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M].科学出版社,1999
[6]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5。
[7]张五常.企业的合约性.经济解释[M].商务印书馆,2000。
市场社会主义的源流
李春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
要弄清什么是市场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可是,社会主义在西方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术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瑞典社会党领导人帕尔梅有一句名言:“现在有七十一种社会主义的定义。如果我提出第七十二种,并不会因此而轻松些。公认的定义是不存在的。”(注:费多谢耶夫等编:《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中译本,1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帕尔梅的话也适用于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没有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定义,“它是一个包罗市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所有版本的社会主义的总括性术语。”(注:David Miller and SaulEstrin, "ACase for MarketSocialism:What Does It Mean? Why Should We Favor It? ", inFrank Roosevelt and David Belkin,eds,Why Market Socialism?(NewYork,1994),p.225.)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不但五花八门, 而且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理论家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界定往往不同。
在界定市场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当代经济学家中的分歧尤其突出。科尔内(Jenos Kornai)所理解的市场社会主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体制,其特征包括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公有制(指国有制)为主体、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在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心目中, 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的价格多由计划者确定,投资经常由中央直接分配。钱颖一和徐成刚将社会主义定义为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公有的经济,并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由市场而非中央计划来调控经济。对于伯利纳而言,市场社会主义的公有企业不一定是国有企业,而罗兰等人则认定市场社会主义的企业完全由国家拥有和控制。著名的市场社会主义者罗默(JOhn E.Roemer )反对将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定义的核心,他主张将社会主义定义为“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存在将总利润在人口中或多或少进行平均分配的制度性保证”(注:Pranab K.Bardhan and John E.Roemer,eds,Market Socialism: The CurrentDebate, (New York,1993),pp.9~10,89.)。支持英国工党的经济学家埃斯特林和格兰德则提出:“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便是……市场社会主义”(注: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编:《市场社会主义》,中译本,1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美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是这样来定义市场社会主义的:“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公有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规律。”(注:转引自余文烈《什么是市场社会主义?》,68页,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1)。)
尽管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种类繁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市场并非资本主义所专有,市场社会主义既不同于“市场资本主义”,也区别于“计划社会主义”。过去,生产资料“社会化”或“公有”几乎是西方学术界在讨论市场社会主义问题时公认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核心,但在近年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最新一轮辩论中,不少新一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趋于淡化所有制问题。坚持以传统的所有制标准来界定市场社会主义势必将这些模式排斥在外。如果必须给出一个尽量宽泛的定义的话,似乎可以说,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这种概念或模式将市场配置资源所体现的效率和社会主义的公平价值观结合起来。
二、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
在一些人看来,市场社会主义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术语”。这种看法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传统社会主义的主流观点是,市场必然导致剥削和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的弊端的根源,社会主义的定义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和中央计划,它与真正的市场,至少与真正的资本市场,是不相容的。如恩格斯就曾断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会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33页,人民出版社,1995。)另一方面,许多社会主义的批评者也坚持,将社会主义与真正的市场结合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一般认为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思想滥觞于兰格,其实不然。正如贝尔金所指出的,“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真正的市场——结合起来的观点实际上在兰格以前一个世纪就提出来了。”最初提出这种观点的思想家大多是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参加者或同情者,包括蒲鲁东、霍奇金、沙夫勒、伊利和穆勒。他们预见到将社会主义的观念与在国家范围内对经济实行“有意识的指导”联系在一起的危险。这些思想家争辩说,没有必要为消灭剥削而消灭市场。出于各自不同的社会主义理念,他们均强调社会主义实行公司范围而非国家范围的集体化,即搞合作制而非国有制,并保留竞争性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机制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而非仅仅作为实现国家计划和指令的手段。(注:David Belkin,"Why MarketSocialism? From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Economy to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in Frank Roosevelt andDavid Belkin,eds.,Why Market Socialism? p.10.)
在上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起来的早期思想家中,穆勒是最杰出的。他认为“大一统”不利于促进自由的扩大和经济的进步,而自由的扩大与经济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在穆勒看来,迄今为止,靠劳动为生的人要么成为单独的劳动者,要么为老板工作。他认为这两种情况均不理想,但“改进的目标不应该是将人类置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而是使人类能在非依附的关系中为相互的利益而工作”。这意味着穆勒既反对保守派,又反对激进派。穆勒主张,在合作组织之间保留竞争的刺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合作组织之间保留竞争,各个合作组织的成员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惰性,采用新的先进的组织和生产方法。穆勒承认,“竞争也许不是可以想象到的最佳刺激手段,但它在目前是必要的,而且没有人能够预见到何时竞争才不是进步所必不可少的。”简言之,按照贝尔金的说法,穆勒等人鼓吹一种“原始的市场社会主义”,其特征是在真正的竞争性市场的框架内在企业一级实行集体计划,而不是在集体计划的框架内搞模拟的或受到管制的市场。(注:Ibid,pp.10~13. )由于计划社会主义思潮在国际工人运动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居主流地位,穆勒等人的“原始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不大,并逐渐销声匿迹。
三、二三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的辩论和早期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生
一战后初期,各种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思潮在欧洲广为流传。在地处中欧的奥地利,为了迅速重建被战争破坏的经济,经济学家诺伊拉特甚至建议成立一个“自然会计中心”,像管理一个庞大的企业一样以“自然的”(即非货币的实物)方式来管理国家经济。这些思潮不符合崇尚自发的市场机制的奥地利学派的胃口。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决定不但要反驳诺伊拉特的方案,而且要在理论上向当时在欧洲大陆方兴未艾的社会主义思潮挑战,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古典模式的缺陷和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暴露的问题为他提供了依据。(注: BruceCaldwell, "Hayekand Socialism", Journal ofEconomic Literature,(December 1997).pp.1858~1859.)1920 年,米塞斯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的论文,声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合理的经济计算,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社会主义在实际上行不通。(注:Ludwig von Mises,"Economic Calcul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mmonwealth", in Hayek, ed,Collectivist Economic Planning,(London 1935). )这篇文章拉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的大辩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