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然要对付这些主战派,光靠赵构和秦丞相的努力还不够,关键时刻还要从主战派内部进行化解,赵构和秦丞相所看中的最佳人选是张俊。

张俊身为南宋中兴四大将之一,在南宋初期是个非常坚定的主战派,虽然作战指挥能力不怎样,但至少抗金态度很坚决,从某种程度上张俊还成了南宋抗金主战派的骨干力量。

但张俊提倡主战的根本目的和岳飞、韩世忠等人还略有不同,岳、韩两人是真心实意的想恢复中原,驱赶金国,而张俊主战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使的自己能够博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所以他的主战意图很容易动摇。

自从绍兴九年,金国和南宋开始进行接触性谈判后,张俊就明锐的感觉到自己的主人赵构从骨子里就是个天生的和平人士,虽然表面上赵构还得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所以一向喜欢拍马屁的张俊同志也很知趣的开始迎合赵构和秦丞相的意图。

既使有几次同金国正面交锋,张俊也就是敷衍了事,因为他心中很明白,赵构和秦丞相最后想要接受的是何种结局。

因此张俊成了赵构和秦丞相用来对付主战派合适的人选,一来张俊和另外几位主战派将领的关系都非常紧张,张俊对屡立战功的三大将,岳飞、韩世忠、刘锜心怀妒忌,他们三位在很多时候都抢走了张俊的风头;二来张俊位居军政的高管,说话份量也够足,由他出面也比较适合。

而张俊也非常配合地开始了他的整风运动,当然这次整风的主要受害人自然离不了岳、、韩、刘三大将,首先倒霉的是刘锜。

张俊在柘皋之战结束返回临安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将柘皋之战的功劳归到自己名下,然后上奏刘锜作战不力,而赵构也很配合的将刘锜贬为宣抚判官,荆南知府。

刘锜同志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政治迫害,不过刘锜同志的抗击打能力非常顽强,二十年后,他将再次出现在硝烟弥漫的宋金战场。

刘锜完蛋了,接下来该轮到岳飞和韩世忠了,张俊给他俩安排的罪名是救援不力。

不过这次张俊的计划没得逞,主要原因是他的这个所谓救援不力的理由实在是没有什么说服力,就连傻子也看的出来,兀术是在岳飞和韩世忠的双压力下才被迫放弃濠州,渡淮北归的。

所以张俊决定采用第二套整人方案,不过这次张俊的计划似乎有点损人不利已,因为他自己主动向提出赵构要求归还兵权。

赵构和秦丞相自然非常配合地答应了,既然连张俊同志都交出了兵权,那么岳飞和韩世忠就没有理由再继续掌握兵权了。

于是赵构下令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共同进京论功行赏,乘此机会把三位猛人的兵权一骨脑全收了,张俊和韩世忠同为枢密院使,而岳飞则担任枢密院副使。

枢密院使是从唐朝开始实行的一种官职,相当于是宰相之职,到宋代后,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院使虽然有调兵之权,却不掌握兵权。

张俊的这一招自残法非常毒辣,连带解决了岳飞和韩世忠两位南宋的名将,不过张俊实施自残法的前提是他已经充分获得了赵构和秦丞相的信任,所谓的自残似毫不会影响到他人生的政治前途。

南宋的四大将有三位已经被彻底解除兵权,剩下一个也已经成功转变为和平派,赵构和秦丞相所倡导的和平谈判似乎已经不会再遇到任何阻碍了。

但南宋方面所采取的种种友好行为并不能消除兀术对南宋方面和平谈判的疑虑,因为在陕西战场,南宋方面仍然有那么一小部分不听话的顽固分子还在和兀术的金国军队进行着殊死博斗,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川陕一带的头号军事强人——小吴将军,吴璘!

就在兀术和南宋四大将在淮南一带激烈鏖战,打得不可开交时,沉默了很久的陕西战场也突然开始热闹起来了。

因为兀术在皇统元年对南宋进攻的重点主要在淮南方向,至于陕西一线,右副元帅撒离喝只是派了手下的完颜习不住和蒲察胡盏这一文一武两员大将率领五万大军对陕西进行试探性进攻。

不过这种试探性进攻在战争初期居然还取得了一定的胜果,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六月,也就是柘皋大战后不久,金国在凤翔一带的主力部队对驻守宝鸡的杨政发起了攻击,在经过一番血战后,金军终于占领了宝鸡,并对军事重镇和尚原构成了威胁。

形势对陕南一带的南宋军队非常不利,川陕最高行政长官胡世将再次召开了蜀中三巨头的军事会议,小吴将军再次战出来,要求率领三万精兵,收复秦陇,并发誓发如果不能取胜,誓以必死。

好象吴璘每次大战前都喜欢发出一些豪言壮语,而且每次发言后都能打胜仗,所以胡世将非常配合地答应了吴璘的请求,并且为了保证吴璘的北伐行动,胡世将还命令杨政出兵和尚原、郭浩劫出兵商州,全力配合吴璘的进攻。

遇到胡世将这样深明大义的主帅,是吴璘的福气,所以也该着吴璘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九月,吴璘率领手下的三万精兵向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发动了攻击。

