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57]正统货币主义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主要是弗里德曼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论分析方法以及经验检验,标志性文献包括弗里德曼(1956)、弗里德曼和施瓦茨(1963);第二阶段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60年代中后期之后被吸收进货币主义分析,标志性文献是弗里德曼(1968a);第三阶段的发展是汇率决定在70年代初被纳入货币主义分析,标志性文献是约翰逊( 1972a )、弗伦克尔和约翰逊(1976、1978)。参见斯诺登等,1994,中译本第164-165页。

[58] 参见里查德。切斯(Richard Chase):《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失败》,载《挑战》杂志,1976年3-4月号,第43-44页。

[59] “先生们,这些演讲题目的改变”—由“纯粹货币理论”改为“生产的货币理论”—“意义重大”。凯恩斯在1932年10月10日以这番话开始了该年秋季八次演讲中的第一讲—事实上也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开始。 1935年12月2日 他作了第四期系列讲座的最后一次演讲。10天后,他寄出了后来成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手稿。Tarshis,L.,1987

[6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研究凯恩斯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的“新凯恩斯学派”(参见斯基德儿斯基,1992,第82-89页),其中S。道是发起者,随后有菲茨吉本斯(1988)、卡拉贝利(1988)、奥唐纳(1989)和韦尔切利(1991)等,由于新学派加强了原教旨凯恩斯主义者关于不确定性是凯恩斯思想的核心的观点,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后凯恩斯主义”。另一方面,虽然克洛尔、莱琼霍夫德和法国的非均衡学派等强调凯恩斯非均衡分析的,早期也被称为“后凯恩斯主义”,但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把非均衡凯恩斯主义者排除在“后凯恩斯主义”之外。

[61] 奇克认为,沙克尔的思想接近奥地利学派(参见斯诺登等,1994,中译本第487页)。

[62] 塔希斯(1987)回顾凯恩斯革命的历程:“先生们,这些演讲题目的改变”——由“纯粹货币理论”改为“生产的货币理论”——“意义重大”。凯恩斯在1932年10月10日以这番话开始了该年秋季八次演讲中的第一讲——事实上也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开始。 1935年12月2日 他作了第四期系列讲座的最后一次演讲。10天后,他寄出了后来成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手稿(参见塔希斯,1987)。

[63] 这里是指将凯恩斯和斯拉法的贡献结合起来。

[64] 格利和肖(1960)最早使用了“内部货币”和“外部货币”概念。

[65] 从WCM方程式导出的推论即是后凯恩斯主义用“收入政策”来稳定物价。

[66]一种观点认为,利息率是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其中的一个理由认为货币供给与需求相互依存,故利率只能作为外生变量;另一种观点认为,利率是加成的,理由是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垄断。

[67] 古德哈特定理原意是:原有的相关关系一旦被用作控制目的,马上就会失去相关性。

[68] 后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观点,加强了其把收入政策作为可持续的充分就业策略的基础的主张。这样,在对真实交易需求作出反应时,无需担心受到以后的货币紧缩的威胁,银行系统将处于一个更安全的地位。

[69] 摩尔(1990)认为,通过贷款而创造出来的存款逐渐被某些人持有,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偏好的概念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70] 道(1996)强调他的观点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析相比更依赖“凯恩斯主义”的基础;而主流分析虽然同样强调银行的信贷配给,但却是建立在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

[71] 摩尔(1991a)强烈表示,珀林的经济计量检验不是结论性的,它需要深入地考察信用货币和利率在资本主义实际积累过程中的作用。

[72] 俄林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关于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储蓄和投资理论的几点说明》一文中认为,斯德哥尔摩学派在很多重要方面领先于凯恩斯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乘数理论如何运作,从而协调储蓄和投资的关系。

[73]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拉沃伊(1985)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74] 关于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交换经济模型,生产只是作为间接的交换这一点已为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如沃尔什和格雷姆,1980;哈恩(1981)曾对此反驳,认为应用暂时均衡模型可以把生产纳入一般均衡模型,载《经济理论的危机》,中译本,1987。

[75]分散化问题是由门格尔(1871)提出的,其内容是:货币必然是国家创造的,或者,货币交易格局也能内生地通过个人创造出来,这些人出于自身利益,将某些商品提出来作为交换的共同媒介(参见奥斯特洛依,1987,第3卷,中译本第554-555页)

