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当天吃了几片提子饼干和一包早餐奶,换上西装套上羽绒服带上档案袋去了部委,到了某楼会议室我还未开口问人,就听一个人说“***,候考室在这儿”,一个五十岁领导模样的人先喊了我,我很莫名其妙,他怎么连名带姓的喊出我的名字,刚到候考室,另一位四五十岁的人事部门领导也和蔼的喊我姓名,问是不是他给我打了电话我就过来了之类的一通寒暄,刚坐下另一位更大的领导给我倒水,我忙站起说自己来,他客气的说不用,我刚定下心神打量了一下候考室,其实也就是一个简朴的会议室,有一位领导问“***,你爱人在江州,你考到北京两地分居怎么办?”我忙说了已经想好的对词,三位领导六只眼睛都盯着我,开始轮番发问,无敌了简直,我明明只写了老公部队的对外番号,结果他们连具体部队名称都知道,老公之前还交代不必对外人说起地址名称,天!我差点怀疑自己进了国安部
由于其他另一个职位的五人先考,于是三位领导考官就陪着我们五个人聊了两小时
囧里个囧,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才不会相信有这种事,三个人绝大多数时间就跟我一个人聊,具体内容信息庞杂,家长里短,风土习俗,他们竟然连我们县城都一副熟悉的不得了的样子,还有我们县独有的小吃,百里外都无人知,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是他们之中有一个是我老乡,不然的话不至于把一个普通考生的底细调查那么清楚。
打量下其他四名考生,一位很老成,一位标准的大队书记味道,一位很是温和小巧,没离开家长的乖宝宝模样,竟然老爸陪同堂而皇之的送考-_-|||,另一位从外表看像是学习成绩很好性格内向,脸红到耳根,紧张的手一直在抖,考官安慰了她两句。
我表面轻松,心里暗叫不妙,十分纳闷明明五个人,为什么唯独一直跟我聊,偶尔才泛泛的跟他们说几句话,而且对他们说话时说“你,……”对我却直呼其名
他们围绕着我的个人经历聊开,尤其是某一个关键点,他们说的许多话耐人寻味,一个考官说“***,一看就是经常出远门的,你们四个,没出过门吧?”我打太极说十多年前艺考专业加试时倒是经常在外面跑,有两个考生忙辩解,说自己出过远门,旅游时去过某某地,考官笑
后来另一位考官“***,你怎么看都不像在农村呆过几年的”我说了自己的原因,说自己已经不在农村四年所以看不出,不过看样子他们对自己的直觉都十分自信,后来聊天中三位领导不时的把问题穿插到谈话中针对我的工作经历问详细数据,我想当然的淡定自若的回答了,当时特想用手机上网搜索一下,但手机已经上缴,并审核过资料签订了保密协议。
我也向他们解释了自己是本省第一届……,当时试探阶段不够规范,确实深入基层不够,这不是个案,而是实际情况,但现在已经趋于规范,他们表示理解。整个的谈话跟打哑谜似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考生一概不知,旁边那位笔试第五还无比羡慕悄悄说,领导对你好好,这次肯定是你了
我直到现在也不解,为什么都针对我?若说深入基层,我不信其他四位都真能做到,除非北京本地的,当然,人家好歹准备过,而我倒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妈妈和大表姐三番五次叮嘱我回老家对基层工作先做了解,以防备提问,我不当回事的告诉她们考题都是统一的,不会就个人经历发问,谁知世事难料
临上场前又三名考官走过来,先是说你们五位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十分不容易,说明你们都十分优秀,等会的考试中不用紧张,好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准,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我们齐声说谢谢领导。接下来貌似官衔最大的一位儒雅中年男站定首先问我“***,你怎么家乡在**,考点在**,又报考的北京单位?入职后打算在哪里定居?”我来不及惊讶连忙回答,他点点头带着另外几位考官走进考场,我们五个顿时小声议论纷纷,因为这位中年男太像部长了,相貌神态都很像,不过那位大队书记很肯定的说不是,我们也附和,一致同意正部长才没无聊到微服当考官的份上。
对于试题以及考试形式,号称国家机密,我也签订了保密协议,恕我不能多说
候考时还想着虽然他们貌似问出了问题,但分数应该是公务员局的人起主导作用,一两个考官压分也压不太低,七个或九个考官应该有多半是外派的吧,谁知,上了考场才发现,前面的一排考官全部是刚才喊过我姓名、对我所有信息了如指掌的人,那么0.01″的时间我明白了,要不要我在我迈入考场前就决定了
考试过程我用了七成的时间答题完毕,此类型题目练过N次,传统套路,综合分析、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应急应变……一贯的中央各部委统一命题风格,大气、中庸,答题时考官们一如既往的和蔼亲和,回答中有亮点时频频点头微笑,退场道谢时一考官说“真精神!”其他考官连连点头,一副爱才心切的样子,还有附和“有精气神儿”,我又微笑道谢后退场,出来与引导员道谢后领了手机和物品离开,一路上忐忑不安,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把考场大致情况以及“怪异”的地方一一告诉有关亲长,家人谨慎的说看结果再说,某人说可能是对我的格外关照,他们想多了解我一下,估计推荐起了作用,我心想要真想多了解我干嘛不直接招进来工作中了解?
*天后出结果,分数很低,我笔试的优势一下被打压的无影无踪,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一肚子怒火,妈妈一再叮嘱千万别动怒,结果已经没法改变,不要树敌不要得罪人,我还是立即打电话给主考官,当然态度极好,就是虚心请教他,问他我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那么低分,要他多指教我才好进步
他热情关切的不得了,转移话题很亲切的说“***呀,你不是今天的票吗,现在还在北京吗?回江州还是老家啊?”我追问分数,他有些为难的说,他签了保密协议的,不能告诉我测评要素是什么,又貌似十二分惋惜的说“我们其实很想要你的,我们最开始很看重你,所以才重点考察嘛,只是你在考场上没发挥好,我们按照测评标准给分,所以分数不高”
我感觉好好笑,发挥的好不好难道我自己不清楚,退一万步说,即使发挥不好,若你们诚心招录,分数还不是由你们说了算?
我打破沙锅问到底,说家人中有两人做考官,我知道一些测评要素,考前找他们帮我测评过,只是想明白在考场中具体哪方面欠缺?主考官以保密为由笑呵呵的婉拒,最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标准的政府机关范儿,永远老好人,永远和颜悦色,永远不与任何人树敌。
再回想其他几位考官,都对我兴趣颇多、无限关注的样子,却个个绵里藏针、口蜜腹剑、滴水不漏。
知道结果后的第一时间,妈妈说其实我上考场前两天,姥姥家人都一致断定我不可能考上,说没见过米没送出就办成事的,只是妈妈怕影响我发挥没有告诉我,很快各方反馈,某人说遇到大官了,有多大,F部,某人说如果当初给他**万,肯定成,有人说没把握好实际,被人先下手为强了,有人说县官不如现管,有人说这事讲究个先来后到,某些时候他们想招你也晚了……对于考场上考官对我的“重点考察”,妈妈说那是人家知道肯定不录取我,所以亲自倒水啊之类的假意安慰我,有人说那是做出‘都是我的错’的假象,其实他们才不在乎基层经历呢,有人说他们纯粹为了应付某人的情面,有人说不过是因为我笔试第一的重点考察……
我自己反复回想考场上考官们的表情、话语,至今仿佛什么都明白了,又仿佛仍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