秦州是三国时候魏蜀急需的古战场,军事地理位置非重要,金国的两名统帅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亲自率领数万大军驻扎在秦州附近的丁刘圈,准备迎接吴璘的挑战。

九月十六,吴璘兵分两路,命令部将姚仲率兵攻打刘家圈,而自己则亲自率兵攻打秦州。

秦州城的守将在南宋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无心守城,很快就开门投降,而刘家圈的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在得知秦州失守后,也开始无心恋战,很快便放弃丁刘圈,撤往渭水北岸的剡家湾。

剡家湾位于渭水北岸,湾内有一座高原,名叫刘家圈,湾后筑有一座城池,叫腊家城,整个剡家湾地势平坦,非常合适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并且刘家圈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进退自如,是个非常理想的御敌之所。

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是撒离喝手下有名的文武二将,胡盏作战勇猛、但有勇无谋,而习不住则善于谋略,两人的配合相得益彰,因此撒离喝经常派这两位共同搭档出战。

对这次固守剡家湾,胡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在他俩看来,剡家湾的防御本来就固若金汤,再加上他俩的文才武略,那么吴璘的攻城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吴璘当然不会被这小小的剡家湾吓倒,在率兵包围了剡家湾后,吴璘针对如何攻克剡家湾再次召开发军事会议。

部将姚仲的观点是强攻刘家圈,虽然很多部将认为强攻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伤亡,但吴璘还是同意了姚仲的观点。

不过在攻城之前,吴璘也学刘锜和金国玩了回忽悠的把戏,他首先在发动攻击的当天给城里的胡盏和习不住送了封信,大意是我们明天要发动攻击,请你们作好准备。

胡盏本来就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对于吴璘的这种把戏自然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所谓的参谋长习不住居然也看不懂吴璘的用意,可见习不住也最多就是个徒有虚名的善谋者。

参谋长习不住的所谓高见是吴璘根本不敢攻打刘家圈,之所以派人下战书,无非是起到恐吓作用,而我们金国勇士并不是吓大的,所以随便你吴璘怎么折腾,我们就是不出战。

习不住的高见果然是高见,因为明天果然吴璘的军队没有任何动静,那就说明吴璘根本没有能力攻下剡家湾,大家该喝酒的继续喝酒,该睡觉的继续睡觉。

吴璘的迷惑计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发出战书后的第二天,吴璘乘着夜色兵分两路强攻剡家湾。

受到攻击的金兵猝不及防,一片混乱,不过胡盏和习不住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一阵慌乱后金军开始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宋军发起反击。

形势对南宋开始变得不利,吴璘又一次站出来,身先士卒向金国的营寨发起攻击。

胡盏和习不住可不是撒离喝,哪里搞得过拼命三郎似的吴璘,全军士气大落,最后被迫退守腊家城。

吴璘的军队占领剡家湾后,似毫不给胡盏和习不住任何喘息的机会,又率领大军将腊家城团团包围,不分昼夜地进行攻城。

腊家城的失守似乎就在眼前,胡盏和习不住很快就会变成吴璘的俘虏,但历史似乎和吴璘、胡盏和习不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对于陕西战局的风云变幻,兀术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在前期战局较为有利和时候,兀术当然不可能主动提出收兵和谈。

可是自从吴璘发兵以来,陕西的局势锋转直下,秦州、陇州、华州分别失守,就连凤翔和京兆都有丢失的危险。

所以兀术便开始对赵构和秦丞相发威了,你们不是要和我们金国和谈吗?既然大家都已经进行和谈了,为什么你们的军队还要继续抵抗,不听命令呢?难道你们还要打仗吗?

金国的头号猛人发话了,赵构和秦丞相当然不敢不听,既然对方真心实意的要进行谈判,寻我们也要表示一下诚意,陕西前线的将士们都全部给我停火。

为了确保能让自己的命令及时下达到陕西前线,赵构甚至动用了驿站来传递自己的金牌令。

可能在即将攻克腊家城的那一瞬间,吴璘突然接到了赵构发来的金牌令,只有四个字“勒兵归戍。”

可以想像吴璘此时的心情有多么复杂,和当年岳飞的心情应该是比较相同,但吴璘不是岳飞,他的政治经验应该比岳飞更成熟,所以在接到赵构的第一道命令后,吴璘义无反顾地率兵放弃腊家城,返回秦州。

即将沦为吴璘手下俘虏的胡盏和习不住大难不死,最终都得到了善终,胡盏被封为凤翔尹,五十五岁去世,而习不住则被封为河南尹,五十八岁去世

陕西一带的其它南宋军队在分别接到退兵的命令后,于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十月全部放弃对金国军队的进攻,宋金双方再次罢兵,陕西前线再次呈现平静的局面。

淮河一带南宋方面已经撤军了、三大将的兵权也已经解除了、陕西前线的军队也已经撤军了,赵构和秦丞相似乎已经满足了兀术所要求进行和平谈判的一切条件。

但事已至此,兀术好象还不急于进行和谈,因为兀术所开出的和谈条件还没结束。

这次是兀术提出的最后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赵构和秦丞相来说难度一点也不大。

因为兀术这次需要的只是一个人,确切的说是需要一个人的生命!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东吴春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第1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