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一位报考公丨安丨部的在职丨警丨察是我见过说话最有水平和高度的考生,我们所有人都膜拜的不行,不过很快他就另觅他处‘独孤求败’了。
公认最差的两个,我们点评了几次很快就不带他们,没想到他们两个最先通过了体检,一个国税一个海关,惊爆所有人眼球,不过两人答题差归差,人还是特可爱的,标准的‘官二代’背景,性格幽默,平时说话贼逗,只是正经答题就跑偏。
我和同省其他三位部委进面的女孩固定时间通过多人视频每天上下午各练习三小时,晚上温习。互相念题与练习,分块练习与全真模拟相结合,四人常常碰撞出很不一样的东西,学习的日子真的充实而快乐,四人身上各有各的闪光点,L答题时适时引用的诗词令人拍案叫绝,Z逻辑严密对经济类问题分析的特别透彻,H语言能力很强,而我长于创新、发散、思路开阔,短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于是床边又堆上了一摞《求是》,分门别类的笔记记了整整一本,学着公务管理视角,临考时虽然说话仍没有那位丨警丨察有范儿,不过相对于普通职位也足够了。
后来相互熟络之后四人练习累了中途休息闲聊时,她们说起了在北京的就业状况,也顺便相互问起了对方的学校,结果一个北大一个人大一个中财,最无语的竟然还有一个北大博士,其他两个硕士,她们更惊讶我的学历,四人相对无语,我问她们名校高学历干嘛还考公务员,是不是不知道部委新人的待遇和工作内容,没想到她们都很清楚,都说文科女生难就业,那位博士考的是硕士的岗位,我问考上了会不会感觉屈才,她说谁要真能保证她考上,她愿意磕一百个头,我震精了!另一个是常艳的校友,偏偏特别漂亮,我们笑她幸亏不是考的中央编译局,不然考官又以为她要色诱局长直接T掉。谁说漂亮的女孩没大脑,北大和人大的两位妞都是美貌智慧并存的,而且人又特好,不管以后怎样,最起码现在都正直善良。
她们诧异我很好就业待遇不错干嘛也挤独木桥?我也说了下自己的具体目的,无非一个北京户口,让老公可以随我转业到京,没说出口的是我最初打算老公转业了我就辞职,这句话在我经历种种后再说已经显得分外矫情。最后的结论是大家都有病——这个社会怎么了?
考前提前几天进京,与人大的妞在部委旁百米内同住一间酒店,省钱又方便相互学习,她又招来几位同学一同在酒店模拟训练,基本都是北大和人大,没有传说中的高分低能,与她们的接触中,我越来越真心的渴望得到部委的职位,不为名利只为能与这样聪明又三观积极的同事共事,我对职位的态度也越来越端正,我想等逢进必考的这一拨人二十年后掌了权,也许官场风气会真的大革新,如果我努力入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起些微的正面作用,那将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
实战演练中我比视频模拟答的更好,我是应激型的人,越是压力环境越会发挥出色,紧张的环境下语言反而凝炼规范,脑子高速运转,三十秒的思考时间后就能脱口而出一短篇千字小策论,真的心态放松反而毫无深度,像老爸说的那样,我一辈子做不了鸡头也做不了凤尾,既然如此,那我争取从鸡窝里往外飞吧。
每天高强度训练真的耗费大量体力脑力,到京后又是电话天天响,我家和他家意见相左,这段时间也是个照妖镜,谁对我是真真正正的“全力以赴”,谁对我“尽力而为”,一目了然,有个亲戚对我最最殷切的关心真的让我倍加感动,比我爸妈更上心,这些我都会记得,永远记在心里,希望自己以后有能力报答
临考前一天我只是上午考试时间答了一套去年的真题,保持语感就好,其他时间休息,据说中财的女孩考试当天紧张性呕吐,水都喝不下,考试超时,最后落榜。我虽然整体轻松,但也没多少食欲,早饭吃了个半饱,换上一身西装和黑色高跟鞋套上长款羽绒服拿上准备好的资料进了部委,其实此部委我已经进了多次,也进过两次办公楼,但大厅里的保安实在太过于敬业,试探了一下也没好意思强求上楼。反而是此部委人事部门的一位领导特热情,年前有一次寄送材料时说你既然在北京,就来这里提前感受下办公环境呗,结果我恰好公司有事而没去,后来真的自责自己分不清大小头,不过也想,人事部也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HOHO~吃午饭去了~提前补充一下:我的高中同学,他毕业于某政治性很强的高校,他们班40%的同学考入中央和省级单位公务员,与他关系最好的几个考入中央的,他说真的没找任何关系,全凭自己能力,有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等,我只是泛泛的写自己经历,并没有对公平性又任何怀疑,存在即合理。我这次落榜某种意义上是“罪有应得”:报名资料有点问题、求职最开始动机不纯、与配偶两地分居……这些都是招考部委详细了解清楚的。
退一万步说,如果真的考上,家人里没人认为是凭我自己的能力,自然会有人居功,我还需备谢礼。考不上心静。考场上的二十分钟答题不过是个人能力中的一小部分,不以这个为依据我也无话可说,虽然最开始真的伤心,不过现在也想开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接着简略的写一写我奇特的独一无二的考试经历,到现在我都搞不明白,怎么就我考试的时候大变样?真怀疑他们就是针对我来的,想多了就纠结,不怕挂,就怕挂的不明不白……
对这个职位我越发渴望的很大原因是越了解越喜欢,一是由于此部委为建国初就存在的老部委,因此房源相对充裕,新入职职工有不错的宿舍,以后排队分房也相对容易些,某些新部委看似办公大楼气派非凡名字也洋气的能唬住外人,但房子很吃紧;二是我已经确认本职位工作清闲,压力不大,待遇相对不错,而外交部、财政部、纪委等部门据说却很累,刚开始收入与付出很不成比例。当然考公的过程有许多“据说”,比如据说考生未上岸前都希望考到牛叉的部委,但上岸后就会发现自己距离权力 空间距离很近,实际距离很远,于是上岸后又想哪个轻松考哪个,于是就有了已经在法院工作的在职人员奋力考一个清水衙门,种种怪象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