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现在的世界体系迟早是要推出历史舞台的。我们很可能已经处于现在的世界体系向其它的世界体系过渡的大转折、大混乱时期的开端。在这个过渡时期结束时,如果人类仍然存在,必将出现一个或几个新的世界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将面临着多种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的主观选择才有可能摆脱“正常时期”的历史必然性的束缚,在塑造未来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成为创造世界历史主体的时代。

知识分子的责任是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了解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新的世界体系必须是怎样的?以及,怎样的新的世界体系才是比现在更好的?

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地球生态系统必须能够维持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平衡。怎样才能实现地球生态系统的持久平衡呢?人类与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必须保持在一个有节制的、相对静态的水平上。所以,新的世界体系必须不能建立在无限制的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因而不能建立在为利润生产的基础上,因而不能是市场经济。

怎样的世界体系才是比现在更好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立场。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简单的命题,一个使世界上80%以上的人生活得比现在更好的世界体系是一个更好的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世界上大约80%的人在营养、保健、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并且被迫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血汗工厂”)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劳动,在劳动场所往往没有基本的人身权利。所以,如果有一个世界体系,能让所有的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都得到满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有尊严的、以不太高的劳动强度(比如类似于前社会主义工厂中的劳动强度)劳动,劳动时间适中(比如每周40小时),并有充分的休息权利,那么,这样的世界体系就是更好的。

要建立这样一个更好的体系,同时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持久平衡,势必要对世界范围的资源做大规模的再分配,其结果必然是大大缩小世界范围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程度。所以,这样一个较好的世界体系必然是一个比现在平等得多的世界体系。

--------------------------------------------------------------------------------

[1]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详细收录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其概要见于该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一文,见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编《社会蓝皮书 – 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15-13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多引用《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一文。

[2]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Rise and Future Demise of the World Capitalist System,” in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pp. 1-36.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3]关于全球商品链的详细讨论,见Gary Gereffi, “Capitalism,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in Leslie Sklair (ed.), Capitalism and Development, pp. 211-231.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关于全球商品链价值分配的更多例证,见Michel Chossudovsky, The Globalisation of Poverty, Chapter 3(pp. 75-100). London and New Jersey: Zed Books Ltd (1998); Arjun Makhijani, From Global Capitalism to Economic Justice, Chapter 2 (pp. 11-35). New York and London: The Apex Press (1992).

[4] Wallerstein, “The Rural Economy in Modern World Society,” in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p. 125.

[5] Erik Olin Wright, Class Counts, p. 2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6]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阶级结构,详见Wallerstein, “Semiperiphery Countries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risis”; “The Rural Economy in Modern World Society”; “Class Conflict in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in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7] Dennis Gilbert and Joseph A. Kahl, The American Class Structure, pp. 315-316.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8] ECLAC,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1994, p. 25. Santiago, Chile: ECLAC.

[9]假设阿根廷的农村就业人口一半为半无产阶级,另一半为农民。

[10]关于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化及其世界历史意义,详见Immanuel Wallerstein, Historical Capitalism. London: Verso (1983).

[11] 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利润率下降,有大量文献。有关主要中心国家在六十至七十年代的利润率下降和在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利润率恢复,可参阅Gerald Dumenil and Dominique Levy, “Imposing the Neoliberal Order: Four Historical Configurations (U.S., Europe, Japan, and Korea),” preliminary draft, December 2001. Website: http://www.cepremap.ens.fr/levy/

[12] Martin Wolf, “Stagnation in Germany and Japan, unsustainable imbalances in the US … will the recovery take hold?” Financial Times, December 18, 2002, p. 11. 关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另见拙作“世界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13]《世界日报》2002年12月21日,第A9页,“大陆优势龙永图:质优价廉劳动力”。

[14]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家们评论说:“中国将在越来越大范围的多种产品方面成为国际级的参与者,并且沿着价值链向上移动。… 归根结底,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队伍相当于OECD国家制造业部门劳动力队伍的三倍,也就是说它可以吸纳全世界的制造业生产而不引起很多工资上涨。在我们看来,中国的价格正在成为全球价格,而其它亚洲生产者必须接受这些价格。” “其它东亚经济不可能在没有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通货紧缩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生产率提高的反映,而是消耗现有财富以支付不可持续的生活水平。韩国通过信贷泡沫实现了小幅度的通货膨胀,但是这不过意味着更加迅速的消耗财富。“(Denise Yam and Andy Xie, “Asia Pacific: Any Hope for Export Pricing Power?”; “Asia Pacific: In Search of Pricing Power (Part II)”, October 16, 2002, Global Economic Forum, http://www.morganstanley,com/GEFdata/digests/latest-dgest.html)

[15]关于半外围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作用,见Wallerstein, “”Dependence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the Limited Possibilities of Transformation within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pp. 66-73, in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16]关于我们正处于由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向其它世界体系过渡的过程中,详见Immanuel Wallerstein, “Price, Stability, and Legitimacy, 1990-2025/2050,” pp. 25-45, in After Liberalism. New York: The New Press (1995); Immanuel Wallerstein, Utopistics. New York: The New Press (1998).

[17] “里约高峰会被广泛被认为是一次失败。……里约高峰会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工业国家保证到2000年自愿将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释放量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而事实上,“全球化石能的消费从1992年到1999年增长了10%。”“属于里约会议框架的关于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由于美国退出条约而流产。世界范围的温度继续上升,并预计在2002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里约高峰会保证改善生物多样性,但是据联合国消息,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高峰会要求放慢森林砍伐。但是森林砍伐在继续。在九十年代,森林每年净减少0.2%。”“对水的需求预计在未来30年将增加50%,并在若干地区造成严重缺水。据联合国消息,至2015年,世界上至少40%的人口将生活在无法或很难获得充足水供应的地区。”“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为世界状况描述了一幅灾难性的图景。如果世界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按照现在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话,这份报告预测贫困和环境问题将有极大的增长。”(Joseph Kay, “UN Summit Subordinate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o Corporate Interests,” 11 September 2002, World Socialist Web Site, http://www.wsws.org)

生态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1]

〖法〗迈克尔•洛威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基于生态理性、民主控制、社会平等以及使用价值高于交换价值的社会。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实行: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民主的经济计划,使投资与生产的目标由社会来制定;在整个生产领域改用全新的技术体系。一句话,这是一次革命性的社会与经济转变。革命不是历史的火车头,而是人类对火车的紧急刹车,在它跌入深渊之前。

如果资本主义不能被改革,进而让利润服从人类生存的需要,那么取而代之的制度,除了某种国家与全球化的计划经济以外,还有什么呢?解决诸如气候变化之类的问题,需要借助“看得见的手”进行直接的计划调节。……我们资本主义的企业家不能自救,除了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上作出犯系统性错误的、非理性的以及最终——给定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导致全球毁灭的自杀性决策之外,其他一无是处。所以,我们此时除了考虑一种正确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别无选择。

——理查德·史密斯2

一、社会主义:生态还是唯生产力?民主计划还是专制计划?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尝试替代如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毁灭过程”的、激进的、文明的制度。它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金钱与超经济的社会需求与生态平衡标准之上的经济政策。在生态学运动的基本言论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的基础上,生态社会主义同时也是对包容资本主义的“市场生态学”、忽视自然极限的“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一种批判。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yuweiyuwe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第1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