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丽已经变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高丽的立国模式跟大明如出一辙,毕竟李成桂当年灭亡王氏高丽之后不断上书表示对大明的臣服,才得到了朱元璋的首肯,并且赐予了国号,所以新的高丽立国之后,全面效仿明制,大到国家的律法,小到百姓的生活习俗,基本上就朝着明朝的标准来,所以后世才会有大明在韩国,大唐在日本的说法,而高丽也自称为小中华。既然这样,那么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分封一些藩王就成了高丽王室的必备套路。高丽国王因为是附属国首领,所以秩比大明的亲王,而王室分封下去之后就是秩比郡王,所以高丽的那些王室都称为某某大君,其实就是郡王的意思。
既然王京是高丽的国都,那么在朝鲜南北的两个重镇,平壤和釜山,李倧就将自己的两个弟弟,绫原君李俌和绫昌君李佺给分封了过去,李俌在平壤,李佺在釜山。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局面,在平壤的李俌根本没地方跑,直接被大清国给俘虏了,阿济格和多尔衮商议之后报请皇太极批准,直接给李俌升了一级,成为大清国册封的高丽国王,李俌本来在监牢中瑟瑟发抖,生怕多尔衮一怒之下将自己给拉出去砍了,可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再一次见到外面阳光的时候竟然已经变成了蟒袍加身的高丽国王,大清国册封了李俌为高丽新王,定都平壤,直接将高丽沿着汉江一分为二,形成了事实上的南北分治,虽然李俌在高丽的认同度几乎没有,但是有多尔衮的强大驻军力挺,北面的大臣和民众也是敢怒不敢言,多尔衮又派人将反对的人全部挑出来杀了,这样平壤小朝廷的朝堂之内就都剩下了支持李俌,谄媚大清的人,也就是所谓朝奸,如此一来,高丽八旗的成立就更加顺理成章。
李倧得到消息之后差点气的晕过去,自己这个弟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为王室,在被蛮人的俘虏的时候应该保全名节,勇敢自尽才对,可是他竟然恬不知耻成为了多尔衮的马前卒,一国不能有二主,李倧虽然不知道自己若是被清兵抓到之后有没有自尽的勇气,但是他是绝对有指责他弟弟的勇气的。多尔衮用李俌的名义招兵买马,并且给不少投机分子许下高额的承诺,让北高丽境内的各种势力蠢蠢欲动,不像南高丽人口较多,粮食产量较高,北高丽的环境条件比较艰苦,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远远比不上南高丽,此次多尔衮一反常态采取怀柔政策,甚至还分发粮食给百姓,结果还真的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支持,弄得高丽八旗的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北高丽只有一百余万人口,仅有南高丽的一半不到,但是从一百多万人口中组建几万兵马还是没问题的,何况还有不少被收编的边军老兵,北高丽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差。
南北分治的局面形成之后,李倧就天天盼着天兵能帮他们收复国土,可是他左看右看天兵好像都没什么动静,他和崔鸣吉等人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但这些人也毫无办法,李俌是傀儡,他何尝不是,天兵不动,他们也不可能指挥天兵行动。李倧最担心的是,若是时间拖长了,北面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大清国和李俌的统治,到时候要想将北面收回来的难度可就大了,幸好就在万分焦急的时候,甲午通知他派人前往釜山港帮忙,李倧意识到,恐怕天兵是要有大行动了,高丽朝廷上下喜不自胜,在李倧的授意下,便立刻组织大队人马前来釜山港帮忙,这才有了现在的一幕。
“一机、尼、萨、西。”码头上,一大片手持红旗,身上却穿着黑衣黑甲的士兵正在有序列队,他们说着的明显不是汉话。数名正在搬运物资的高丽士兵看见这些整齐跑步列队的士兵,失声尖叫了起来,“倭寇!倭寇!”这一叫可非同小可,一传十十传百,在场的数千高丽军顷刻间大乱了起来,壬辰之乱和丁酉再乱给高丽造成的创伤实在是太严重了,从朝廷到民间,不仅仅是死人那么简单,而是倭寇对高丽全方位的占领和屠戮,整个高丽人口损失近半,也是过了三十余年才堪堪恢复过来,现在高丽全国人口中四五十岁的人全部都经历过那段不堪回首的时代,这些士兵的兄长父辈,甚至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军和军官都跟倭寇作战过,他们对这身装扮实在是太熟悉了,虽然这些人没有在背后插家徽旗,但是那些足轻身上的竹铁混合甲,手上拿着的长枪,还有头上戴着的夸张的武士盔,这不是倭寇还能是什么。若是一两个人也就算了,可是从船上下来的分明有数千,不,上万人,这怎能让高丽人不胆战心惊。
“好了,都闭嘴!这些人没有威胁,好好干你们的活!”一名会说高丽话的水师军官对惊慌失措的高丽人吼道。“这里是天兵说了算,也没有什么倭寇,你们做好手中的事情就行了。”一名看起来级别较高的军官招手唤过身边一个高丽通译,让他将自己的话给传递出去,兴许是方才那个水师军官有些过于凶神恶煞了,这名高级军官说话要委婉的多,高丽士兵这才意识到,是啊,这里是天兵的主场,这些倭寇也是井然有序听天兵的指挥,他们要是有异动,恐怕天兵早就用手中的火铳将他们打成筛子了吧。愣了一会,他们便在新军的指挥下继续干活,怕什么呢,天塌下来有天兵顶着,还轮不到自己去担心。
“一小队集结完毕!”“二小队集结完毕!”“三小队集结完毕。”一名名日本仆从军下级军官小跑着前来报数,所谓小队,这是倭寇的传统作战单位,相当于新军的排,也就是五六十人,在九州仆从军整编后,为了方便控制,陈宝干脆按照新军的建设模式,将小队人数设定在六十人,不设立连级单位,直接四个小队形成一个中队,五个中队形成一个大队,五个大队形成一个联队,中队长及以上军官都是新军选送。之所以如此配置,也是根据军部下发的仆从军建立指导意见来考量的,仆从军基本上担负治安和战场炮灰的任务,使用起来基本都是大兵团作战,配合新军行动,处于新军的监视下,所以不需要太过细化,若是分散细化反而不利于掌控。比如这一次,刘毅就是要用他们进行大兵团作战,至少是以大队为作战单位,根本没必要拆分。
码头上,下船的一万多倭国仆从军已经分成了两个方阵,各级长官正在向上官禀报麾下应到实到人数,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忽然,瞭望塔上的一名士兵发出了讯号,当当当的鸣金声响彻整个码头。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朝那个方向望去,只见海面上出现了一支规模并不大的舰队,不过釜山港的新军哨兵配备了制造总局生产的改良千里镜,倍数更大,画面更清晰,他一眼就看见了新军的军旗还有显眼的将旗,这正是从耽罗出发的刘毅舰队。“大都督来了!大都督来了!”哨兵兴奋地呐喊着,码头上所有的青弋军将士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纷纷来到码头空地上集中,然后排列成比倭国仆从军更加整齐的队列,虽然他们只有两个团的人马,但是无论是横着看竖着看都是一条直线,其气势胜过千军万马。倭国仆从军和高丽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些天兵老爷一下子就全部集中了,一名有经验的高丽老军对身边的年轻人道:“看天兵老爷的样子,应该是有什么大人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