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什么傻商贾?
又亏钱卖东西,又收假金子的。
不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题?
而且这题如此简单,难道河北的科举就是这样的吗?
诸葛亮刚刚准备落笔,突然停住了。
等等...
这题有问题!
和诸葛亮一样的还有庞统等人,甘始看着这些没有立刻作答的人,微微点头。
不愧是被大将军看重的人,才思敏捷如此,即使在北大也是少见了。
这题乍一看,宋人给了吴人三百钱的粮食和三百钱,又给了隔壁商铺五百钱,似乎是亏了一千一百钱。
但再想,损失三百钱的粮食,给吴人三百钱,邻居给自己五百钱后还剩下两百钱,再给邻居五百钱,这样一正一负是三百钱,这样算似乎是九百钱。
但再细想,邻居给宋人五百,宋人还给邻居五百,宋人给吴人三百钱的粮食和三百钱,那就是亏六百钱。
诸葛亮不由看向坐在上面的甘始。
这样的题目看上去莫名其妙,却能很好的检测出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和理财能力。
河北科举...考的是这样的东西?
等等...甘始出这样的题目,恐怕还有更深的深意...
会是什么人?
我明白了!
诸葛亮一个机灵,看了看四周,突然反应了过来。
这道题最大的特点并不是绕,而是所有人都能答的出来。
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这难道就是甘始想来荆州真正要展现的东西吗?
“第二题推理题
五个盗贼抢得一千钱,他们不愿意平分,便决定抽签提案,如果抽到签的人的提议超过半数同意则按此实行,如果不通过则杀死提案者,然后继续抽签提议。
假设这五人都是聪明且理智,而你是第一个抽到签的人,你会做出什么最有利于你的提案?”
???
如果说第一个商贾是个倒霉蛋,这些盗贼大概就是神经病吧。
分赃就分赃,怎么还搞起表决来了。
你们这么有上古之风吗?
那不同意就杀了提案者是什么鬼?
诸葛亮眨了眨眼,发现这题目又是和第一题一样,所有人都可以写出自己认为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又不是那么容易想得到的。
自己拿九百九十七钱,给第三人一钱,给第四人两钱....
诸葛亮写完都觉得这方案是神经病方案,但又是最理智的方案。
嗯?
诸葛亮仿佛又领悟到了什么,微微点头。
五个人轮流提议,过半则通过实施,看上去很公平,但结果却是如此的不公平。
看似公平,其实却是不公平...
有趣....
“第三题,数术。
一加二加三,如此加到一千,合为多少?”
得,不少人算的手指头都不够了。
诸葛亮等人听了这题都不由笑了起来。
这题他们之前在报纸上看过...难道是故意的?
一道题一道题的做着,诸葛亮是越写越觉得甘始这些题目出的大有深意。
“最后一题,策论。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古人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器具,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试陈教农之策。”
教农?
不少人这一路做下来,只觉得脑袋都在发疼,看到这最后一题,更觉头疼。
种地就种地,这劝农桑说白了就是号召大家好好种田,以前种四个时辰,现在早起晚睡,给我种六个时辰,别想着有的没的,其他的...还有什么?
别觉得这些学子笨,这其实就和后世那些只能想到逼迫员工多干几个小时工作的老板是一样的,这些人根本就没想过除了压榨劳动力外的其他提高利润的办法,他们是即想不到,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甘始看着一个个抓脑袋的学子,笑着看向了已经在擦汗的蒯良等人。
我说过了,这些题都是你们鹿门学子能写出点东西的题吧?
“甘始出这样的题目,意欲何为?”宋忠低声向庞德公等人问道。
他儒学学问是好的,但急智什么的就差了一些。
“他...这是在筛选。”司马徽看的深远,低声回道。
“筛选?”
“筛选可能支持改制变法的人...”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考试时间结束了。
庞德公看向下面这些学子的脸,发现有的面色凝重,有的面带不解,有的面带有所得,反正极少有之前那种对河北不屑、敌意的脸了。
“甘始让我们的学子做题,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学子代入到朝廷的角色中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诱导他们做出和河北朝廷一样的决策。
例如最后一题的农策问,土地、器具、劳力,其实这都是河北朝廷正在做的事情。
土地上他们清田分地,让农夫有了自己的耕地。
器具上他们通过朝廷掌控的钢铁作坊大量打造廉价的农具,然后提供低息贷款,让农夫可以得到廉价的铁质农具。
劳力上他们鼓励生育,不但大量建设医院,鼓励生育,据说马子玉还想彻底取消口赋...”
蒯良听司马徽说完,瞳孔不由一缩。
这小小题目中,居然有这么多玄机?
这甘始...果然是个妖道啊!
“诸公,我看诸位学子也都累了,今日就到这吧。”甘始等收完卷子后说道。
“好...吾等准备了点酒菜,还请道长品鉴。”
——
“孔明,那个什么盗贼的题,你写的是多少啊?”
等甘始等人一走,这些鹿门学子就开始讨论起刚刚的题目来了,那场景,和后世考完试的学生没什么两样。
做为优等生的诸葛亮,自然是被围了一圈。
“那个啊,自己拿九百九十七钱,然后一钱给第三人,两钱给第四人就行了,如果他们都是足够理智的,那么就会明白,只有这样选,他们才能既有钱拿,又能活下去。”诸葛亮笑着解答道。
一群人思索了一番,然后拍案叫绝。
“妙哉!妙哉!此案看似公平,结果却是如此不公平,当真是妙哉!”
诸葛亮点头道“这大概就是河北出此题的目的吧。
一些政策看似良策,但往往会因为话语权的缘故,最后变成恶政。”
“那清田分地是否也是恶政?”这时有人问道。
“当然是恶政!那些田地都是我们家族百年经营所得,凭什么要被分?”
“是啊!他马子玉自己没田,就分别人的田,他不是有很多买卖么,为什么不也分给天下人?”
“说的有理,他要分我们的田,就先把他的那些作坊也分我们一份!”
诸葛亮听着这些荆州士子的议论,笑而不语,起身离去。
庞统看到诸葛亮往外走,跟上去问道“孔明,怎么急的回去?”
诸葛亮回头看了一眼那些还在抨击河北政策的人说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
和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庞统抓了抓脑袋说道“这些人家里都是田连阡陌的,要分田自然是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