年代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六十年代启动的“三线建设”。
对于这两大决策,一直争议很多。现在总有许多地位层次很高的专家名人,出来玩命地痛批。比如,认为农垦应该为罗布泊的生态灾难负责。又比如,认为三线建设浪费经济资源,产业布局也很不合理。我的观点是,虽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两项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但我坚定地认为:这两个决策乃是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作出的最高瞻远瞩、最英明伟大的决策之一。不,是之二。
这两个决策很重要,可惜我在聊1949年至1979年经济时,不小心给漏掉了。要在这里用一个贴子补上。
做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帝国,屯垦戍边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始于秦汉,沿袭千年。乾隆帝击灭准噶尔平定新疆之后,新疆孤悬西北,分裂的危险始终存在,所以移民屯垦当时已经开始。到晚清同治年间,阿古柏叛据南疆,沙俄侵占伊犁。当时,天山以北挂沙俄国旗,天山以南挂奥斯曼土耳其国旗。形势万分危急。清廷内部当时暴发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有学者指责,主要海防的李鸿章是卖国贼。我觉得,当时清朝四面楚歌,八方告急,李鸿章至少在这个主张上,主观出发点并不是要卖国,而是对孰轻孰重的个人看法不同。不过,万幸,朝廷这回支持了主张塞防的左宗棠。左公在天下危亡之际,以六十五岁高龄,抬棺西征,历时六年,收复天山。老子对他感佩不已!男儿此生,当如斯也!
左宗棠和刘锦棠,包括军阀盛世才,都在屯垦实边。有清代诗为证:“大将筹边犹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讲的就是左宗棠和湘军屯垦的事。建设兵团不是老毛的发明,只是前面那几位力量小、规模小而已。老毛的伟大,在于他有魄力、有能力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屯垦戍边运动,让新疆与祖国再也不可能分离。同时,也把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具体成绩,我就不再抄数字了。小平主政以后,1981年亲自到新疆考察,拍板决定,恢复在文丨革丨中撤销的生产建设兵团。这也是一个极英明的决策。在开垦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对生态造成了一些破坏,这是事实。但这不是主观的,更不是专门针对新疆的,东北和云南更严重。现在通过退耕还草生态正在恢复。
三线建设同样是西部发展的重要一环。我觉得,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天的西部工业化。特别是重庆、成都、西安、宝鸡、绵阳、贵阳、攀枝花这些城市,今天的工业实力主要是三线建设时期留下来的结果。三线建设使中国有了稳固的战略后方。许多地方,你看着它是一座山,实际上里面掏空了是一个国防军工厂。我不赞同有一些所谓明白人讲的,现在美国导弹一飞,世界就不分前方后方了。美国导弹再厉害,制空权再强,炸得再凶,最后必须是把地面部队开进巴格达,这才算推翻萨达姆政权。不然,老萨在地洞蹲着,连喊带骂,抽空出来打几个飞毛腿,就是不服你。为什么以色列军队那么厉害,在战略心理上却始终处于守势?就是因为它地盘太小,没有战略后方。沙龙有句名言:以色列整个国土就是一条边境线!总之,在导弹可以准确打进高尔夫球洞的今天,我认为战略后方对于一个大国仍然至关重要。西部大开发的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前面有兄弟回贴指出:西部大开发仍在路上。我同意,当然在路上,它远没有成功。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三大战略,投资回报最高、起效最快的,肯定是东北振兴。因为东三省是老工业基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国家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肯定是西部开发。许多方面,在相当长时期内只投入、不产出。但西部开发目前还是很成功的。
我的个人体会是:
A,成就巨大。不知道兄弟们最近十年是不是在西部?如果你在,或者常去,你就会感到变化有多大。2000年时西部有几条高速公路、几座水电站、几个大产业?现在呢?特别是重庆、西安、成都这些地方。十年来,西部的小县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政府到位。西部开发十年,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为西部发展创造条件,很到位,而没有越位去搞什么竞争性企业。对文化设施、城市设施的投资也不小,为西部吸引人才创造了条件。
C,生态同步。许多反对者担心西部生态遭到破坏。实际上,他们可能不知道,2000年时候,西部正好处在工业化的自发起步期。当时,有许多“五小”企业,污染相当严重。当时,我走过许多地方,亲眼所见,有一条河流,我沿着走了十几里,河面上全是造纸厂和化工厂排出的白沫,沫沫都满了,竟一直看不见河水!我当时很担心,西部往后会暴发一场环境灾难。通过西部大开发,各地的发展明显提速了。好的地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差的地区,至少也缩短了低水平这个发展阶段。我不否认,西部污染问题现在仍严重,但我个人的判断是,如果当时不实施西部大开发,任由工业在低水平上自发地发展,现在西部污染和破坏更严重的多!有人说也可以限制西部的污染工业,但西部人也要挣钱吃饭,东部当年就没有限制住,西部又怎么可能限制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