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黑格尔事实上对质和量这两个构成要素做出分析,将两者作抽象的区别考察,接着对两者再合成而到达"度"这个概念。这样,作为质和量的统一的现实事物,质和量两个要素各自的含义已经十分明确,使得很好地理解概念成为可能。我们对于活生生的现实,并非来者不拒地一概接收,而是对其中一部分予以舍去,将其中一部分纯粹地抽取出来进行考察,这样才能够深入地抓住事物的真实面貌。黑格尔自己实际上使用这种合理的认识方法,深刻地把握现实,可是他不顾这些,把思维中分析﹑综合的过程,虚构成例如"质"这样的概念,好像凭籍自身就能够内在必然性地向"量"过渡,再过渡到"度"的过程。
黑格尔逻辑学的全部概念的推演过程,就是这种东西。这的确是黑格尔神秘的辩证法的本质。与此同时,关于实际上黑格尔如何使用分析方法这类疑问,我想诸位已经明白了。
三﹑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正过来
那么,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再正过来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站在唯物主义立场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一言以蔽之,是以"分析的方法"为基础,加上发生学的方法而构成。
分析的方法如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是从给定的事实中,即从对象的直观﹑表象出发,进行分析和综合而到达概念的方法。这个分析和综合的逻辑的思考过程还停留在形式逻辑的范围,一点也没有辩证法的特色。
因此分析的方法,既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也是一般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古典经济学家和一般自然科学家,即使并非自觉,也是立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独立于意识之外的遵循固有的运动规律的客观世界。因而,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创造真理,而是从客观世界中去发现真理。即,从客观世界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姿态,从对象的直观和表象中去寻求,对它进行分析﹑综合并把它变成为概念。只是这种逻辑还停留在形式逻辑的范围之内。
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不光是把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包含在它的基础之中,而且有着远为彻底的应用。这是因为,分析的方法既是一般思维的基础,也是科学方法的基础。
可是分析的方法却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虽然它能揭示事物及其本质到底是什么,但是它不能揭示事物为什么这样存在而不能那样存在的必然性,不能阐明它是如何与为何这样。进一步说,它不能说明世界一切事物包含的自身消亡的必然性,向对立面转化的必然性。所以对这些问题予以深入思考的话,不能不说分析方法对事物究竟是什么的解答也是不全面的。
因此,就要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发生学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也是把黑格尔的倒立辩证法再正过来这件事的具体意义。
我这么说,可能诸位当中有不少人表示怀疑。他也许心里在想:总体看来,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难道不是处于相互对立关系中的方法吗?假如是作为对立的东西,那么你说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不就成了什么二元论的或机械论的东西?可马克思的方法应该是一元论的更彻底的东西呀。
然而并非如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的重视程度,我们很容易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关于经济学的方法的叙述中看出来。马克思从中说道,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初从给定的具体的一国的经济状况出发,通过分析而到达阶级的概念,再达到它背后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概念,然后再达到价值和价格的概念,进而再达到分工和需要的概念。就这样,从具体的表象渐次前行,终于到达最抽象的概念。此后,经济学这一次开始了相反的旅程,它从抽象的基础概念出发,渐次地向着具体概念推进,最后好像又回到了原先作为出发点的一国的具体经济状况的道路。马克思说,这两个方法当中的第二个方法,即从抽象的基础概念出发,渐次地上升到具体事物而到达科学把握的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
这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因此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方法明显也是这种方法,但是,这里仅仅说的是从比较抽象的概念上升到比较具体的概念。更抽象的概念具有内在必然性地产生更具体的概念,理论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相呼应,这类话则一句不曾说过。所谓分工产生价格,阶级产生给定一国的具体的经济状况,前者使后者历史性地发展之类的语句,现在看来压根儿没有的事,是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样神秘的东西。这种上升的过程,一般说来大概不是现实的显现过程,它只能存在于思想的世界,而且它只是适应形式逻辑的规则,从前提开始到作为前提的东西去。最后,马克思在这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的历史进行反省而指出,能称为科学上正确方法的仍然是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这一点是我们不能漏看的吧。
这是马克思关于方法阐述得最详细的地方,然而即使在关于马克思的方法的讨论中,过去不知为什么涉及这方面的文章并不多。可是《资本论》的方法,即使不是停留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的方法,那也存在分析的方法,这大概没有怀疑的余地吧。
