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46] 鲍尔斯、金蒂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47] 鲍尔斯、金蒂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57页。

[48] 米列伊科夫斯基等,《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37页。

[49] 鲍尔斯、金蒂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73页。

[5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36页。

[51] 耶茨,《从统计数字看当前美国工人阶级状况》,《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8期,第46页。

人力资本理论的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

[美]萨缪.鲍尔斯(Samuel Bowles)[美]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

刘建洲译校

很久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家就将劳动(labor)视为商品。通过假设劳动——工资交换与其它交换的同一性,他们将工作和工人整合到自己的分析框架中去。由于资本主义体系具有从工作社会过程中剥离其所具有的非交换性特征的倾向,新古典经济学家们长期满足于这种对劳动的简单商品解释。随着投入在劳动预备(如儿童抚养、教育、健康与培训)上的各种层次资源的逐步增长,更明确地把工人视为一种资本商品的观念转换,至少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力资本理论使得各种基本洞察不再适用于古典经济学的早期版本。

首先,它回到并拓展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传统,将劳动看成是一种生产性的生产工具(a produced means of production),其特征取决于整个经济力量的形态;

其次,它抛弃了同质劳动的简单假设,并将关注中心集中于劳动力的分化上;

第三,它将以前被驱逐到纯粹是文化与上层建筑领域的基本社会制度(如教育、家庭),带进经济分析的领地。

然而这种成功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作为一个基本解释层次的劳动消失了。劳动被消解到资本的概念中去,而这样做根本就无助于丰富对劳动所特有的性质的处理。它令人不安地感到:这种操作化是成功的,失去的却是耐心!“劳动”在人力资本理论架构中所保留的唯一明确特性,就剩下一个被阿尔福瑞.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所强调的事实——劳动就包含在人类自身之中。

在清除阶级作为经济学中心概念的各种努力中,人力资本理论是最新的、或许也是最后的一个步骤。自1830年代英国李嘉图经济学衰落以来,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逐步从将生产要素的控制归因于可识别的群体,向一种要素偿还理论转向。在这种理论中,偿还被有意识地从其所涉及的生产要素的特定性质中抽象出来。

在现代的普遍均衡理论中,是很难从产出中区分出投入的,更不用说区分出各种特定的投入了。人力资本理论所表现的是这样一种理论趋势:人力资本理论家们很高兴地看到,现在每个工人都成为一个资本家了。

我们发现,无论是作为经验研究的框架还是作为政策的指南,这种理论在实质上都是一种误导。我们的评论并非建立在对这种理论的常见缺点的认识基础之上。例如,市场缺陷特别是垄断和工会,像楔子一样嵌在边际产品与工资之间。我们也不想赞成教育中的“培训掠夺”(training robbery)的解释。尽管我们认识到教育文凭所扮演的重要功能,我们并不想将教育系统的经济相关活动化约为区隔与分类标签。我们相信教育能够强化工人生产力的观点,这已经得到各种证据的支持。不过,我们并不想停留在那些因技能是包含在人类自身之中而引发的许多问题之上。譬如,资本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备,决策者(父母)与投资接受者(儿童)之间可能的利益分歧等。对于将金钱价值施加在人类身上的观念,许多人已经表达了他们的厌恶。我们不想将评论也建立在厌恶的基础之上。我们相信我们的评论所涉及的是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通过将其分析限制在外在和给定的个人偏好、原材料(个人的技能)以及可选择的生产技术之间的互动之上,人力资本理论正式将阶级与阶级冲突之间的关联,驱逐出对劳动力市场现象的解释之外。

然而,在我们看来诸如工资结构、个人特质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价值实现以及教育过程自身的社会关系等基本现象,只有通过详尽的阶级分析才能够得到说明(关于这一争论的更加详细的阐述以及相关的材料,如各种文件和参考文献,将在我们即将出版的著作中呈现出来)。

资本主义体系是一个生产工具为少数人所有和控制的体系。大多数的个人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控制,被迫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生存。教育、职业培训、儿童抚养以及医疗扮演着双重经济功能:它们在生产中扮演了一个必要而非直接的角色。

