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吃饭一天两顿,早上十点吃一顿,然后是下午四点。饺子吃完了,厨房的其他事情由弟媳收拾。李小山好些年没有上过门了,出于礼貌,汪江玥陪着他带着麦香到几家亲戚家走动走动。汪江玥父亲兄弟四人,住的都不远。李小山还算是有心之人,他早已私下里准备好几个红包,一个红包五百元钱。他的大方着实让汪江玥赚足了面子。当然了,发出去的钱也是有回报的,麦香也收到了压岁钱。尽管比他们给出的红包少,但他们是晚辈,又是多年未上门的,礼自然要重一些。
爷爷奶奶自己住。李小山给了一个大红包,一千元,把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正唠着家常,听到院子里有汽车喇叭的声音,奶奶说:“是你二叔回来了。”
汪江玥赶紧起身,出了屋门,二叔已经下了车,正从车上往下搬东西,李小山也跟身出来,叫了声:“二叔。”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二叔看到他,高兴地说:“混得不错啊,瞧这精气神。”
二叔明显地发福了,肚子滚圆圆地,脸上油光满面,在屋子里坐定,他对汪江玥说:“上次明辉拿的那砖怎么回事?是不是上次你从我那里拿走的?”汪江玥冲他使了使眼色,转移话题:“叔,我婶怎么没回来呢?”
二叔喝了一口热茶说:“感冒了,不舒服,怕跑。我也没勉强她。”
李小山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二叔,多年都没给你拜年了,这点钱不成敬意,算是陪罪。”
二叔拿着红包问:“是不是每家都有?”
他哈哈一笑:“那,我就笑纳了。”
汪江玥问他:“你和那个张新树的还来往吗?”
“没有来往了,那小子人不地道。”
“二叔,第一次见他我就看他不象个好人。”
汪江玥的父亲走过来,他们亲兄弟坐一起寒喧,汪江玥和李小山带着女儿回到家。
弟弟已经在自己的房间里支了麻将桌,打牌的是他们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几个人。
父亲逐一约了他们兄弟四人各家还有二叔爷爷奶奶一起来家吃饭。兄弟四人,各人都成家,各人的孩子也都成家生子,也算是一大家人了,至少得两桌才能坐下。三叔是个厨师,经常在村人过红白喜事的时候去做炉头,做得一手好菜。他早已在厨房里忙活,母亲和弟媳在一边当下手。李小山拉着女儿带着侄女去村前的河堤上玩去了,汪江玥也去厨房帮忙。三叔说:“用不了这么多人,你去玩吧?”汪江玥蹲下身子帮着摘菜说:“吃饭人多,多准备些菜才行。”母亲边切菜边问她:“我看你好象有心事,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汪江玥笑着说:“妈,能出什么事?好着哩。”母亲有些不放心地说:“有事就和我们说,不要放在心里。”
汪江玥一边摘菜一边打趣:“妈,你什么时候成了心理专家了,我们这不是好好地吗?”
三叔不愧是在大场面做菜的,手脚麻利,做出的菜也色香味俱全。汪江玥帮了一会忙,感觉自己实在帮不上忙,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突然听到短信的声音,才发现李小山的手机正在充电。她带着好奇心拿起他的手机,打开短信,赫然写着:“老公,你什么时候回来?”汪江玥觉得自己一口气有些上不来,心脏好象都承受不了了。原来他们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难怪在李小山回来后的几天里,他都没有碰她一下。她删除了那条短信,自己却呆了:“看来,他是非要走离婚这条路不可了。如果那样,怎么办?”
孙科打来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去?汪江玥告诉他回去至少到正月初六,孙科懒懒地说:“有些无聊啊。”不无聊可能吗?一个整天坐在家里的病人?挂了孙科的电话,汪江玥的心情平静了一些,比起得了绝症,自己与李小山的婚变又算得了什呢?一切都可以再来。如果他真要提出离婚,自己又何必为难他呢?
吃饭时候定在四点,大家陆续都到了家里,李小山带着孩子也回来了。因为已经逐家去过了,也就不用再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一大家人足足有二十口。饭后,父亲提议,大家在屋前合影留念。汪江玥特意把办公室的照相机带了回来。李小山主动要求由他来照相,他在保险公司用的照相机和汪江玥带的相机是一个牌子的,他是个自来通。
大家合了一张,父亲说:”江玥,你去照,让安康来和大家一起合影。”
汪江玥跑过去,李小山却不肯照,他说自己照的相太多了,最不喜欢照相了,说什么也不肯照。汪江玥见他执意不肯,也只好罢了。
大年初三早上,汪江玥夫妻带着孩子去自己家过年。公公已经退休,与婆婆两口住在老家山里。从县上到老家的那条路线,是李小山的三弟安阳买的,他一直在跑车。
李小山的三弟安阳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男人,他原来是武警部队当过兵,骨子里透出一种刚正不阿的成熟男人的魅力。他转业后被安排到县水泥厂,却不肯去过那种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去一家汽驾培训学校学习了汽驾,又贷款买了一辆中巴。买从县城到老家的路线,他是个做事特别专注的人,凡事要干要就干好,他的车技也特别好,开了我多年车都没有出过一次交通事故。兄弟俩人早已通过电话。大年初三,大家都很少出门。车上的人不多,兄弟俩人多年未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兄弟俩人一路唠着家常,不知还觉就到了。回家的消息早已被二弟带回到了家里,因为住在山里,家里也没有座机,信息也没法传递。
见到儿子,当母亲的心情激动是自然的。李小山是老大,是他母亲眼中最重要的人,爱屋及屋,对汪江玥的感情又与别的儿媳不同。饭早已准备好,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和老人一起围着桌子吃饭,气氛显得融洽而热烈。
饭后兄弟四个人围在一起喝茶,汪江玥拿出一个大大的红包递给婆婆:“妈,这是两千元钱,你拿着。”婆婆高兴地接了:“给我这么多钱,真是的。”她明着是批评,但看得出来,她是真正的高兴。
李小山瞟了汪江玥一眼,他似乎也不大相信,汪江玥竟然给了母亲两千元钱,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元。他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汪江玥知道,她明白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也许自己是最后一次叫她妈了,她在李小山的心中已经不是他媳妇了。
在家短暂的时光很快过去了。李小山与父母兄弟依依惜别。回家还是要从汪江玥娘家走的。从山里老家出来,当天是回不了渭高的。到母亲家的时候,恰好二姨两口子也在。见到汪江玥,二姨就埋怨她:“回来了也不去看看我,小时候,一直都是我在疼你。”汪江玥陪着笑脸:“准备今天去的,没忘你。”
姨父一边和李小山唠,一边询问他在那边的情形。李小山一一相告,姨父说:“你表妹学校毕业了,暂时还没有事干,我想让她去南方开开眼界,不如你去的时候把她带上?”
汪江玥正要回绝,却听李小山说:“行啊,没问题。”
见李小山爽快地答应了,汪江玥当然不能再说不行了。
第二天早上到县上坐火车回渭高。汪江玥埋怨李小山不该答应带表妹去深圳的事情,李小山说:“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给你面子?如果我说不行,那让他们怎么看你。”
汪江玥心想也是,二姨家条件也不错,只是想让表妹去见识一下,人家绝对不会带累他的。只是她担心,自己和李小山的缘份已经到头了,他会好好照顾她吗?
中午一点多回到家。菜市场早已开业了,两个人在菜市场买了些菜,其他东西都不用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