以分析的方法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意味着发生学的展开过程的每一步都基于分析的方法。不仅如此,它尤其意味着构成发生学方法基础的资本概念和商品概念,纯粹是从给定事实出发遵循分析方法而获得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是把眼前的发达资本主义作为给定的既成的事物接受的。与黑格尔的思考正相反,科学不仅仅把客观世界作为给定的绝对的前提,而且不是由原始社会的内在必然性充分展开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再来研究,只能把它作为既定事实来接受,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方法。构成它的基础的商品和资本的概念,就不是根据发生学的﹑辩证法方法,而只能是根据分析的方法而获得。发生学的展开,此后才凭借这些概念为基础而进行。商品的各种现象,资本的各种现象,都是作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得到说明。这就是《资本论》的方法。
然而,与之相反,商品概念和资本概念,又正是马克思“卖弄”黑格尔式的辩证法最多的地方。关于这一点,让我们看看实际是怎么一回事吧。
四﹑《资本论》中的分析方法
正如《资本论》开头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1]马克思的出发点,不是商品概念,而是商品向我们的感性认识所呈现的样态﹑直观和表象。然后我们对它们进行分析,弄清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要素各自的本性,到达作为二要素的统一体的商品概念。商品概念不是出发点,而是结果。如果商品概念是结果的话,《资本论》就是把未曾证明的东西强加给读者,根本谈不上科学。谁都承认,甚至连马克思的论敌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是从商品的事实出发。并且谁也无法反驳的是马克思是依据逻辑对商品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再综合,才开始到达商品概念。
对马克思来说,商品二要素中的交换价值,由于只有使用价值才真正是商品的担当者,这里对交换价值的分析固然很深入,但即使这种场合,交换价值也是作为某种交换价值和它种交换价值的交换比率而呈现的。虽然看起来好像仅是相对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从谁都看得见的交换价值的表象出发,接着进行基于逻辑推理的分析,之后才到达价值概念。
这样,商品概念及其构成它的一个要素的价值概念,在读者的眼前,从读者熟知的商品和交换价值的表象中导出,决不是先行由某种概念发生式地展开。那完全遵循一般的分析的方法。
如果要问分析过程中使用什么逻辑,这也完全是普通的形式逻辑的东西,这是分析的过程中牢牢遵循的。如上所述,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直至商品,这些在此得到明确的各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也完全是形式逻辑的东西,一点也不是辩证法的东西。
首先,马克思把商品分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要素,一方是质的区别,另一方是量的区别,一方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另一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这样对比性地区别开来。恰似自然科学家对水进行分析,得到氧和氢两个要素一样,完全是形式逻辑范围内的思维过程。
在日本为了表达"商品是由两个不同种的东西构成"这一意思,曾将马克思所使用的德语"zwieschl?chtig"一词翻译为“两者之间斗争"。这固然与把马克思的方法理解为是以商品的矛盾为出发点的黑格尔派的辩证法方法这样的先入之见有关,不过译词方面也有误。如果如实地看,把商品二要素各自对比性地区别开来这一事实,应该谁都明白。只有这样,商品二要素的矛盾,各种要素究竟是什么才可能开始弄清楚。"两方面的"译语是正确的,我听说长谷部文雄先生的译文,这一次也采取了"两方面的"译法。
那么,成为商品分析的核心的交换价值的分析是怎样进行的呢?这首先是从交换价值向商品内在价值的上升。在那里,马克思论述道,一件商品一俟成为商品对象,即具有各种交换价值,由于各种交换价值都是同质的东西,因而一件商品具备固有的价值,各种交换价值,只不过是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这完全是普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
其次,马克思在对价值的分析中发现了作为实体的抽象劳动。如所周知,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作为价值可以相互做量的比较,假如各自取得适当的分量就能对等,就能相互交换。为此,两种使用价值之间就必须存在共通的等质的东西。不过双方又都不外是抽象劳动的结晶。这里所进行的也不过是谁也无法拒否的推理,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完全是形式逻辑的东西。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所阐明的各个概念主要的相互关系吧。
首先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价值似乎是由价值发展而来的,特别是价值仿佛制约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也仿佛制约着价值似的。不过,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论述,仅指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所具有的对我们有用的自然属性。因此,决不是价值性的东西。对这点,马克思更是强调,不论使用价值具有怎样的社会形态,它总归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他说,即使品尝作为使用价值的小麦,我们也分不清那是俄国农奴种植的,还是独立农民生产的东西,抑或是资本主义农业的产物?他还说,一物不是价值也能够是使用价值。而且他还说,在我们的社会,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