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由于是第一次科举,所有人都没有经验,这个没经验不仅仅是对学子来说的,对马强也是一样,马强是考了很多次试,但从未组织过啊,不过即使如此,对于作弊什么的,马强还是有一定心得的,毕竟自己家里的某个小魔女,连无线电作弊都用起来了...

“为防止夹带舞弊,保证科举公平,所有学子衣服均需拆线,鞋袜只可单层,毛笔笔管需镂空,砚台不可厚过一寸....”郭嘉读着下发的考试需知,不时的点头。

“看来这科举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马强早有预谋啊,否则哪里能这么短的时间里,制定如此周密的规章制度。”郭嘉心中暗道,然后看向了四周和他一样的学子,有的在忙着拆衣服,有的在打听哪里可以买合规的笔墨纸砚。

科举对于汉朝人来说,其实不能说是陌生,因为按照汉代的察举制度中本来就要求被举荐的人需要经过五策这样的考试的,如考试不过的,就不能入选,只是因为后来这制度日渐腐朽,这种所谓的考试也就变成了走过场。

科举和察举最大的区别其实不是是否要考试,而是是否能自主报名,按照察举制度,是由当地推选人才参加考核,而科举是自行报名参考。

科举最大的意义在于削减了地方对官场输入渠道的把控,将此收为中央掌控。

“快来看啊!今天的报纸上有科举考试的例题!”一个学子挥舞着报纸大声喊道。

随着一声呼喊,所有人都围着那拿着报纸的人争先恐后的看了起来。

郭嘉没有去争,而是直接翻窗出了旅舍,找到报童买了一份报纸,然后坐在一早点摊子处细细的看了起来。

“科举分不同科目,不同科目考题不同....我报的是军略科,原来如此,倒都是实操题目。”

郭嘉等人在为科举做准备,马强也是如此。

“所有学子都需要先照相,防止枪手替考,入场的时候要由军士搜身,段英,你亲自监察刺史,就调徐和、司马俱的兵马,他们和待考的士子大都没什么瓜葛,出问题的几率最小。”马强对段英、贾诩几人说着整理后的科举办法“考完后要先用纸条糊住姓名,将卷子编号,再誊抄一遍,防止有记号和认识笔迹,再多人交叉阅卷,防止阅卷者主观性太强。”

“明公如此科举之法,可用万世啊。”段英看向贾诩说道,贾诩也不由的点头。

贾诩一直很钦佩马强这一点,总是能想到系统的办法解决问题。

“好了,那就这样办吧,先组织考生照相,让林芝负责这事吧,照相现在她算最熟悉的了。”马强不由想起已经被自己装裱起来的三英战吕布的照片,虽然模糊了一些,但依旧是无价之宝了。

说完科举,马强开始继续说青州的黄巾安置以及北海、东莱两郡的事情。

“子龙来电,徐和到了乐安后和管亥见了面,管亥对于投靠我军依旧有疑虑,他已经率军到了都昌,似乎有躲避我军的意思。”

“已经有消息说韩馥和袁绍生隙,青州必须尽快彻底拿下,否则难以对抗拿下冀州的袁绍。

立刻发电给赵、林,如果管亥五日内依旧不答复,就先将管亥在北海城下的军队吃掉!”

在马强心中,此时最大的敌手不是还无立锥之地的曹操或者刘备,而是随时可以鲸吞河北的袁绍,在众多诸侯中,袁绍也是士族成分最纯的一家,和自己是天然的敌手。

“徐州陶谦呢?”

“糜家已经帮我们转交了我等修好的书信,陶谦的回信也已经到了,明公请过目。”贾诩将书信递给马强。

马强接过看了看,点头道“陶谦已经答应卖粮草给我们,但他要军械和战马,看来他的志向果然不是待在徐州养老。”

“军械和战马?他准备往哪里用兵?”段英思索了一番后笑道“必然是豫州!”

“哦?为何?”

“天下十三州中,人口以荆、冀、益、豫四州为最,就像我等希望拿下冀州一样,他陶谦也必然希望能拿下豫州。

对于陶谦来说,豫州的沛国极为重要,如果拿下沛国,拿下徐州的西南半壁就有了保障,进可攻取中原,退可割地自守!”

沛国,马强看向地图,沛国和小沛是两个概念,小沛是沛县,沛国是一个郡国,沛县是位于沛国最上端的一个城市,如果徐州有了沛国,那么就有了一把可以随时刺向兖州的刺刀和防御西南的盾牌,而这把刺刀就是小沛,这也是为何小沛这个地方在陶谦、刘备乃至吕布割据徐州时地位如此重要。

“小沛对我等现在没那么重要,他要打就让他打,我们需要的是粮食,否则明年秋收之前,我们青州恐怕都无力征战了。”

“好,不要动,看着镜头...就是看这里,都笨死了!”林芝一边嘟囔着一边指挥坐在一张白布下的学子摆好动作好照相。

“好了!下一个!乙字第二十七号!”林芝挥手让那还一脑袋懵逼搞不清情况的学子起身离开,叫起了下一个号。

“说什么拍照很好玩,结果又是让我来当苦力!宁儿姐说的对,小马哥的话都得反着听!”林芝又抱怨了一句,然后看到一个弱冠少年走进来,好奇的打量四周。

“坐那凳子上,然后看着镜头,对了,你是叫郭嘉对吧?”林芝再一次确认考生的姓名。

“在下..”

“坐下!”林芝不耐烦的挥手打断郭嘉的自我介绍,然后熟练的开始操作起照相机来。

郭嘉不明所以的坐在位置上,按照林芝的要求盯着镜头,一直到林芝说可以了。

“明日还是这个楼,来取照片,出去的时候到领证处领证。”林芝挥手说完,继续喊起下一个。

郭嘉跟着人来到了领证处,拿到了自己的准考证,准考证上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空白处,上面写着照片,边上写着郭嘉的姓名以及参考科目、考场座位的信息。

郭嘉有些不明白,只把疑惑埋到肚子里,然后走到街头,顺手买了一份新的报纸看了起来。

随着报纸印刷的逐渐成熟,《大汉平原月刊》也进化到了《大汉平原旬刊》。

“马平原和陶徐州签订了商贸协议,将有大批粮食从徐州运到青州,如此一来,民心必安,看来马平原稳定青州后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冀州了。”郭嘉一边看,一边从报纸上的信息分析各地的战略意图。

次日,郭嘉拿到了自己的照片,并且看着自己的照片被贴在了准考证上,并且盖上了钢印。

“这...这是如何画的?”

郭嘉看着照片上的自己,天地良心,他这辈子绝对没请过什么人给自己画这样的画像。

“这不是画的,这叫照片,昨天你不是来拍照了么,好了好了,快点让开,下一个!”

郭嘉虽然没听太明白,却也知道这不是画的了,他看着照片和钢印,叹息道“如此一来,有人想冒名顶替参加考试,恐怕是不可能了。”

郭嘉虽然不知道这一套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想来这所谓的照片不会只有一张,这样考生手里有一张,官府手里有一张,日后一对,就知道是否有冒名之人了。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拦不住一心做坏事的人,毕竟制度是人定的,更是人去执行的。

无万事不变之法,说白了,就是制度这东西,本来就是要一直变化,不变的叫科学定理,不叫制度。

大汉科学家》小说在线阅读_第3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望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汉科学家第3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