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散化的发展 美国学者理查德·奈德勒介绍了美国股权分散化的发展及特点:(1)股民数量多;(2)股民数量增长较快;(3)持股量增长较快。目前美国拥有股民76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43%。美国拥有股票的个人和家庭增长的速度很快,拥有股票的客店中全家庭总数的比例:1983年为19%,1989年为31.6%,1992年为36.6%,1995年为40.3%。拥有股票的个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1980年为29%,1995年为37%。股民人数从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就增长了32.5%,从5230万增加到6930万。从股票拥有量来看,从1989年到1995年,拥有小额股票(5000美元以下)的股民人数在减少,而拥有50000美元以上股票的人数增加到1840万人,几乎增加了一倍。奈德勒同时指出,在股权分散化中同样存在着不平等,年薪在50000美元以下的股民占股民总数的3.5%,但他们的股票占有量仅占总量的1.6%,而年薪100000美元以上的股民占股民总的14.3%,他们的股票占有量为总量的53.9%。比外股票占有量在不同种族、年龄、性别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也有很大差异。法国学者弗朗赛特·拉扎尔指出,法国正在步盎格鲁克逊国家后尘,养老基金占其金融资产的一半。
股权分散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资本社会化迅速发展,需要吸收工人的储蓄,作业投资加入金融资本的积累的过程;(2)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养老金、互助金等集体投资机构的涌现为个人和家庭进行金融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3)发达国家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股市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1989年—1995年,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从2508.9点上升到5117.1点。1997年又飚升到7908.3点,1999年3月25日突破1万点大关,达到10006.8点。1990—1997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股市投资回报率为13.1%。
股权分散化的影响 (1)劳资关系发生变化。职工与企业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由于职工参与利润分配,他们更加关心企业经营状况。劳动力趋于稳定。根据美国对3000家企业的一项调查,1987年,实行雇员股东制企业人员的更新率为13%,而全国的平均更新率则为21.6%。劳资冲突相应减少。据统计,1977年,美国企业罢工298次,涉及120万人,损失劳动日2120万个,占全年劳动日总数的0.1%。而1997年,仅发生罢工29次,涉及399000人,损失劳动日450万个,占全年劳动日总数的0.01%。(2)雇佣劳动者的政治行为发生变化。从传统上说,雇佣劳动者对政府的减税政策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在他们成为持股者以后,政治态度发生变化,开始认同政府的减税政策,这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根据美国1999年1月对6400名雇佣劳动者中间赞成政府减税政策的人员比率为65.7%,而在不持有股票的雇佣劳动者中间,这个比率仅为45.9%。(3)雇佣劳动者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据统计,1985—1997年,持股的雇佣劳动者订阅《华尔街日报》的增加25%,订阅《福布斯》杂志的增加6%,订阅《金钱》杂志的增加14%,订阅《商业周刊》的增加2%。
股权分散化的实质 法国学者米歇尔·阿格利埃塔反对所谓工人持股形成“雇佣劳动者资本家”的说法,他认为雇佣劳动者的金融资产无论从职能还是从数量上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在当代,银行信贷是资本主义生产实现的条件,而工人无法凭自己的金融资产获取信贷来从事经营性生产的事实决定了雇佣劳动者的身份。股权分散化与金融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同时进行的。雇佣劳动者的家庭金融资产不能脱离金融垄断资本而独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由于工人持股而更加深了。事实上,工人持股仅仅是一种分配方式,工人的股票也仅仅是他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凭证。工人作为小股东不可能同资本分享权力,相反,资本却通过雇员股东制把雇员的储蓄同企业效益联系起来,并得到员工忠于企业的好处。
法国学者雅克·德克西埃从超越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角度分析了股权分散化现象。他指出,马克思曾说过,股份公司是向未来社会所有制过渡的最好形式。从这个意义说,股权分散化有进步意义,它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消极扬弃。但是关键还在于政权问题。工人阶级只有取得政权才能正真正实现社会所有制。
关于发达国家股民的投资参加资本循环,特别是参加国际资本循环,从而产生“食利雇佣劳动者”问题,有学者认为,这的确给阶级关系问题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应该承认这些投资的收入(股息和红利)是发达国家形成广义“工人贵族”的经济基础之一,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工人只能得到极小部分投资收入(大约为15%),大部分投资收入被机构投资管理者攫取。
也有学者指出,工人持股虽然是“象征性”的,但它对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侵蚀不容低估。
3、阶级关系的变化
有学者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雇佣劳动化;二是雇佣劳动异质化。弗朗赛特·拉扎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从总体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它的一端是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另一端是广大雇佣劳动者。前者只是少数人,而后者的队伍则日益扩大。她认为中间阶层不是一种阶级概念,其社会地位也极不稳定。广大雇佣劳动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垄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法国学者让·罗金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是雇佣劳动的异质化。今天的雇佣劳动阶级已经完全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雇佣劳动阶级。古典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只占1/3左右。而服务工人,即教育、文化、医疗保健、通讯等部门的雇佣劳动者则占2/3左右,此外还有经理雇佣劳动者等。新经济创造了一批新型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条件(灵活工作时间或自愿超时工作),获取报酬的形式(如股票期权制)以及同雇主的关系(如不是被解雇,而是自由流动等等)和工会的关系(不参加工会,同雇主进行个别谈判)都与传统工人不同。
