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7
仆散安贞率兵前后追击,攻破大小峻角子山,杀获红袄军万余人。
虽然刘二祖最终被捕送汴京处死,张汝楫和孙邦佐也选择向金国政府投降,但还是那个斩草不能除根的老问题,“死了刘二祖,自有后来人”。
先是兖州泗水人郝定同志乱世之中耍风头、抢镜头,聚集杨安儿和刘二祖的一些红袄军残部,继续的攻城略寨,居然还差点儿成了一般大气候。
至贞祐三年(公元1216年)十二月,郝定的红袄军已发展至六万余人,并连续攻克泰安、滕、兗、单诸州,及莱芜、新泰等十余县,又攻破邳州硇子堌,得战船数百艘,准备联络黄河两岸的红袄军,共同举事。
其迅猛之势头和犀利之攻势已成功超越两位前辈杨安儿和刘二祖。
但春风得意之余的郝定同志又犯了和杨安儿同样的错误,迫不及待地开始建号称帝了。
皇帝这玩意是个诱惑极大的东西,但也是个风险极高的职业,无数英雄豪杰、枭雄武夫都曾无限向往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在皇帝宝座的诱惑下,很多哥们丧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为了过上一把皇帝的瘾,他们有可能仅仅获取了短暂的皇帝般的快乐和兴奋,但最终会失去自己长久的生命。
郝定在胜利面前同样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说实话,在中国的历任农民军首脑人物之中,似乎也没有几个同志能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就不要为难郝定同志了,让他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
郝定自称大汉皇帝、设置百官、建立政权,终于当起了红袄军中的第二位皇帝,并开始了他伟大的统一中原之梦想。
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正月,郝定派大汉国的宣徽使李寿甫率兵攻打临沂、费县,结果被金军击败,李寿甫被俘。
郝定的种种嚣张行为终于引起了完颜珣的极大愤怒,也许是对仆散安贞的战场表现不甚满意,完颜珣决定另派重量级人物出镇山东,对付郝定。
尚书左丞侯挚临危受命,行省于东平府,权任本路兵马都总管,负责对付郝定的大汉国红袄军。
侯挚,字莘卿,山东东阿人,明昌二年进士,乃慷慨有为之士。
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四月,时任太常卿的侯挚向完颜珣上奏救国之良策九项,虽然并未被完颜珣全部采纳,却赢得了完颜珣的赏识。
所以,完颜珣决定给侯挚一个建功立业的考验机会!
但侯挚同志很快便发现,其实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仆散安贞在山东的表现其实已经足够之好,但红袄军就如同不死之小强、顽强之旺财,屡屡死灰复燃,死而复生,犹如涛涛之江水、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仆散安贞无法彻底解决红袄军的借口,要想让皇帝完颜珣满意,仆散安贞的唯一选择便是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郝定的问题。
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五月,仆散安贞出兵攻打郝定,连战皆胜,杀九万余人,降三万余人,获金银牌、器械甚多。
当了不到半年的大汉皇帝郝定同志仅以身免,退守自己的老家兖州泗水,看来皇帝真的不好当!
不过,最终搞定郝定的却是另一位猛人郭阿邻。
三年前的中都城外,李英和李雄发起了抗蒙募兵运动,郭仲元(人称郭大相公)和郭阿邻(人称郭小相公)都自发地参加了这支抗蒙义军。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两位郭相公均屡立战功,累官至节度使,并赐姓为完颜国姓。
贞祐四年,郭仲元和郭阿邻跟随侯挚讨伐山东红袄军,从山东红袄军的战场开始,两位郭相公将持续他们精彩的军事表演。
首先出场亮相的是郭大相公郭仲元,郭仲元是位极具军事指挥才能的汉族将领,也是后来金国军职最高的汉族将领,曾任元帅右监军。
郭仲元对红袄军的第一战,进攻占据涟水县的千余红袄军残部,这对郭仲元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难度。
因为郭仲元所统领的是以抗蒙义军为班底的军队,士兵们个个体格健壮、英勇善战,号称“花帽军”,是当时金国军队中的佼佼者。
搞定乌合之众的红袄军残部,对于郭仲元来说几乎是小菜一碟。
郭仲元遣提控完颜娄室率兵轻松攻破涟水县,斩首数百,败祝春,擒郭伟,余众溃散而逃,遂收复涟水县。
相比郭大相公郭仲元,小相公郭阿邻的表现也豪不逊色,虽然没有强悍的“花帽军”,但郭阿邻也有自己的骄傲“黄鹤袖军”。
也许“黄鹤袖军”的战斗力比不上“花帽军”,但对付红袄军还绰绰有余。
不过,郭阿邻的这支“黄鹤袖军”也有其致命弱点,军纪太差。
当“黄鹤袖军”驻扎在鱼台县附近时,这帮兵大爷们终于开始暴露出无赖的本性,掠夺平民、抢劫商客、阻断道路,搞得当地民怨沸腾。
有司部门终于无法忍受这帮“黄鹤袖军”的无赖行径,警告郭阿邻赶紧率领这帮兵大爷们迁移至滕州。
郭阿邻很郁闷,建功立业还没开始,手下的弟兄们就到处惹是生非,难道自己真的比不过大相公郭仲元吗?
知耻方能后勇,郭阿邻决定用赫赫战功来洗刷“黄鹤袖军”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