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义愤填膺的将官们都已经知道了发生在陕西的惨剧,特别其中很多人还在天雄军来受训的时候担任过他们的教官,甚至有不少人当初被刘毅派过去担任天雄军的基层军官,所以很多人跟新军的军官还有士兵有着很深的感情,当他们听到天雄军在陕西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所有人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纷纷来到都督府请战。刘毅迎着众人的目光直接走上了二楼的露台。
“军师,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大都督,这种事情瞒不住,也没必要瞒住,天雄军和青弋军本来就有着深厚的关系,卢公出事,想必没有人心里好受。”
“那你怎么看?”
“如果从情绪出发,当然是起兵立刻发动对建虏的全面打击,给天雄军将士报仇雪恨。但是从理智出发,这只能是大家的一厢情愿,我们目前没有这么多的兵力,况且按照原定的方略,我们会适时发起高丽战役,高丽战场远在海外,跟江南十府唯一的联系就是通过水军,如此算来,两个陆军师加上水师和水师陆战队,我们要动用全军三成的力量,这还不算粮饷,还有倭国的仆从军,这都是极大的开销,主动进攻一方所承担的压力是巨大的,若是说对卢公最好的慰藉,那就是潜心发展、韬光养晦,将来我们会把他们欠下的血债全部要回来。”
刘毅点了点头,一路上骑着赤电驹飞驰,他早已经将头脑给完全冷静了下来,成康说的当然正确,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青弋军要做的是更大的事情,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刘毅会将这些血债百倍千倍的讨回来。“安静,全体立正!”刘毅对着下方鼓噪的人群大吼一声道。几乎是本能的反应,所有的军官全部双腿并拢,哗的一声挺起了胸膛。连史可法下属的都督府文官也是自觉的站直了身体,全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刘毅大胆的迎上众人的目光,环视了一圈道:“情况你们都知道了,你们想报仇是吗?”“打!打!打!”众人高举着右拳,一遍遍喊道。
刘毅点了点头,“不错,我们要打,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现在去陕西我们能改变什么?或者说我们需要派出多少兵力去陕西才能扭转局势还要赶在对方撤出长城之前堵住他们?”刘毅话一出口,众人的声音便戛然而止,是啊,大家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可是忘了一些根本的问题,陕西离这里十万八千里,他们如何能快速赶过去?
“史大人。”
“下官在。”
“目前我们共有多少骑兵?”刘毅问道。其实这个问题所有人都知道,青弋军一共就十二个师,有多少骑兵这些中高级军官心里还能不清楚吗?可刘毅偏偏当着众人的面问史可法,史可法立刻回答道:“启禀大都督,目前青弋军下属一个骑兵师和一个新训师,新训师已经结束了新训,具备了初步的战斗力,只是还没有参加过大规模实战,需要实战检验。”刘毅道:“很好!大家都听见了,我们目前有两个可以随时调动的骑兵师。这是我们最快可以赶到西北战场的兵力,我们的骑兵一人双马,正常行军,沿着官道一日超过百里没有问题,一天不停的情况下,赶到西安府大约是二十天,诸位,二十天之后敌军会在哪里?你们有预案吗?”“这。”众人哑口无言。
“没有,不单单是你们没有,本督也没有,鬼知道他们二十天后会出现在什么位置?也许他们机警一些,二十天后已经出关了。再者,沿途全是官道,两个师的骑兵擅自北上,这个政治责任谁能负得起?新军一直在拓展海外战场,但是在大明境内没有太大的动静,这是为什么,各位真的不明白吗?”刘毅反问道。众人低下了头,没有人再迎向刘毅的目光。“陶宗!”“末将在!”
刘毅冷不丁点了陶宗的名,陶宗立刻大声回答道。“炮兵今晚出发,一个月之内赶到西北战场。”“这,大都督,这不可能。”
“不可能,看来你是知道不可能的,我问你,青弋军最大的战术优势是什么?”刘毅吼道。
“火力!”“很好,回答正确,炮兵到不了战场,步兵也到不了战场,难道我们只用骑兵跟他们对战?西北的地形沟壑交错,骑兵一旦不能展开,会面临什么结果你们不明白?”听着刘毅的声音,陶宗和众位将领早就涨红了脸,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刘毅的问题。“所以,战争不是想当然,要有周密的策划,大家的心情本督当然理解,我也跟你们抱着同样的想法。”刘毅顿了顿,“诸位,虽然大明境内不行,但是我们将会在高丽战场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本督答应你们。”
“打得好!打得好!不错,不愧是朕的儿子,不愧是努尔哈赤的子孙,打的漂亮,卢象升,卢象升终于死了,哈哈哈,天雄军终于完了,胜利是属于我大清国的,属于我大清国!”盛京皇城,宫殿内回响着皇太极兴奋的声音。这么长时间以来,皇太极几乎是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都在担心着前线的战事,作为大清国的皇帝,这次破关进入西北围剿天雄军的计划不可谓不大胆,这可几乎是调动了大清国全部的机动兵力,并且皇太极将最精锐的两黄旗都派了出去,如果用大明的套路来套用,那就是天子亲军,另一方面军队由豪格做主将,豪格可是大清国的太子,他领兵仅次于皇帝御驾亲征。并且除了两黄旗之外,巴牙喇也全部派了出去,这种高规格的军队配置已经是大清国国力所能支持的最大限度,若是有个闪失,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清国恐怕很难恢复元气了。而另皇太极担心的是,毕竟是深入大明腹地作战,能不能完成既定作战目标,能不能全身而退,甚至这些蒙古兵在皇太极看来都是个不稳定因素,若是他们有二心,两黄旗和巴牙喇可就危险了。
这样那样的因素让皇太极每天烦躁无比,连布木布泰他都失去了兴趣,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皇太极都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知道前方的情况究竟如何,因为入关作战不同草原作战,进入大明腹地之后,因为地形、行军保密等等原因,盛京城内并不能接到实时的前方讯息,皇太极最后一次收到前方的文书还是豪格和宁完我关于水淹天雄军的方案汇报。这些天皇太极的心都快揪在了一起,只能说也许萨满大神都看不下去皇太极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就在今早,皇太极起床正准备上早朝的时候,一名皇城侍卫手执一封文书,一路小跑着冲进了宫内,一边跑一边喊着:“捷报!捷报!”正在早朝路上的皇太极一愣,立刻让身边的卫士去将报信人领过来,后面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说,当皇太极看见前方大胜的战报,知晓了天雄军几乎全军覆没,卢象升的尸体都被鳌拜获得之后,皇太极简直喜不自胜,兴奋的难以自制。当然这封战报里面并没有详细提及自身的伤亡情况,还有孙传庭等一部分明军突围的事情,这是宁完我有意隐瞒,等到回去之后再当面禀报皇太极,到时候皇太极在巨大的胜利喜悦之下,这种事情也就一句话带过了,毕竟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