关于阶级关系方面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统治和剥削形式。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产业的转移,移民劳动力的竞争,“操作员”即临时工用工制度的推行,社会福利和保险的减少,使发达国家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趋于恶化。而工会力量的削弱又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4、当代资本主义调节方式的变化
法国调节学派代表人物米歇尔·阿格利埃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方式的转变始自80年代,其背景是,发达国家遭遇70年代初二次能源危机冲击,战后“黄金30年”结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滞胀”时期,凯恩斯主义破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陷入危机。国家调节方式转变的目标和任务是,改变战后经济增长方式,使之适应新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
阿格利埃塔称战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为福特主义增长方式,认为它以凯恩斯扩大财政预算、增加消费需求的理论为基础,其特点是,在生产和技术方面,强调对资本的集约投资,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治理方面,强调内部监督机制;在企业效益评估标准方面,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劳资关系方面,采用集体谈判方式决定国民工资标准;在市场竞争方面,强调产品价格由生产成本加边际成本来决定。阿格利埃塔认为,这种增长方式本质上是外延的增长方式。80年代后,在发达国家,首先是在美国,在国家干预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即金融资产增长方式,它以增加供给,扩大投资的理论为基础,其特点是:在生产和技术方面,强调对劳动的集约投资和住处投资,重视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治理方面推行雇员股东制和机构投资;在企业效益评估标准方面,强调股市盈利水平;在劳资关系方面,强调在价格的制约下,尽量降低工资成本,采用个别谈判方式决定工资标准;在市场竞争方面,强调产品价格由国际价格加汇率决定。金融资产增长方式是内生增长方式。从福特主义增长方式向金融资产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这一转变在微观层次的反映是,企业股权分散化,企业管理者把部分权力转移给股东,投资者把投资风险转移给企业,企业到资本市场寻求风险资本以分散风险,从而获得新的投资和发展动力。有学者把这种国家调节方式的转变称为“从财政赤字政府向企业投资政府的转变”。
5、当代资本主义与全球化
与会者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趋势。问题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在于它的性质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全球化。当今的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它使资本主义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是全球化不可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危机。资本过剩积累和相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始终存在。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扩大到全世界。有学者指出,正是在资本主义从危机走向全球化时期,世界各地区大小危机不断:1982年开始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1987年世界范围的股市危机、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等等。
此外,全球化是不平等的,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它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例如,拉丁美洲在20世纪60-70年代,国民收入增长75%,而在80年代以来的20年中,只增长了6%。撒哈拉以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70年代为3.5%,而90年代则为2.2%。有学者指出,金融全球化造成了1982年开始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完全是发达国家一手造成的。它们取消的债务不足债务利息的5%。非洲国家40%的出口收入都用于还债。全球化同样扩大了发达国家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还给世界带来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健康和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伴随着全球化,目前还出现了犯罪国际化趋势,因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的作用被削弱了。这给各种犯罪分子提供了“灰色地带”,例如全世界每年丨毒丨品贸易达35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世界范围的地下洗钱网络每年洗钱15000亿美元。恐怖活动猖獗。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指出,“9·11”事件不仅给美国,也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打击。恐怖主义是美国自己孵化出来的毒蛇。总之,全球化是两面刃,它既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好处,也给它带来新的矛盾和危机。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1、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