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8]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已经有许多理论研究的成果。我在此以沃尔克尔(Angus Walker)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此前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的研究为主,参照其它学者的讨论,作一扼要的说明。see Angus Walker: Marx: His Theory and its Context, London: Rivers Oram Press, 1978.

[9] Angus Walker: Marx: His Theory and its Context, pp. 22-23.

[10] John Stuart Mill: Prince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Some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Social Philosophy, ed. W. J. Ashley, London, 1909, p. 21.

[11] Angus Walker: Marx: His Theory and Its Context , p.22.

[12]马克思:《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页320-321。

[13] Angus Walker: Marx, pp.22-28.

[1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页161-162。

[15]斯密描述说:“这类大事件,对于不曾把自己生产的物品输出到美洲去的国家如匈牙利和波兰,是否也产生促进生产的作用,……却是无可怀疑的。……那里的剩余生产物,虽可能没有任何部分输出到美洲,但可输到其他国家,由其他国家用一部分美洲剩余生产物来购买。这种贸易原来是由美洲剩余生产物引起的,有赖于这种贸易,匈牙利和波兰的剩余生产物才找到了市场。……这类大事件,对于不曾把物品输到美洲而且没从美洲收到任何物品的国家,也可能起增加享乐用品和增进产业的作用。就是这些国家,也可能从那些与美洲通商而增加了剩余生产物的国家收到更多的其他商品。这种更多的商品,必然增加它们的享乐用品,所以必然增进其产业。有更多新的等价物呈现在它们面前,来交换它们产业的剩余生产物了。这样就给这个剩余生产物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它的价值,因而促进它的数量的增加。每年投入欧洲大商场,并通过周转,每年分配给欧洲各国的商品总量,必由于美洲全部剩余生产物而增加。这个总量加大了,分归各国的数量亦会加大,这样就会增加它们的享乐用品,促进它们的产业。”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页162。

[16]汪晖:《严复的三个世界》,《学人》第12辑。

[17]Taylor, Charles: "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 Manuscript, p.53. 这是泰勒提交给由Center for Transcultural Studies主持、2000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召开的“新的想象”(New Imaginary)学术研讨会的论文。

[18]在谈论国防费用和司法经费时,亚当•斯密区分出狩猎、游牧、农耕、商业等四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处于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状况:他在谈论“最低级最粗野的狩猎民族”时提及了“现今北美土人”,在论述“比较进步的游牧民族的社会状态时”举了鞑靼人和阿拉伯人,在谈论“比较更进步的农业社会”时又提及了古希腊和罗马人(稍前的章节中还提及了中国的农业)。至于商业的社会则是斯密称之为文明国家的欧洲。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页254-284。

[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页246。

[20]较之苏格兰思想家,黑格尔对于非市场机制的重要性有着更为强烈的意识,他的国家的理论也包含了诸多的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一个基本的结论,即黑格尔主义与斯密主义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它的世界历史理论(通过消费和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隐藏在斯密主义的逻辑内部的扩张逻辑。

[21]G. W. F. Hegel: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Translated by J. Sibree, New York, 1945, pp.20-24. 本文关于黑格尔、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关系的讨论,参考了 Angus Walker的 Marx一书 5 、 6两章。

[22] Walker, Angus: Marx: His Theory and its Context, pp.64-65. 根据他的研究,苏格兰著作家们的著作在18世纪70年代先后被译为德文:弗格森(Adam Ferguson)的《论市民社会的历史》(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于1768年译为德文、斯图亚特(Sir James Steuart)的《政治经济学原理》(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于1769-1772年译为德文、米拉(John Millar)的《等级制的起源》(The Origin of the Distinction of Ranks)于1772年译为德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则在英文本出版的同年译为德文。歌德认为这些著述比德国哲学更好地提供了有关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23]Walker, Angus: Marx: His Theory and its Context,pp.63-64.

[2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页197。

[25]黑格尔说:“如果把国家想象为各个不同的人的统一,亦即仅仅是共同性的统一,其所想象的只是指市民社会的规定而言。……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如果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页197。

[2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页197。

[2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页198。

[2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页204。

[29]马克思:《第二版的跋》,《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页XVI。

[30]马克思:《初版的序》,《资本论》,第1卷,页x。

[31]马克思:《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页325。

[32]同上,页323。

[3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页82。

[34]马克思:《第二版的跋》,《资本论》第1卷,页xxii.

[35]马克思:《初版的序》,《资本论》,第1卷,页xii。

[36]马克思运用科学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形而上学而言的,我们不应该在今天通常的科学概念的意义上理解他的科学概念。

[37]马克思:《初版的序》,《资本论》第1卷,页xii。

[38]政治经济学并非没有触及阶级问题,但它将阶级关系放在工资与利润、利润与地租的对立关系中处理,李嘉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马克思说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当作社会的自然规律来理解。但是,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由此也就达到了它的不能跨过的限界了。”马克思:《第二版的跋》,《资本论》第1卷,页xvii。

[39]马克思:《初版的序》,《资本论》第1卷,页x。

[40]同上,《第二版的跋》,页xx-xxi。

[41]马克思:《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页324。

[42]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2卷,页511-512。[42]

[43]马克思:《资本论》,页9-10。

[44]卢卡契:《历史与阶级意识》,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89,页63。

[45]同上,页247。

[46]布罗代尔:《为市场定位》,见本书,页68。

[47]沃勒斯坦:《反思社会科学:十九世纪范式的局限》,见本书,页82。

[48]同上,页86-87。

[49]马克思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段经典论述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大体上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页82-83。

[50] 沃勒斯坦:《反思社会科学:十九世纪范式的局限》,见本书,页89。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808/47791.html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作者: (美)大卫·科兹,(美)弗雷德·威尔著

大卫·科兹(David M. Kotz)

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

曹荣湘,孟鸣歧等译出 版 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分 苏联体制

导言

第二章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第三章 增长、停滞与改革的缘起

第二部分 改革与苏联体制的终结

导言

第四章 公开性与知训分子

第五章 经济改革

第六章 民主化

第七章 党一国精英与亲资本主义联盟

第八章 权力斗争

第三部分 苏联解体之后

导言

第九章 休克疗法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第十一章 俄罗斯的政治演变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西方学者论社会主义经济新模式

朱奎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yuweiyuwe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马克思确实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随记)第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