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年初,西北大乱,高迎祥和李自成的大军在消灭了合水县的一万宣大军之后,声势大振,北上太白山的闯军之中涌现出一员勇将,乃是李自成的同乡,原来是一名锻工,姓刘名宗敏,其人天生神力,勇冠三军,面对张应昌的宣大军丝毫不怯场,带领一彪人马夜袭宣大军军营,杀敌千余人,张应昌全军大乱,兵败二十里,到此为止,三路宣大军两路全军覆没,一路损兵折将,全部退出了西北战场。而流贼分出去对付左良玉和贺人龙的兵马也不同程度的跟两人的麾下交战,左良玉一触即溃,直接逃窜到了西安府附近,杨嗣昌气的差点晕过去,凤翔府全面沦陷,杨嗣昌的地盘就剩下西安府一府,而贺人龙的兵马虽然抵抗了一阵,也没坚持多久,卫所兵军纪涣散,毫无战意,临阵溃逃,贺人龙止不住败兵,只能跟着大家一起往回跑,一口气跑回了银川,损兵折将丢盔弃甲,一万五千人回到银川的仅有一半,将靖虏卫、宁夏中卫、平凉府、宁夏后卫拱手送给了流贼。而高迎祥亲自领兵四处征召兵马,一时间闯军气势大盛,宁夏南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全部成了闯军的势力范围,兵力暴涨到二十万,兵锋直指汉中府和西安府,杨嗣昌急的一夜白发,求援信如同雪片一般飞向朝廷。
与此同时,朝廷也在调兵遣将,山东布政使司出动卫所兵八千,另有威海备倭军户两千组成一万人向西北挺进,北直隶在崇祯的旨意下出兵两万,几乎将京师南部的卫所兵抽调一空,河南出兵一万,山西出兵一万,并且给了傅宗龙节制湖广兵力之权,调动湖广兵马一万,加上天雄军一万五千人,杨嗣昌麾下的一万余人和左良玉的人马全部归傅宗龙节制,贺人龙也归他调遣,朝廷军队总计十一万剿匪,军威不可谓不盛。另调遣京营监军高起潜,副监军吕直作为剿匪军正副总监,提督兵事,由傅宗龙率领北直隶两万兵,路上汇合山西兵一万先进入陕西,高起潜带领山东,河南,湖广三万兵马后期进入,卢象升的新军集结和运动速度快,单独行动,务必以最快速度完成秘密调遣,进入陕西。大明北方各地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几省抽调兵力上万,可能百姓没有察觉,但是各地官场都是收到了消息,因为国库并无多余粮饷,崇祯下令就地自筹,可苦了这些地方官,只能是拼凑粮饷。有的地方更是只能凑齐一些粮食,饷银那是万万没有,各地卫所兵从本地启程,先去府城汇合,然后再一起往陕西方向前进。
并且在出征的军队当中,崇祯也知会了曹化淳和骆养性,让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参与其中。朝廷这么大的动作,当然不可能绕开刘金的情报军,这些天不断有来自各方的情报汇集到刘金这里,大量关于大明军队调动的情报摆满了他的桌子。刘金下令情报军继续查探,务必将手头的消息搞准确。
“混账!简直是混账!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如此调兵,难道就不怕辽东空虚?他们把皇太极想的也太简单了,如果我是皇太极,不管想什么办法我也会凑齐一支兵力趁机偷袭!”中军都督府内,刘毅将情报军送上的文书狠狠的掷在地上,愤怒的吼道。众将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插话。袁承志拾起了地上的文书交给身边人传阅,自从上次攻打张献忠的大西军之后,袁承志便一直在下面锻炼,先是在甲午的师担任赞画,甲午被调往高丽之后,他便在陶宗的炮兵师担任赞画,成康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将袁承志培养成下一代的赞画接班人才,新军的人才只有保证不断代才能保持一支军队的活力,袁承志既然在步兵内干过,那么炮兵也是他必须要接触的兵种,虽然陶宗的人马还是以步兵为基础,但是他们的主要方向侧重于炮兵,未来,新军也会单独建成炮兵师,因为按照设想,后期的作战可能要上调一个单位级别,从现在师一级的作战单位变成五个师合并的军级单位,其中必然会配备一个炮兵师,而陶宗的部队就会成为炮兵师的种子,袁承志到各个具体的部队中去锻炼,熟悉他们的战法,为以后步炮协同、步骑协同做准备。
