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我想不要二十年,新一代的匈奴人长大后,他们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遵我汉人礼仪,卫我大汉疆土,日后匈奴就和昔日的赵燕一样,只是一个地名,再不是一个种族了,数百年的匈奴之患将在你我的手中消除,可谓是福泽万世,利在千秋!
在我看来,这样的功绩就是不朽之功!
如果张杨等人能建立这样的功劳,自能折罪!”
卢植微微皱眉,马强说的这些人或是万世圣贤,或是一世翘楚,张喜、杨彪等人虽然也算人杰,但和他们比,无疑差了太多。
可马强不可能是因为无聊耍闷子说这事啊。
一定是有什么事情马强想让张喜等人去做....
等等!倭人!
卢植猛的明白了过来,他看向马强,见马强也看着他,一副我在等你的表情。
马子玉...你好狠啊...
我要是提出这个建议,世人要如何说我?岂不是要把我当成你的附庸?
不过...好歹能让他们活命不是?
卢植想明白后,当即对刘协拱手说道“陛下,既然大将军刚刚说教化匈奴人是不朽之功,如今倭人远来,希望得到教化,那么微臣希望陛下给张、杨等人一个机会,让他们也去教化倭人。
大将军刚刚说二十年后,匈奴人将和汉人一样无二,匈奴将只是一个地名,那么微臣也敢担保,只要给张、杨等公二十年,倭人也将和汉人一样无二,不知这算不算不朽之功?”
“教化倭国?”
“倭国远在海外,据说他们的女王都没床睡,去这样的地方二十年?还不如死了呢!”
“二十年?想多了吧,想想南方各州的毒虫瘴气,倭国比交州还偏远,整个倭国连像样的路都没有一条,恐怕不要一年就得水土不服而死了!”
“哎,卢公虽然好心,但也不能提这样的建议啊,这不是把斩首改寸磔了吗?鲜卑不是还在吗?让张杨诸公带兵出塞扫边不就行了?”
卢植听到身后的议论,白眼都想翻到天上去了。
还带兵扫边?马强会给他们兵?给个扫帚扫地要不要?
“这...大将军以为如何?”刘协看向马强。
“教化倭人的确有利于我大汉社祭,不过主谋三十八人不可以此赎罪,否则法律尊严何在?”
卢植点了点头,他本来只想各大世家留下一两苗裔,现在马强能放过这么多人,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两个辅政大臣都点头,刘协自然也跟着点头,此事也就定下了。
马强又道“陛下,不知改制一事,陛下思虑的如何了?”
刘协看着朝堂众人,见要么是马强的党羽,要么就是已经屈服在马强的淫威之下,即使是卢植也支持改制,闭目叹道“朕曾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又读《楚辞》见有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话。
大汉至今四百年,的确需要改制以合时宜了。
还请大将军和卢尚书主持改制一事,拟定各部官员名单,寡人...无有不允。”
“陛下万岁!”马强难得主动山呼万岁起来,卢植等人只能跟着山呼道“陛下万岁!”
朝会之后,马强拉着卢植说道“卢公,那我们就尽快商议一些改制之后的各部主官人选吧。”
卢植知道军队中是不可能安插人手的,但他还是希望能安插一些忠心汉室的官吏为一些部门的主官。
想来马强也需要一些人装点门面。
两个辅政大臣说话,其他人自然是不敢打搅,却见这二人一边低声说着话,一边往偏殿而去。
——蓟县大牢
“蔡公,你说的是真的?除了我们三十八人,其他人都赦免了?”杨彪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蔡邕一下朝会,就急忙来牢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杨彪等人。
“那马子玉....怎会如此好心?”
蔡邕叹道“死罪是免了,但要所有涉案之人到倭国服役二十年,说是要教化倭人。
倭国是艰苦了一点,但好歹能活下来不是?”
“倭国?”隔壁牢房里的张喜也伸长了脑袋问道“倭国远在海外,怎么突然要教化那种地方?
难道说是之前说的什么船队?”
“张公说的没错,大将军派去的船队带回了倭使,倭使不但祈求我大汉册封他们的女王,还希望能学习我大汉的礼仪、文化,陛下已经答应了。”
“罢了...好歹算是让孩子们捡回了性命...”杨彪回头看向杨众二人道“只是连累了两位兄弟了。”
杨彪这一辈的三人都在那三十八人的名单中,不在赦免之列。
杨众二人笑了笑,他们都觉得杨彪做的是对的,又怎会怪罪杨彪呢。
“不公平!为何不赦我等!!”
也有人失望的大吼大叫起来。
本来所有人都要死,也就算了,现在大部分人都赦免了,就剩下他们三十八个主犯,心里自然要不平衡。
其实马强放过这些人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人太少了....
马强培养出来的那些人,河北都不够用呢,更别说放到倭国这种地方了。
这些世家士子虽然因为屁股的问题,和马强注定尿不到一个桶里,但废物利用一下当教书先生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样也可以让卢植更加支持自己的改制。
说白了,在马强心里,这些世家大臣的死活并不重要,只要不阻碍他带着大汉往前走就行了。
有感觉不公而悲伤的,自然也有欣喜若狂的,不少本就不支持家族参与这件事的小辈,互相交换着庆幸的眼神,嘴里念叨着感谢天恩的话。
他们可还年轻,有的甚至还在牙牙学语,又没吃过汉室俸禄,怎会有为汉室赴死之心呢?
古人的家国观念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要我没吃你的俸禄,那我效忠其他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那个人是欺君罔上的逆贼,是屠灭百城的异族,我们堂堂士子,都可以理直气壮的效忠之!
蔡邕又和杨彪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去,回到州牧府的别院中。
“大将军居然赦免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不是反对他的吗?”蔡琰听蔡邕说完朝上的事情,抱着书有些不解的问道。
“大将军志在四海,胸襟不是他人可以想象的,否则哪里能做出这么大的功业。”蔡邕摇头叹道“这一下,郑公也算是能轻松点了,这些日子他在广宗也不好过啊。”
郑玄做为社科院院长,当代儒学第一人,很多士族都写信给他,希望他能伸出援手,搭救张喜等人,也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他和卢植不愧是马融弟子,有样学样。
这样说是因为郑玄、卢植之师马融虽然学究天人,但在官场却不得志,甚至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而被诬告流放,差点逼得他自杀,后召回为议郎后便不敢再招惹权贵,为吹捧梁冀还写了一篇《西第颂》,被清流不齿,甚至后人还把那些献媚权贵的文章都统称为《西第颂》,以此讥讽。
这些清流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马融被梁冀陷害的时候却不见他们有一个人敢出来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