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与它相反,在马克思那里,明晰地区分现实的过程和认识的过程,《资本论》的主要方法,是探寻资本的现实的发展过程。这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中几乎未曾看到的东西。这是马克思的创造。但与此同时,在第四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马克思将自己的学说作了发生史的考察。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如众所周知的,这两种发生史是并行论述的。这样,不光将对象作发生史的论述,自己的研究史也与此相对地给予发生史的阐述﹑特别是通过批判对立观点而进行叙述,这是尤为重要的。

还有,黑格尔的方法不承认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因此对下降和上升这两种方法不作区别,他的辩证法同时既是下降的方法也是上升的方法。这一点也成了它混乱和神秘化的根源。与它相对,马克思明确地对下降和上升作了区分。这些也是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重新正过来的事情之一。

讲的不够充分,从把黑格尔倒立的辩证法重新正过来这一点来考察《资本论》的方法的讲话就此结束。

注释:

[1]见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

原载:[日]见田石介.资本论的方法[M].张小金,郑桦,尹栾玉,邓习议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41-260)

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如果说过去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经济学家更多的关心抽象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现在经济学界逐渐兴起了务实之风。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更多地参与实际经济部门的活动,研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探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如何运转等问题,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另一方面,近几年确实在经济理论工作者中出现了一种“对策研究热”和急功近利的倾向。甚至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缺乏严格的前提设定,缺少合乎逻辑的分析过程,凭借少数不加说明的资料和数据,一下导出若干结论,这种文章确不少见。一个时期以来,明显地荒疏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仅从高等院校从事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少就可见一斑。90年代初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等基本理论问题新的一轮讨论中,似乎可以看出一定的问题。有的人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已经过时,提出“二元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形成价值论”等等观点。当然,大胆地怀疑,自由讨论和争论,理论才有可能深化和发展,但如果缺乏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钻研,轻意怀疑和争论,并不能使理论本身有所发展,也不是严肃和科学的态度.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人类探索、认识商品经济理论的结晶,“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像它那样反映商品经济本质和规律性,更不要说取代它的科学地位了。” 日本有一位学者指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价值概念是整个经济学的最终基础,是经济学原理中的原理,是最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说它是某种离开了活生生的现实,现状的所谓‘抽象理论’,而完全是现实的,并且不外是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里亿万人们每天几亿次几亿次经验着的最一般最常见的事物的反映”。 以上这些,是想说明无论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还是从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都有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研究和掌握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全部见解.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这是因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都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根本的问题是研究和掌握马克思的方法,当然主要是《资本论》的方法。只有深入理解了它的方法,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说明要掌握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二、掌握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一种倾向性认识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过时。

一是说,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相比,马克思经济学方法显得“陈旧”和落后,

二是说马克思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具体经济制度变革没有现实意义,无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

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我认为,应当联系马克思经济学的特定内容和目的对其方法予以切实的评价。

任何一门经济学科,所采用的方法是由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决定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有其发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必然过程。很显然,这一研究是本质层次的,它揭示的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内在构造和运行规律,为此,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些工具和方法,必须采用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的方法论体系,通过科学的矛盾分析来解决。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则与此不同,它抽象的因素较少,政府的职能因素,人在经济过程中的作用,甚至人的观念和偏好等都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它是在既定生产方式的限度内,通过概括经济现象,探究其内在联系来寻求刺激和推动经济均衡增长的规律和政策,这就决定了需要采用数学模型等实证分析工具和方法。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作简单的对比,当然也就不能武断地得出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过时”的结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层次较深,它的方法论观点有助于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机体深层次的分析,对于通过改革和创新来理顺具体的制度关系以及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系统,具有原则的指导意义;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层次较浅,其实证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运作又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当然,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由于理论和实际的发展所限,还不存在现代的一些经济分析手段和方法,但这不能成为否认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的理由。

三、科学掌握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近年来,对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即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上有很大转变,在研究领域上也有所拓展。这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好的倾向,歪曲和错误地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也许出于对马克思方法论的新解热望,有人将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与马克思的方法论相联系,竭力将马克思的方法纳入边际分析的圈子中去。我们认为不妥。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边际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辩护色彩。它的后继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角色。庞巴维克用边际效用价值论,来全盘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克拉克则更赤裸裸地宣扬,边际生产力财富分配论已经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是公平的、合理的,决不存在阶级剥削。诚然,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马克思应用了在数学意义说近似于边际分析的方法。如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分析资本总公式时,首次提出了资本增量的概念。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乃至揭示资本积累规律时,这一概念起到明晰、简练和准确的积极作用。在第二卷中,增量的概念不仅运用在分析资本循环的公式上,特别是在揭示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条件时,资本增量概念的加入,大大简化了分析程序。在第三卷第一篇分析利润率变动趋势和地租时,马克思运用了增量概念,甚至还应用了微积分中的偏导数知识。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马克思存在着边际分析。数学上的边际概念与边际分析方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理论界也有人借口马克思从多角度分析了使用价值而认为马克思也有效用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分析方法是不正确的,它混淆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庸俗经济学的界限,也不利于理论创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著作中是更多使用“使用价值”概念,而不使用“效用”概念。因为在马克思看来,效用是与效用价值论联系在一起,而效用价值论是马克思极力反对的。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取决于效用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与马克思所强调的价值是由工人的抽象劳动决定的观点根本对立。

确实,我们存在着一个如何科学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如何根据实践的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超出了学术研究本身的范围,它不仅关系到我们怎样掌握马克思经济学,而且关系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已是迫在眉睫。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自诞生那天起,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包括恶意地诽谤、诋毁、甚至修正)没有停止过。这里有代表性地介绍几种观点。

布劳格,是英国白金汉大学顾问教授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经济学名誉教授。1980年他出版《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评价》(由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布劳格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综合演绎,即综合前人经济思想得出结论;

(2)本质论,即区别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并通过表象揭露本质;

(3)辨证法,即所有事物都是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4)理性主义,即所有事物都有一系列内部关系或称一定的结构;

(5)历史方法;

(6)实践检验真理。

布劳格认为,马克思把本质论简单化了,马克思仅用“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的定义去区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就会出现同一种劳动有时是生产性,有时是非生产性的不合理情况。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可以折算成倍增的简单劳动论断在折算上也存在困难。马克思提出的利润下降趋势规律不符合马克思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指出,利润率是趋于下降的,但同时又存在着几个阻止这一下降趋势,如劳动生产率比工资率增加更快,节约资本技术的引进以及外贸的扩展等,既然如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润率到底是下降还是上升,是不一定的。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1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yuweiyuwe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第1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