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撕开信封,匆匆扫了一眼,便对众人笑道:“哈哈哈,皇太极还真是别出心裁,他竟然要将谈判地点放在太子河,在河中心布置一条小船,我们就在船上谈判。”甲午立刻反应道:“大都督,太子河不宽,他们的火炮可是能完全覆盖河面啊,在河面上谈判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有诈的话。”刘毅一摆手,制止了甲午的话头,“你说的本督明白,不过你反过来想,我们觉得有危险,难道皇太极就不觉得有危险?咱们的火炮可比他们的强,皇太极舍不得跟我同归于尽,他是大清国的皇帝,所谓的九五之尊,不会跟我一命换一命的。我就是找他要钱,也没想着弄死他,相信皇太极也明白。”
刘毅转头对报信兵道:“行了,你回去告诉皇太极,就说这个方案我接受,不过你们准备的船本督不放心,在正式谈判开始之前我要先派出一队人上船检查,以防你们耍诈。检查完毕之后本督会让人发信号给你们,大家再同时登船。”军官点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即便带着刘毅的答复出了军营回去复命了。
大帐之中,刘毅背着手来回踱步,这次跟皇太极谈判,他一定要为青弋军争取最大的利益,本来在军部的时候想的方案都是将高丽给完全捏在手里,那么鸭绿江倒是一个很好的分界线,可是看这一次皇太极如此配合,是不是应该考虑将战线再往前推动一些,比如面前的太子河算不算一个好选择?这个想法让刘毅自己都吓了一跳,要知道,太子河的地理位置从现在的大清国地图来看就算是南北分界线了,若是将战线定在太子河,那么大清国南部的一半领土就要拱手让出,皇太极能答应吗?刘毅甩了甩头,他娘的,管他皇太极答应不答应,就跟菜市场买菜一样,总要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自己先开价,再让皇太极还价就是了,反正鸭绿江是自己的底线,能多要一些是一些,顺便也试探试探皇太极的底线,看看他的忍耐力到底有多好。想到这里,刘毅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此次好叫皇太极领教一下自己的厉害。
“皇上,再多带一些兵马吧,一个十人队是不是太少了。”太子河北岸,双方约定在第二日于河上谈判,皇太极连夜让鳌拜准备了一艘民船停放在太子河中央,第二日一早,皇太极便领着鳌拜和巴牙喇来到了太子河岸边,后面跟着一大群旗主将领和士兵。昨日收到了刘毅的回复之后,皇太极便是彻夜未眠,刘毅虽然是简单的回复了自己,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无比的自信,是啊,这次算是被刘毅彻底拿捏了命门,明军就在自己的国内,可是自己手上竟然没有兵马来攻击明军,主力部队还被一小支新军给拖在了锦州,被动啊,太被动了,自己何曾想过会有今日的局面。
皇太极正感到有些懊恼,身边的鳌拜却出言提醒让他多带一些卫士。皇太极回过神来,摇摇头道:“咱们准备的小船就那么大,能装多少人,十个人足够了,双方都在彼此的火炮射程内,就是一个卫士都不带,朕也不认为刘毅能把咱们怎么样。”鳌拜抿了抿嘴唇,不愧是皇上,果然是胆识过人。正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就见身边的哨兵发出了讯号,皇太极立刻接过了鳌拜递过来的千里镜,展开镜身朝江面上望去,只见一艘小型快船从河对岸驶出,飞速接近停在河中心的谈判船只,想必应该是刘毅派出来检查船只的人吧。果然,这群人登船之后立刻对全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其实皇太极准备的船只大致就相当于长江黄河中的渔船,只不过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将船舱封闭起来,以免刘毅和皇太极的对话泄露出去。船只上已经有数名清军站岗,检查船只的明军却无视这些人,一名小旗官站出来,用满语命令这些人站到船头的甲板上,有的人还不想听从明军的命令,但是下一刻,黑洞洞的铳口便指着他们的脑袋,这些清军浑身一个激灵,便听令站到了船头。
明军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甚至有两个水性好的士兵直接潜入水中检查了船底,直到全部确认完毕之后才在船上打出了信号。刘毅回头对甲午道:“行了,信号有了,船没问题,你还是留在这里指挥吧,本督自己去就行。”“不,大都督,末将一直是您的亲兵队正,这种重要的时候怎么能少了末将,末将一定要随大都督一起去。”甲午抱拳道。
刘毅看了看甲午,只见他一脸认真的样子。他用力拍了拍甲午的肩膀,“亲兵队正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你是一军主将,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了,还记得军师交代过你什么,作为一军主将不要以身犯险,就算是本督有时候冲动领兵冲锋,回去也少不了一顿批评。”“大都督,末将。”甲午顿了顿道。“好了,这一次你就跟本督同去吧,相信不会有什么危险,皇太极肯定也会带着巴牙喇章京鳌拜,到时候你就盯着鳌拜,在气势上压倒他。另外你交代下面的将领做好战斗准备,万一,万一真的有什么不测,就立刻开炮轰他娘的。”刘毅下令道。甲午随即喜笑颜开,“得令!”他重重抱拳道。
两艘小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从各自的出发地驶向河中心的船只,皇太极和刘毅行动出奇的一致,两人都站在小船船头,用手中的千里镜打量着对方,刘毅发现皇太极就带了一个十人队,后面一员大将顶盔贯甲,想必就是鳌拜了,皇太极自己穿的倒不是很隆重,只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软甲,也许是这一次谈判太过丢脸,皇太极也不想大张旗鼓的缘故。而皇太极也从千里镜里发现,刘毅这边果然也只带了十个人左右,身边也是一员身形孔武有力的大将,让皇太极感到惊异的是,刘毅既没有穿铠甲也没有穿大明的官袍,而是穿着便服,虽然距离较远看不清刘毅脸上的表情,但是显然刘毅也想低调处理这件事情。确实,皇太极猜对了,此次新军虽然在高丽取得大胜,但是本质上刘毅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调令,这分明是新军自己私下的行动,所以他既不穿将军铠甲,也不穿大红官服,就是不想让自己代表明廷的官方身份,而是以新军的身份私下跟皇太极谈,这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两人分别从船头和船尾登船,等待在船上的明清两军军士将中间船舱的门分别打开,刘毅和皇太极同时下令让身边的卫士在甲板上等着,只让甲午和鳌拜两人跟进船舱内,卫士们便在甲板上停驻,不过显然刘毅这边占了上风,刘毅的卫士们全部配备了手铳,而皇太极这边都是冷兵器,真要是动起手来,就算是皇太极手下人武艺再高强,也不可能比手铳的速度快,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四人鱼贯进了船舱,甲午和鳌拜自觉地站在了门边,把守住舱门。刘毅和皇太极直接打了个照面,两人盯了对方老半天,刘毅才率先打破僵局道:“贝勒爷别来无恙啊。”皇太极脸上闪过一丝青气,刘毅这个混蛋,竟然称自己是贝勒爷,摆明了是在羞辱自己,他端着架子道:“朕是大清国的皇帝,可不是什么贝勒爷。”刘毅摆摆手道:“呵呵,皇帝那是你们自封的,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哪里有自己封自己皇帝的,你说你是皇帝,我不承认你又奈我何?叫你一声贝勒爷就算是客气了,努尔哈赤不过建州卫指挥使,有什么资格给自己儿子封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