同时,就整个经济与社会秩序的维持而言,它们也具有重要作用。上述这些过程,离开各个阶段中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再生产的各种社会必要条件,离开构成这一结构的个人,离开对这一结构进行管理的经济制度,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本理论必须既包含生产理论,同时也包含社会再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根本就没有所提供再生产理论,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局限性的生产理论。

这一有局限性的生产理论从生产的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中抽象而来,而对技术关系(technical relations)情有独钟。以下部分,我们将讨论因未能将社会关系纳入进去和因不能够提供一个再生产理论,所带给人力资本理论的种种极其严重的缺陷。

这些缺陷体现在对以下方面的标准化处理中:

如对于企业人力资本需求的标准化处理;

对于人力资本供给的标准化处理;

对于该理论的中心分析概念——人力资本回报率——的解释的标准化处理。

一、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

我们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评论,其渊源是关于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看待资本主义企业的方式,与一般的新古典方式颇为不同:

首先,我们将生产视为一种社会过程,同时也视为一种技术过程。我们拒绝新古典主义将企业看成是一个黑箱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运作或许符合组织理论学家的兴趣,对经济学家却未必如此。企业是具有各种社会政治维度的。这些维度经济学家只有在付出巨大错误的代价之后,才可能抽象出来。

其次,生产总是共同生产。它包括由原材料到产品的转化;由拥有给定的各种技能与不同类型的意识的工人,向拥有动态的(或静态的)技能与意识的工人的转换。

其三,劳动并非一种商品,而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其代表自身目的的努力,必须被引导和规范,或被用来创造利润。

第四,工资率的结构,并非外在于企业。毋宁说它是一种用来使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在这一框架中,将劳动——工资交换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市场交换,是为了抽象出资本主义组织的一种本质要素:资本家所施加给工人的权力。在纯粹的交换关系中,并不包含明确的权力关系。因为确保交换“契约”完整性的强制工具,是位于交换当事人的管辖权限之外的。

在商品交换中,“你所看到的正是你所得到的”,一旦违反这一准则,被损害的当事人可依靠大量的合法法律资源。而在劳动交换的案例中,情况并非如此,其显著的标志正在于缺乏一种真正的赔偿。

我们可以引入马克思对于“劳动”与“劳动力”区分,将这一争论正式化。劳动力是个人的能力以其当前的技术与组织形式,贡献于生产过程之中。因此,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它体现在工人的体力与脑力的能力、技能与行为的特征中,并对包含在合作性生产中的其它绩效,有着潜在的影响。

个体的劳动力体现了在资本家所提供的当前技术与组织条件下,工人所能够表现的最高绩效水准。

工人与资本家在市场方面的关系则体现如下:怀有期待的雇佣者屈服于资本家所施加在其劳动力上的权力。作为报答,工人获得工资。相反,由个体所提供的“劳动”或实际工作,则根本不是在交换关系领域中被决定的。参与到生产过程之中、代表具体活动的劳动,以一种必要的方式对企业的社会与政治结构产生着依赖。

更加受惠于工人的高水平绩效的,是资本家而不是工人。实际劳动生产率将有规律地下降,因为缺乏最大可能的剩余劳动力。然而,劳动(平均)产品的价值将合乎规律地超过劳动力的价值(工资),这使得利润上升。每一给定股份的金融资本的利润,也通过最大限度地剥削每一个工人的劳动力而得以最大化。换言之,尽可能地从每一工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劳动。利润也通过压低劳动力的价值——工资——而得到提高。

在工人的明智选择下,在企业技术、组织与政治结构的适当特化下,双方的目的都得到了实现。生产的社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家对于激励机制与控制机制需求的反映:通过这些机制以最低的工资从工人身上获取劳动,并防止工人联合的形成以免对其权力的造成威胁。

生产过程的阶级本性很快就为以下的观察所证实:激励机制与控制机制以及工人联合的可能类型,取决于企业的产权与控制结构。为资本家所评价并因此构成“人力资本”的工人特质,不仅仅限于种种技术能力和抽象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诸如民族、性别、年龄、种族以及正式文凭等先赋因素,常常被认为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无关,且被用于分割劳动人口和降低企业内工人联合的潜在可能性。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3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yuweiyuwe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第3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