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一副无辜的样子,走上前高举双手,以示清白。
“学姐,他把文章抢回去后就吞到肚子里了!”
林芝感觉有些麻烦了,她总不能将王粲的肚子破开吧。
“胡舌,你刚刚说他们在传抄,那必然不止这一份吧?”甄宓出言问道。
“甄学姐,不止!他们刚刚在他们的活动楼里又抄写又讨论的,可激烈了!”
“胡舌!你这小人!!”
“我吃大将军的饭,穿大将军的衣,对大将军忠心耿耿,不像你们,端碗吃饭,放碗骂娘!”
林芝对他们的争吵没有兴趣,直接对张艳道“去,封锁儒学社的活动楼!”
“学姐,你凭什么封我们的楼!”
谷“学姐,我们是无辜的啊!”
一听要封楼,儒学社的人顿时叫了起来,看着这么多人群情激奋的样子,年幼的孙尚香等人都不由的害怕的往后缩。
“砰!”
林芝毫不犹豫的再次对天开了一枪,然后喝道“身正不怕影子斜,是非曲直,一查便知!
如果没有诽谤文章,便是这胡舌搬弄是非,届时我自会向校委会提议将其开除!”
王粲等人看林芝要去活动楼搜查,都神色紧张了起来,有的干脆直接往活动楼跑去。
“想跑?”吕绮玲哼了一声,左手弹弓,右手铁弹子,梆的一声就飞向那人,那人应声而倒。
她这一手弹弓可是跟青橙学的,那叫一个指哪打哪。
“谁不想要前程了,就跑跑看!”这时,一队保安也赶过来支援了,看到被压制住的儒学社社员,林芝丢下一句狠话挥手带着张艳等人直扑向儒学社的活动楼。
“找到了!”
很快,一份份手抄的文章稿被翻了出来。
“马氏灭儒论?”
林芝快速的通读了一遍,吞了一口口水,然后对张艳道“我去找大将军,你去找内武卫,让他们来增援,那些儒学社成员一个都不许放走!”
“诺!”
——
“灭儒?
我说过这话吗?”
马强拿着林芝给自己的文稿读了起来,发现这篇文章的主题再说自从马强执掌天下后就不断打压儒学,抬高科学,并且把儒学和科学分新旧,明显是希望以新代旧,用科学代替儒学。
文章又指出,科学虽然能做出很多奇妙的工具,但并不能用于治国,儒学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才是治国的法宝。
最后文章又说,如果儒学被灭,那么华夏必然会变成蛮夷之邦,因此所有的儒生都应该为了儒学而团结起来和科学相争,和科学之后的马强相争。
马强慢慢放下文稿,看向林芝问道“这文章是谁写的?传播到什么地步了?”
“没有署名,至于传播情况也还不清楚,我看了一遍感觉事关重大,就赶紧给小马哥你看看。”
马强点了点头,拿起边上的电话拨通道“我是马子玉,让王越、郭嘉来见我!”
说完后,马强便让林芝先回学校,又让典韦调拨一支兵马给林芝,帮林芝稳定北大局势。
等安排好后,马强再次拿起这篇文章思索了起来。
虽说不知这文章是谁写的,但不得不说这人眼光毒辣,一下就看出了在马强执掌下的大汉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问题。
马强可以依靠科学技术以及红色治军思想打造出一支强军征伐天下。
马强也可以依靠从各个学堂中源源不断冒出的学子帮忙治理地方。
但马强却很难搞出一个思想来取代现行的儒家思想。
别看后世各种主义你来我往,但经过检验能稳定治理一个大国的思想其实没几个。
红色思想倒是不错,可实在太过超前,思想和生产力还是要匹配的。
马强感觉有些头疼,按了按眉心。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三治,也就是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
而礼治就是长幼有序,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种理论可以大大降低统治者的统治成本,但做为后来人的马强知道这种理论迟早是要被抛弃的。
后世的华夏之所以能把儒家思想掀翻在地,那是因为有五四运动,有新文化运动,有两洋列强入侵的现实。
可现在,大汉独尊,没人会觉得儒家思想有问题,甚至连改良都很难。
没人觉得有问题,你现在要改,谁会觉得你抱有什么好心思。
“明公!”
没一会儿,王越和郭嘉都走了进来,马强将文稿递给二人传看,二人看后都大觉不妙。
“锦衣卫,军情局,都没有发现这篇文稿吗?”
“吾等无能!还请大将军恕罪!!”
“好了,都别说这些虚话了,这文稿是林芝从北大搞来的,王越你就从那里查!
三天时间,一定要把这幕后之人查出来!”
“诺!”
王越不敢怠慢,立刻下去安排人手去彻查此事。
马强留下郭嘉,等王越退下后对郭嘉问道“奉孝,你说此事会不会和蓟县有关?”
郭嘉立刻摇头道“我们对天子的监视一直很严密,他绝无可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做出这样的大事来。
至于卢公,我想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人刺激明公!”
马强明白郭嘉的意思,随着荆扬的平定,已经有了要给马强封王的呼声。
当然,这封王只是一个试探,如果马强真的封王,那么下一步就是篡位登基了。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此事只要不牵扯到蓟县,就无碍。
希望这篇文稿还只是刚刚开始传播,否则不知道会有多少风波起。”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儒学社这么多人,能好好站在王越面前的都没几个,更别说在参观了锦衣卫的各种有趣工具后了。
才两天,王越就把这篇文稿的来龙去脉搞了个清楚。
“交州?”
马强眨了眨眼,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正是交州!那篇文稿主体都是士燮、刘熙给各方名士写的书信的内容,然后由部分士子修改而成。”
“主笔之人为谁?”
“为首之人是学子应玚!”
马强仔细回忆了一下,也没想到这姓应的是谁。
其实这人还真的是个人物,他出身书香门第,在历史上是建安七子之一,但因为是纯粹的文学家,在军国谋略上几乎没有建树,因此马强也不记得这个他在小学的时候背过的文学常识之一的人物。
“另外还有一件麻烦事需要和明公禀报。”
“还有什么事?”
“那士燮似乎给很多人都写了信,我们封锁北大对儒学社进行查问后,很多名士都开始活动了起来,他们似乎正在酝酿什么。”
思想上的斗争是最麻烦的了。
马强揉了揉眉心,之前就因为新旧之争闹得整个河北都不太平,现在居然又来了。
马强算是理解为什么后世一直要求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了。
思想这东西,的确是乱不得啊。
面对这种情况,马强也只能去请如...去请郑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