[76] 除了政策无效主张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含义还包括反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的真实成本(例如,明福特、布莱克和马休斯,1980;萨金特和华莱士,1981;萨金特,1993)、通货膨胀的动态不一致理论(例如,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1977;巴罗和戈登,1983a、1983b;巴克斯和德里菲尔,1985)、微观经济政策在增加总供给中的作用(例如明福特,1991)以及经济计量政策评价的“卢卡斯批评”(卢卡斯,1976)等。

[77] 对于围绕新古典政策无效主张展开的“预期到—未预期到的货币争论”,由巴罗(1977a、1978)利用美国经济1941-1976年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而证实了新古典政策无效的观点;但随后米什金(1982)和戈登( 1982a )的研究分别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也影响产量和就业(参见,斯诺登等,1994,中译本第241-242页)。

[78] 阿贝尔和伯南克(1992)总结了所有宏观经济理论都必须解释的经济周期的8个“特征事实(stylized fact)”:1、在经济的各部门之间,产量变动是相关的;2、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的和同时变动的,政府购买也有顺周期倾向;3、在经济周期过程中,投资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尽管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强烈顺周期的;4、就业是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5、真实工资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是顺周期的,尽管真实工资是轻微地顺周期;6、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是顺周期的,且是领先的;7、通货膨胀(从而物价水平)和名义利率是顺周期的且滞后的;8、真实利率是非周期性的。

[79] 麦卡勒姆(1989)认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传导机制分析同样存在在假设了名义工资粘性和(或)价格粘性的非均衡模型中(参见巴罗编,1989,中译本第页)。

[80] 巴罗(1989 a )总结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早期成就(即均衡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或货币失察模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均衡模型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二是理性预期假说的采纳和发展;三是博弈论在指定政策和评价政策上的应用。认为前两个贡献实现了在新古典选择性微观基础上建立宏观模型的目标,同时提供了一个能顽强抵抗“卢卡斯批评”的分析框架;与动态博弈有关的第三方面贡献表明了承诺、信用和名誉在政策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澄清了“货币规则”和“相机抉择”二者之间的区别。

[81] 对“货币因素在美国经济周期中没有重大作用”观点的系统阐释,可参见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1990)。

[82] 一个例外的情况是罗伯特森,他强调真实力量是周期波动背后的原动力,但罗伯特森并没有象现代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那样排除货币力量。相比之下,熊彼特(1939)与现代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熊彼特强调技术创新在经济的短期不稳定和资本主义的长期增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认为周期和增长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83] 卢卡斯的研究注意力转向的另一个领域是为货币理论即新货币经济学建立一贯的微观基础上。

[84] 价格的顺周期行为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货币失察模型的共同拥有的“特征事实”(例如,卢卡斯,1981;曼丘,1989)。

[85] “新货币经济学”这一术语是霍尔(1982)最早提出的。

[86] 在关于银行和金融中介的定义上,法马支持了格利和肖(1960)、托宾(1961、1963)的“新观点”。但另一方面,他坚持佩塞克和萨文(1967)关于通货的区分,认为货币不是债务而是真实财富;他与佩塞克和萨文(1967)的区别在于他把经常帐户(支票帐户)和金融中介的债券一起置于“金融资产”一类中,从而把它们排除在真实财富之外,而后者把通货归于“货币”一类中。

[87] 这一点,既不同于迭代模型对价值储藏职能的强调,也不同于“BFH体系”。

[88] “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最早由帕金(1984)提出,其英语同义词还有:New Keynesian Economics 、New Keynesian School、 New KeynesianEconomist。大部分重要的新凯恩斯主义文献被收录在曼丘和罗默(1991)所编的两大卷《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论文集里。

[89] 美国新凯恩斯主义者主要分布在接近东西海岸的大学,故被霍尔称之为“海水”经济学家;出于一种奇特的巧合,新古典经济学家大都与接近“淡水”的大学相联系:芝加哥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参见布兰查德,1990b)。所以,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争论,也被称为“海水”和“淡水”之争。

[90]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

[91] 斯蒂格利茨(1987)把市场均衡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行为人都没有改变其行为的激励”。

[92] 早期新凯恩斯主义者在解释“为什么自然失业率是正的”时提出的“新”微观经济学(例如费尔普斯,1970)中,用“隐含合同理论”来解释低于均衡水平的真实工资刚性和非自愿失业。

[93] 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社会学模型”。社会学模型强调的因素包括:相对工资的重要性、地位、相对剥削、忠诚、信任和平等,等等。

[94]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冲击都是潜在的不稳定之源(参见布兰查德和夸,1989),但在评价市场经济吸收这些冲击从而保持充分就业的能力方面,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们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4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yuweiyuwe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第4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