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困难,似乎任何革命的目的都是一个中等和长期的目标。我们由识别其内部和外部方面来分析形势,,即使当今他们都是紧紧相连。
(一)内部阶级斗争
在短期内,工人阶级和其他工薪阶层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因素没有分歧和冲突的因素重要。
1、综合因素
服务的发展有赖于建立一个高层次的科技产业。用“后工业”来形容目前的社会是不合适的。.
服务工人跟产业工人一样受到剥削。它们产生剩余价值。目前他们之中有些是高薪的,但它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贪婪.
女工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女权运动增强了传统工会的力量。
2、分化和虚弱的因素
工人阶级不仅是数值下降,她在社会上越来越不被看重.
像法国,工人阶级已失去了她的传统盟友:农民,他们也减少和松动,其先前的立场。.
新的工薪阶层对生活的概念不同于传统工人 。
女权运动通常认为工人阶级只是一个男权的运动和工会不理解自己的需求.
在新的工薪阶层中,其中一部分是高薪,而另一部分是低薪。贫富差距到处都是。这些高薪者认为他们是技术上的先锋队。他们的通常看法与工人阶级相反,即全球化是一个很好的正常进程。任何重返民族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倒退。.
工人阶级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一切。他们设法弄清楚,但他们苦于生计,他们试图找到短期的解决办法.
(二)外部阶级斗争
削弱了传统的工人运动的主要因素来自国际主义无产阶级不仅要靠政治原则,也要进行经济上的反对。
主要的削弱因素如下:
发达国家的工人正越来越直接地反对从事分包、离岸生产的新兴国家的工人.
发达国家的工人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消费者,他们希望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获得更高的受益。他们希望通过低廉进口解决他们的购买力问题。这是愚蠢的,但却很有效。因此,他们都赞成新兴国家的高税率.
考虑其数量和年龄演进的减少,离休率的增加。发达国家的工人希望能通过金融全球化进程取得他们的养老金。养老基金,希望从新兴国家得到钱。.
工会运动主要是国家组织的。工会第一会以民族的观点看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总结
根据我们的看法,目前工人间分化和削弱的因素比打击资本主义的力量更为强大。资产阶级主宰着全球进程。他们主宰国内的阶级斗争,他们控制着自己的主要反对派。没有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治理世界问题,他们只是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不管怎样,他们觉得自己的所做是正确的。
结论:如何用共产主义理论来控制局势
无论资产阶级领导人将说些什么,他们都是不能解决他们与工薪阶层的问题。所以,工人们没有理由去妥协与放弃任何希望。他们必须采取一个长期的过程去新建一个领导权,这是困难的。但是没有别的路可选择,除非他们欣然接受奴役,而这是可能的。
在国内这方面,目标是团结传统工人、服务业工人和新型的高科技工人。阶级意识并非从天而降的,要获得这样一种团结,任重而道远。在19世纪,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在这种策略下,共产党的角色不能被放在路的一侧。所有的“社会运动”理论都是虚假的,都是选举成员的短期策略。对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共产党员对情势的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信仰是必须的。这是论证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存在的合法性的理由之一,即使世界经济政治学会不能被看作为一个政党。
在国际这方面,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传统目标必须被维护和延伸,特别是在国家间对和平和民主的维护。但是,必须增加新的条款。即,劳工运动必须通过一个国家间高级和活跃的经济合作来扩大它的国际目标。
--------------------------------------------------------------------------------
[1]法国马恩河谷大学教授 ,兼弗朗索瓦佩鲁当代经济问题主任。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阶段理论
[以]特伦斯·麦克唐纳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从20世纪初至今存在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理论的根本连续的传统,这一传统与资本积累的历史转折点密切联系。资本积累的转折点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相对稳定的再生产时期的序幕,相对地,标志着停滞和危机的开始。简言之,标志着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和危机的交替过程给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阶段理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阶段理论危机
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理论作为传统理论从二十世纪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始于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危机。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从第一次大萧条中恢复过来,马克思主义危机也就此产生了。因为那次大萧条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最后的危机,所以当资本主义从大萧条中逐渐恢复之后,马克思主义主张者必须寻找一条途径来解释资本主义的复苏,同时还不能背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析。Rudolf Hilferding 关于金融资本的早期著作,Nicolai Bukharin关于世界经济的著作以及列宁论资本主义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对这一复苏现象的解释。他们都认为,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正是在这个新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但这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积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动力的原则。
Paul Sweezy 和Ernest Mandel 将Hilferding, Bukarin和列宁(HBL)的理论用于分析后二战时代。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阐述中,HBL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被认为与资本论第四卷一样重要。他们关于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理论,因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被广泛接受。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阶段理论的卷土重来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阶段论的第二次发展始于二战后资本扩张末期。管制学派(RA),社会资本积累结构学派(SSAF),以及Ernest Mandel 的长波理论(LWT)都分析了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战后的长期增长之后出现的滞胀危机。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出现支持了资本主义国家这一长期的资本积累,正如世纪之交的垄断资本引发了资本重组一样。资本主义新阶段论曾经解释了垄断阶段出现的危机,所以这些新学派不愿意承认当前的危机是没有办法解释的,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会有更高发展阶段的可能性。这种对新阶段的界定遵从的是HBL的垄断阶段理论,但是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未来还有其他阶段出现的可能性将列宁理论中的最高阶段理论上升为资本主义阶段发展的一般理论。
社会资本积累学派(SAAF)是以Sweezy 的理论和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学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Mandel的长波理论(LWT)也无一例外的可以从他早期对垄断资本的分析中找到理论基础。尽管Althusser 对于列宁尤其是他的帝国主义论的崇拜尽人皆知,管制学派(RA)仍然认为他们的创始人非Althusser莫属。这些观点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重点的强调各有侧重,逐渐发展形成了三大独立的学派。但是过去十年的发展使各学派的观点有了很大程度的交融。这一交融再一次证实了早期HBL对于阶段理论所作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主要部分概念性的减弱使得尽管马克思主义各学派在理论上都自成一体,但已不再是泾渭分明。三大传统学派没有一支可以在马克思研究范围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轻松吸收其他两支学派。马克思体系内各理论学派的交融要求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概念,这也正是20世纪早期由HBL所开创的理论体系。
管制学派和社会积累结构学派之间的关系早已得到认同。在1994年《社会资本积累结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危机》一书中Kotz 指出这两大学派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有明显的差别。管制学派强调资本积累领域中收入的阶级分布差异和生产关系,更遵循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而资本积累学派更强调从凯恩斯的分析角度考察资本投资的决定因素。管制学派(RA)在资本积累的领域寻找长期危机的根源,而资本积累学派(SSAF)则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体制的崩溃(类似于管制学派中的管制模式)。秉承Althusser学派的传统,管制学派强调结构而资本积累学派更强调阶级斗争和政府等中介机构。管制学派强调不同时期的定性变化,而社会资本积累结构体系学派则强调资本积累率的变化。我们所研究的是这两个学派在过去十年中的发展变化。
资本积累学派并没有排斥生产过程中的阶级关系。工作分工和工人分工,就是在历史发展中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加强对工人控制的一种策略。伴随着“空间化”这一新的劳动控制形式的出现,工人分工,劳动分工这一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也被人们称为影响美国新的社会资本积累结构形成的重要的制度性因素。Gordon和其他人曾共同将工作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组织形式的变化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无产阶级化,类同化以及分割化。在此基础上,Grant 和 Wallace 又划分了第四个时期:空间化。空间化的过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雇主主要采取实际或者威胁更换工作的方法进行劳动力控制。这点将资本主义制度重组中资本流动性与劳动力的控制问题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