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九月,汴京府的营建工程终于在一片争议声中顺利的竣工了,完颜亮在他登基期间所发起的第二次大规模国家级工程几乎耗尽了整个国家所有的人力和物力、财力。
不过对完颜亮来说为了一统天下,征服海内,这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完颜亮对此次南征抱着必胜的自信,并非是痴人说梦话,他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虽然完颜亮在行事处事方面有着他极其疯狂和恐怖的一面,但并不代表他的智商有问题,相反完颜亮对天下政治局势的发展有着相当明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完颜亮的南征必胜理由之一:
南宋方面虽然在建国初期涌现了一大批的杰出将帅,甚至把金国的战神兀术都搞得狼狈不堪,但那都是成年旧事了,目前的南宋朝廷可以说是将帅凋零。
岳飞在金宋和谈成功的当年春节,便被自己主人的赵构和秦丞相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整死了。
韩世忠自从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金宋签订正式合约后,为了躲避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主动交出兵权,从此闭门谢客,纵游西湖,再也不过问兵事,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
张俊虽然在针对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政治清冼运动中立下了大功,但由于南宋已经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作为武将的张俊也就基本上失去了表演的舞台,最终也失去了兵权,被封为清源郡王,公元1156年,张俊病逝。
刘光世更不用提了,早在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兀术两度代宋时,胆小将军刘光世便以身体欠佳为由,主动要求交出兵权,回家养老,完全丢尽了南宋中兴四大将的脸面,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刘光世果然身体有庠,也病逝而去了。
中兴四大将全部退场谢幕,南宋方面征战过金宋大战沙场的将领目前也只仅剩下刘琦、张浚、吴磷等少数几位猛人,其能够出场的阵容根本无法同天眷、皇统年间南宋的超级豪华阵容相提并论。
既然南宋方面几位金国所忌惮的猛将都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金国再次发起南征的胜算应该是明显高于天眷、皇统年间,完颜亮基于以上的考虑,认为自己的此次南征肯定是出师必胜。
完颜亮的南征必胜理由之二:
由于金国和南宋方面自从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正式签订和平条约以来,两国之间已经和平共处近二十年,以赵构为首的南宋朝廷又一次恢复了歌舞升平、纵情声色的享乐生活。
在赵构眼中,天下或许真的做到无贼了,至于军事备战、边境防御等烦恼的事情完全被赵构抛到了西湖之中。
“西湖纵乐无时休,要把临安当汴京”,似乎就是整个南宋王朝统治者们的最高生活境界。
而反观我们的完颜亮同志,在登基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及到国家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改革,大大增强了金国的综合实力,并且在迁都燕京后,还大规模地疯狂地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备战,非常明显的提升了金国的军事实力。
一方是长年和平,军事荒废,另一方是长年备战、厉兵秣马,完颜亮要以先发制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南宋个措手不及,争取以闪电式的战争来彻底消灭赵构的南宋朝廷,这便是完颜亮自信必胜的第二个充分理由。
尽管完颜亮对南征南宋朝廷抱着必胜的自信心,但完颜亮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介莽夫,在真正想要发动战争前,完颜亮不失时机的派出了访问南宋的使者团,名义上是进行正常的外交活动,暗地里却是刺探南宋方面的军事情报。
但完颜亮万万没料到,真是他的这次很普通的出使活动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南征南宋的意图,事情就坏在他所派遣的使者团的团长身上。
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十二月,完颜亮派出了以礼部侍郎施宜生为团长,耶律辟离剌为副团长的使者团,带着完颜亮的特殊使命出使南宋。
施宜生,字明望,邵武人,幼年时期以博闻强记而出名,曾经过担任北宋的试学官、颖州教授等官职。
天会七年(公元1127)一月,金军攻破汴京府,北宋朝廷宣告终止,施宜生便南逃江南,投靠赵构的南宋朝廷,但好景不长,我们的施宜生同志在南宋朝廷犯了点错误,为了避免牢狱之灾,施宜生干脆又投靠了刘豫的齐国。
来到齐国的施宜生一度受到了刘豫的重用,被刘豫封为大总管府议事官,在此期间,施宜生为了讨好刘豫,还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如何攻取南宋的策论,但由于施宜生和齐太子刘麟关系紧张,所以最终还是未能被刘豫所采纳。
齐国被废后,施宜生转而成为金国的员工,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经张浩推荐,施宜生被封为翰林直学士,负责帮助完颜亮撰写战神兀术的墓志铭,要知道帮助金国的一代战神完颜兀术撰写墓志铭可不是件容量和情事,可见完颜亮对于施宜生文彩的欣赏和认可。
在帮助撰写了兀术的墓志铭后,施宜生同志的仕途更加的一帆风顺,先是升官二阶,出任深州知府,再升为尚书礼部侍郎,迁翰林侍讲学士,直到正隆九年十二月,被完颜亮任命为出访南宋的使者代表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