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室》
老林出了车祸,危在旦夕,林太太在医院守护了两天两夜,外头围着记者,进进出出那么多人,林太太也不去应付,都交给女儿,金融界奇才又怎么样?现在躺在床上,就是个等死的人。
林太太凭着良心出场,分居两年,离婚手续没办,她到不是为了争财产——一天没离婚,她就是老林财产的第一继承人,这个,老林,不知道想没想到了。
以前那些怨恨,现在,还可以放在一边,林太太——现在是“伊女士”更妥协,还是很希望他能平安醒来,何必呢?就算他在结婚二十二周年纪念日提出离婚,也不至于怨恨到要他死。
四十七岁了,伊女士最近大容易心平气和。
看看老林,生命征兆不多了,女儿林璁果断能干,才两天,里里外外都弄得很上手了,毕竟考进的哈佛,在父亲闹离婚闹得最凶的时候,孩子能保住学习优势,上了哈佛,不是一般的心智。
任小梅也到了,始终没进病房,外面有林璁的助理,闲杂访客须经助理认可,于是被记者逮到任小梅狼狈躲闪镜头,才不过四五年,当初风光招摇的小明星,生了儿子却没想到,还会有不好的下落。
老林在昏迷的第三天凌晨突然醒了,看到的是双眼浮肿的伊雪明,“太太!”老林又向旁边往往,下半夜一点半,病房里只林太太一个人。
伊雪明看出了老林眼里另有牵挂,“我先叫医生吧?”
老林摇摇头,“都这时候了,雪明......我说什么话,你都能谅解么?”
伊雪明舒展眉头,还能有什么不可以谅解?所以,她尽量让自己目光温和,带着笑意。
“雪明,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阿璁......这次,我知道,不行了,我托你一件事儿,你要答应。”
伊雪明猜到了不过如此,果然......
她点头,很体贴的握住老林的手。
“我有错,外面那个毕竟是我的骨肉,财产方面,你尽量给他们母子一份,也算,减了我的罪行。”
“你放心,就按两年签的协议,我名下的,归我,赡养费,你能给就给,林璁现在的能力,我看即使没有家族产业继承,快快乐乐生活也不是问题。你自己的,随你安排。”
“雪明,我没要求你让出那么多!”老林咳了咳,这两年,伊雪明没找过他一次,签了协议,老林并没感觉轻松,任小梅的品行,让他有些失望,可毕竟儿子是他的骨肉。
“遗书,早几年就有了,企业是交给阿璁的,别人,我也不放心,那对母子,你看着把他们住的别墅留给他们,再分出个五百万,就可以了吧?”
“随你。”
“雪明,还有件事儿,我怕林璁的弟弟以后没有好家教,能不能,托你带在身边?”
老林这个人,果然从来只考虑自己!
不是说任小梅又温柔,又懂事理,又与时俱进么?当初拿来离婚那些理由,怎么都成了“怕她以后教育不好儿子”?
但你能把老林怎么样?老林眼神渐渐分散了,伊雪明狠了狠心,“教育子女,最好的始终是他自己的母亲。”
“雪明,你终于......不肯原谅我!”老林闭上了眼睛,尘归尘,土归土,人生总有未完的心愿。
任小梅情妇身份,只得了一处别墅并上500万,老林的身价何止上亿?和原配打官司,才发现,伊雪明只得了自己名下的,等于没拿老林一分钱!老林庞大的企业尽数归了女儿林璁,还有浮财,林璁拿来做慈善基金,香港的法律,对私生子和婚生子女也不同待遇,任小梅没有林璁配合做不得亲子鉴定,儿子就只能身份不明。
原以为老林的原配难对付,哪知道,伊雪明仿佛一团云,你击打过去,她软绵绵的承受了,飘乎乎的就走了。倒没曾想老林那个刚成年的闺女,狠毒的一点不输给她爸爸。
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换成“其女”还不一样?!
