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人总想了解地下的事,
尤其是在参观博物馆之后
古墓一直埋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秦陵里地宫到底怎么样
永乐大典到底还在不在
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安躺在乾陵
.............
无数的秘密吸引着每一个有好奇心的国人
于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盗墓和反盗墓
盗墓贼到底用了什么工具?
帝王将相又是如何反盗墓?
鬼吹灯上说的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
看看几千年来这地下的世界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
还有多少珍宝安然无恙,又有多少珍宝风流云散
还有谁依然宁静的沉睡在地下
又是谁屡屡被打扰......
慢慢写,争取每天更新
之所以盗墓,是因为有墓可盗
墓是人死后的居所,古人事死如生
生前的荣华富贵也想要带到身后的世界
于是有了陪葬,也就有了盗墓这个行当
我们今天都习惯说坟墓
事实上,墓,坟,冢,丘,陵,在古代是有非常大区别的
中国人早期的丧葬观念,是建"墓"
墓,是不树不封的,也就是说,掘坑埋下去,盖上土,再推平,不植树
这个就是墓
坟,本义是土堆,墓穴积土成堆,才能叫坟
<礼记>上说,"古也,墓而不坟"就是这个意思
冢,<说文>里的解释是"冢者,高坟也."就是说是封土高大的坟"
丘,本来是说坟堆,即堆在坟上的封土
普通人家的葬处,可以说是坟,也可以是墓
但是到了丘这个级别,就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享用的了
<周礼>中说到"以爵等为封丘之度,与其树数>"
也就是说,死者下葬以后,土能堆多高,树能种多少棵
都要和生前的地位一致,相匹配
王公级别的才是丘
墓中的更高级别,就是山和陵了
<水经注>中说到"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
陵的本义是高大的山丘,后来就变成了皇家坟冢的专用名词
变化的过程就是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最后就成了山
只有帝王才可以把坟墓变成一座山
寝,是陵的最高级,寝本身不是放尸体的地方,是附属建筑物
一般是说陵上的正殿
我们不是有个成语叫寿终正寝吗
也就说永远睡下了,永远的居所
皇帝永远睡觉的地方,所以叫陵寝
现在的人都没资格有陵寝了
最后一个陵寝,就是南京的中山陵了
第一部分
反盗墓
来自死者的自卫---口号和机关
生前有大量护卫保护的王公贵族,也知道财多了招贼
于是,也费尽心思营造自己的死后王国
一般来说也就两招,口号和设立重重机关
口号是什么呢,当然不是诈尸喊两声了
而是不树不封不陪葬
盗墓为什么,十有八九是为了财宝
如果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枯骨,自然也没有盗墓贼感兴趣了
于是曹操带头"殓以时服,无藏金银珠宝"
司马懿仿效在后,与首阳山为土葬,不墓不坟
....到了晋朝,名士风度放荡不羁
于是有了刘伶那样的,平时出门坐个鹿拉的小车,带着一壶酒
指使随从带个荷锄,说"醉死便可埋我"
因此,给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很多的空欢喜
好好的古墓,没盗洞,保存好
可打开一看空冢一个,
说是空冢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具腐烂的尸体,或者枯骨
口号毕竟是口号,执行下来是有难度的
毕竟是帝王嘛,人间的一切,多多少少还是想在阴间继续的
曹操的高陵,是薄葬的代表
但是他是否真的舍得世间的荣华呢,也不是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是大盗,
不是窃国,而是实实在在的盗墓
什么摸金校尉,就是这位老先生弄出来的
既然汉墓被盗成那样了,自己不想一样
于是多次提出薄葬
说了不算,他还有新招,故步疑冢
曹操死后三十天下葬,归葬高陵
一种传说是秘藏,七十二个棺材同时出殡
曹丕将父亲的遗体运回邺城
下葬那天,所有城门打开,一起出殡
于是有了七十二疑冢,从临漳县的讲武城,直到磁州
大大小小的坟头绵延成了山岭
(不过,现在的考古发现,这些古墓群,是北朝古墓,和曹氏无关)
民间传说,高陵在漳河底下,甚至铜雀台
到目前为止,这位枭雄的葬身之所,还是个谜
传说中的虚冢,也不是曹操的发明
早在春秋战国,就有了这个意识
孔子的弟子为他在坟的西侧,造了五个假坟
当然是为了防范反对派的破坏
后世的诸葛亮,也有两处疑冢
我们今天看到的定君山武侯之墓,也只是衣冠冢而已
(关于曹操墓,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cctv的寻找曹操墓)
cctv判断的曹操墓
真是这下面么?
孔子墓位于山东曲阜孔林
孔子墓位于享殿后,墓高6.2米,似马背隆起,
是特殊尊贵的筑墓方式。
孔子死后,弟子葬师时曾是墓而不坟,
到秦汉时才将坟筑起。
墓前一碑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为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
碑后还有一碑,刻“宣圣墓”三字,
为蒙古乃马真后三年(公元1244年)立。
墓东侧为其子孔鲤墓,
南侧有其孙墓,劝携子抱孙”之意。
墓东南有北宋赵恒、清康熙、乾隆等三帝跸亭各一座。
遗憾的是文丨革丨期间,墓被铲平,孔子遗骨和遗物被示众后烧毁
雕像墓碑更是无法幸免
前文提到的定军山武侯墓
绿草如茵,不知丞相魂归何处
疑冢归疑冢,绝不了人的贪念
那么多个冢,一个一个打开不就知道了么
于是,还有其他的手段和技术
埃及有法老的诅咒,中国呢,也有
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瓦当上刻着"盗瓦者死"的字样
(现在考古发现的)
山东济宁的墓主人更绝,直接就写上了"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
诅咒盗墓贼断子绝孙
这件事上也是巾帼不让须眉,隋朝有个叫李静训的石棺上也刻着"开者立死"
也有比较温柔,和盗贼说好话的,一个叫张詹的军人,
在自己的墓的碑背面,刻着这样一首短诗:
“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
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大意是说,我在这里并没有厚葬,里面什么都没有,
请高抬贵手吧。...
最厉害的要数明朝的一位妃子了
乾隆十五年,皇帝开始修建颐和园
颐和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昆明湖和万寿山了
而这里要说的,是佛香阁
当时开工以后,工人向乾隆汇报,发现了一个明朝妃子的墓
乾隆好奇就想挖开看看,挖着挖着挖出个石碑来
上面写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乾隆不敢往下继续挖了,
于是参考意见在原处建阁压制阴气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佛香阁
你相信明妃的诅咒么
去过佛香阁的童鞋可曾感受到明妃的灵魂?
疑冢也好,口号也罢,
包括诅咒都比不了抑制不住盗墓贼贪婪的欲望
要威风,不能没封土,要封土,高大封土,招贼
怎么办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于是帝王们学习南方人的崖墓
依山而建,比纯粹的封土要安全得多
因而唐自李世民后所有的唐朝帝王
几乎把陕西礼泉附近的绝佳风水山体掏空了
大山成了帝王死后的保护神
这种墓地散盗几乎是不可能有作为
唐朝之前,中山靖王,曲阜鲁王,徐州龟山汉墓都是这样的崖墓
依山而建的崖墓
中山靖王的崖墓入口
靖王随葬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