众人从袁承志手中接过文书,互相传阅,文书中的情报让大家大吃一惊,没想到朝廷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流贼这么难对付吗?在众人看来,就算是流贼再怎么闹腾毕竟西北甘肃宁夏地区的环境比较恶劣,相比于大西军的形势,高迎祥和李自成应该是没有他那么良好的条件,大西军三十万之众在南直隶被新军一举歼灭,张献忠都被砍了,可是高迎祥的人马没那么大规模,朝廷四处调兵不仅没有压缩他们,竟然还让他们发展的越来越庞大。诚然,消灭大西军是有新军战斗力强悍的缘故,但是朝廷军的战斗力也不至于这么差劲吧,如果说以前张献忠和高迎祥李自成合兵一处势力大,并且相对来说陕西地方的卫所兵人数不足战斗力差,没有能消灭他们尚且情有可原,这一次可是完全不一样,杨嗣昌是带着大明的宣大军去的,就算是左良玉的人战斗力不行,有宣大军做主力,官兵人数也有六七万,怎么还是打不赢他们,再退一步,即使打不赢,也不会败的这么惨吧,竟然连宣大军都搭进去了。
众人不是刘毅,他们当然不知道李自成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但是就事论事他们觉得官兵不应该败的这么惨,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朝廷竟然再次调集大军,将兵部尚书都给派出去了,这还不够,还调动了卢象升的一万五千天雄军去西北,这么大的阵仗去打流贼,有这个必要吗?要说跟流贼交战,除了西北的军队之外,大明应该就是新军最有经验了,就说大西军,虽然人数一度超过了三十万,但是流贼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只注重数量不看重质量,当然也是受到条件的制约,他们一直都在移动中,也不可能停下来练兵,只能用数量来弥补军队质量上的不足,并且使用最原始的优胜劣汰的手段来选拔骨干兵力,所以看起来张献忠的人马铺天盖地,但是实际上能打的也不过就是其中的三分之一罢了,想来高迎祥的状态不会比他们好多少,他的人不过十几万,去掉后面扩军的人数,真正能打的主力部队现在最多不会超过五万人,五万人的兵力官兵竟然打到现在都打不赢,要知道,以前在很多时候都是数千官军就能追着几万人的流贼打,可是现在闯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下面的将领在窃窃私语,刘毅却负手看着窗外沉默不语,他万万没想到崇祯和内阁竟然做出了将卢象升调离防区的举动,要知道,辽东经过上次的大战之后,以袁崇焕的关宁军为班底的辽东驻军基本上已经损失殆尽,现在洪承畴麾下都是后期重新组建起来的部队,当中的新兵占了很大的比例,卢象升就是辽东的定海神针,但是即便如此,他的军队也是受到了重创,第一代天雄军的士兵大部分战死,现在的天雄军也是新兵满营,即便自己的新军给了他武器装备甚至是人员上的装备,也不能掩盖天雄军并没有恢复元气的事实。而自己在高丽的动作给辽东实际上争取了大好局面,最起码在近一段时间内,皇太极都不会对辽东有什么想法,他肯定要防着自己在高丽方向捅他的刀子。但是此次朝廷让天雄军去打流贼,表面上看好像对天雄军来说是一件好事,这些新兵很多没有上过战场经历过真正的大战,而流贼的单兵战斗力肯定要比建虏差很多,所以让天雄军士兵练练手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刘毅根本没有这么想,他至少已经看到了两个危机点,其一,天雄军从辽东转战西北,他们可不像自己的新军一样机动能力超群,骑兵就不谈了,即便是步兵也有大车相随,自己当年从南京奔赴京师参加保卫战也是创造了行军史上的奇迹。可是天雄军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他们不可能全员乘车,大部分的士兵还是要依靠步行,长途跋涉之下,等到了西北,他们也变成了一支疲惫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