任小梅搭上五、六年青春,就得了这一丁点儿,还带上个没亲爹,没人养的儿子,三十岁了,再进演艺圈,白日做梦吧。
任小梅不再吭声,埋头找工作,她的遭遇赢得很不少男人的同情,男人对于外室嘛,多数是同情、怜爱的,当然,又多数不敢带回家。
伊雪明在四十九岁得另一段爱情,和一位太平绅士喜结连理。
任小梅也找到了下家,依然是外室,总算有人替她养儿子。
林璁从来没去见过她的“亲弟弟”,和老林一样,林家人更体贴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天》
老杜从妇产医院里回来,颇不平静,那个才出生不到半天的婴儿,也不知怎么的,打动了他的心。
有外孙女啦!看着亲家两口子喜滋滋的忙碌,看着女儿杜秀晴的妈妈小心翼翼的照顾婴儿,自己只有尽可能靠边儿看看,女儿能允许他去看看外孙女,已经该满足了。
杜小梅晚上快九点了才回来,应酬对职业女性也是必须的,退休这两年,老杜习惯了操持家务,照料小自己二十一的小后妻。
已经55岁的人了,对名利他真的没那么多要求,有要求当初也就不那么执念了。
这一老一少都姓杜,杜小梅二十岁专科毕业亲戚介绍,进了老杜的公司,二十一岁,开始迷恋正当壮年的杜总,二十三岁,两人有了亲密关系,直到二十八岁,小梅又一次怀孕小产,老杜不忍心这个小姑娘为自己多年付出,悄无声息,回家提出了离婚。
杜秀晴那时候也已经16岁,四十九岁的杜太太听了丈夫的“提议”,恍惚不已!外人看来极和谐的一家,老杜身为某财经轮值会主席,经常携杜夫人出入各种场合,两个人委实没有矛盾。
杜太太病了一个月,最后答应老杜,“你全心留下来陪我一天,然后,我都答应你。”
那是个三月半的早晨,还不到四点,老杜被杜太太进屋叫醒,他们已经分居月余了,老杜很不情愿早起,但已经答应了,还是配合吧。
杜夫人偕老杜去了半山花园平台,晨雾还没散尽,远处是依稀的海面。城市楼宇也多半包裹在未醒的晨雾里,这一眼,多么多么象十九年前。
然而老杜只是两眼倦意,杜小梅那只小花猫,还懒着做什么梦呢?明天就可以光明正大,以后天天都可以晨昏相依。
“语铭,你可记得,这山下曾有我读书的学校?”
“当然,那时候——我每天一大早出门,有时天刚刚亮,就是为了赶在你出门时,早早接你,哦,好像就是先到这里爬爬山。”老杜还是想起来一些陈年往事。
“我们有一次,在这平顶上跳舞。”杜太太心有所思。
“是啊,那时候你还很轻盈。”话一出口,微噪,杜太太现在是变了体型,明天都要分开了,何必言语刻薄?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说你,我自己也老了。”虽是这么说,老杜心底爽劲得很,他并不老,看上去也不过四十刚出头,小梅丫头口口声声叫他老爸,下一句却是“厉害呀,你真厉害呀”,老杜脸红了起来,脸上也不由溢出了笑容。
杜太太有点儿拿不准,老杜一如恋爱的表情,让她捉摸不定,她也不是立意要去挽回,只是,陪了他大半生,想有个能怀念的结局。
两个人在晨练的人流中下了山,上午,杜太太亲自买菜,老杜一直陪着,这事儿仿佛是二十年前了,其实,前几天,老杜还自己去菜场挑菜,小梅嘴刁,菲佣的口味,她吃不惯。
杜夫人以为老杜是远离庖厨了,老杜也不愿意让这个即将成为前妻的女人,再看出别的端倪,所以,站在菜场,故意显得马虎。
中午杜夫人又自己动手,烧了老杜最爱的家常菜,菜还是那个滋味,不油不腻,杜夫人老家上海人,小菜都能做出精致,老杜当初心满意足过。
小梅是北京人,却喜欢粤菜,尤其是海鲜,老杜最近做得一手好海鲜,吃惯了鲜虾鱼丸,青菜豆干有点儿不上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