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总之,在不具备产业集群,也没有核心大城市拉动的地区,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如此,孤军深入地发展小城镇是行不通的。这几年财政有钱了,这事又抬头了,希望各地老大们慎重一些,别再花冤枉钱了,这三十年已经花得不少了。应该着眼于提高区域竞争力,积极发展城市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就当前而言,大中城市仍然是重中之重。因为先有了核心大城市之后,才可能辐射带动中小城市,进而形成城市体系。

像我们这种土地稀缺的人口大国,居民尽可能集中居住是十分必要的。人口集中有助于以较低成本,提供较高质量的司法、治安、教育、医疗、通讯、公共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三农”等棘手问题,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美国1890年代、日本1950年代或者韩国1970年代的水平。一些人看到上亿农民工流动,惊呼“中国城市化太快了”,但我仍然坚持认为中国城市化太慢了,需要再加速。现在就提美国式的“奔向乡村”,还为时过早。有人担心城市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很有可能。但这些问题是规划管理失误所致,而不是城市化本身固有的、必然的问题。只要政策得当,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和避免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与中国人口密度和资源条件基本相似,都已经实现了70%以上的城市化率,它们的成功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香港的张五常在九十年代末,发表过一次演讲,谈到城市化问题是,他建议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要孤注一掷,既然农民想进城,就让他们进去吧!

待续

(第177)城市狂飚

张五常在经济学界人称疯子。虽然中国决策层不想听疯子的意见,但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力量,在2000年以后终于喷发,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发力期。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城市化狂飚开始了。

2000年以后,我每年春节回北方老家,总遇到一个很苦恼的事情——找不到家。当时,城市突飞猛进,新城拔地而起,旧城大拆大建,到处一片瓦砾。由于两边房子一拆,街道拓宽,路就显得短了,我打车一跑就跑过头,然后再倒回来找家门。当时还有个笑话,说布什总统得到了情报,听说本拉登就藏在我们市,于是派出空军去炸。结果空军飞了一圈,满载丨炸丨弹又飞回美国去了,跟布什报告说:不用再炸了,中国那个城市看上去已经至少被人炸过几百遍了!

2000年以后城市化很快,有多快,我不举数据了,兄弟们住在各地,都看到眼里了。这中间也有许多问题,报纸这方面的负面新闻很多。我认为,成绩真是很伟大,应该肯定。在前面贴子中,我谈过所有制、就业、城市化、工业化的内在关系。这些年的城市化,也算是对于2000年以前这么长时期城市化过缓的一种弥补吧。“城市中国”呼之欲出,对今后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一个问题是户籍。2000年以后,户籍制度开始出现瓦解的迹向,除了北京、上海目前户籍仍然严格控制外,绝大多数城市的户籍都已松动,买房即可入户。现在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正在建立当中,若全面建成,那么,附着于户口上的待遇差别将最终消失,户籍管理被身份证管理取代,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另一个问题是房价。日本1990年的经济崩溃,始于房地产市场,至今东京一些房子,仍然没有返回1990年的价格水平。美国社会管理水平应是全世界最高,还是发生了经济危机,而且始于两房次贷。房地产是现代城市居民最大的一项资产,它不仅具有消费性,更有投资性。而且,许多居民都把房产做为可以信赖的投资方式。我原来以为,这是中国人农民情结的体现。现在看来,全世界都他妈的差不多。若是投资,房价就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问题,还和整个投融资领域相关。比如利率、股市、债市、汇市等等。

我对中国房市的判断是,泡沫肯定是有的,但说房市的泡沫大到了能够摧毁中国经济的程度,现在还没有那么严重。不过,由于城市化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化与工业化严重脱节的问题折磨了我们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在2000年后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期,若控制不好房价,会打击城市化进程,这是个问题。从目前来看,问题还越来越严重了。中国费了这么大劲,好不容易才把城乡二元结构的行政壁垒拆得差不多了,如果又从经济上冒出一个新壁垒,那他妈的实在太令人郁闷了。

目前的限购令,根本不是个好办法。这个弄法长久不了。首先,这不是个市场手段,行政手段一去执行,寻租现象就不可避免。有关系或者花点钱,总能想到办法绕过去,连炒个房都得靠关系了,社会不公平感会更强。其次, 限购令也很机械。比如,我老爸老妈年纪大了,想跟着我到南方来养老,他们想购一套小面积的房,就不行。因为他们没有本地户口。根据限购令,没有本地户口者要购房,必须在本地就业,而且要有本地办理的养老保险。这就给卡住了,以后他们要是真来,看来只有租房。

至于昨天建设部长同志谈到的,要搞房主个人信息系统,这个弄法阻力比较大。据说,这个信息系统是为了以后开征房产税做准备,呵呵,好像正在十个城市搞试点。因为大量投资性的购房者,除了老板,就是官员。官员们的拥房量是很大的。若搞信息系统,纪委去把他的身份证号一输,就把他名下的房产搞个一清二楚,这么一推可能会引发大面积抛房。这要看上面决心大不大,敢不敢冒这个风险。我倒是赞成这个办法,不过我认为它很可能跟个人财产申报一样,最后无疾而终。

为什么房价会这么高呢,我看法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待续

(第178)房价的困境

首先要肯定一点,这些年,房价客观上是应该上涨的。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高达8%到10%,国民财富正在迅速积累,这种情况之下,房价不可能不上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我们主要关注的,不是涨不涨的问题,是涨幅合理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要肯定一点,房价有涨就有跌的。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我感到咱们中国人现在还没有真正理解。许多人虽然知道这点,但在意识深处,仍然不相信房价竟然可以跌下去。从日本、香港经验来看,危机一来楼价跌掉70%都不稀罕。中国股市在90年代刚出来的时候,上海就有股民因为股价大跌而上吊,吊死以后股价又大涨。后来,这个有中国特色的股市大涨大跌了几轮以后,大家才算明白“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周立波现在还有心情调侃一下:鸟儿看到电子大屏,以为是一片绿色森林,飞过去一只撞死一只,飞过去一只撞死一只。

我觉得,房地产主要问题,根子在供和求两个方面。供上有毛病,求上也有毛病,而且这两个方面的毛病就目前来看还真是无解。

从“供”上的毛病来看,根子在土地上。长期以来,我们的土地政策,是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集体土地要先卖给国家,然后国家再来拍卖。征地环节上,各地政策有差异,反正是按有关规定,给农民若干项的补偿,一二三四加起来就那么多。通过这些年打群架、堵机关、跳楼等等,补偿费是越来越高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补偿不是市场行为,而是行政行为。除了少数情况以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补偿费明显低于市场价。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