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崇祯点点头深以为然,王承恩这么说当然有道理,自己决不能做这个撕破脸皮的人,就算是日后发生什么,也必须是刘毅不仁,否则天下悠悠之口都会指向自己。崇祯示意王承恩道:“接着说。”王承恩又道:“既然朝廷不能跟新军撕破脸,咱们干脆直接做到底,公开承认此事,不过将功劳要放到陛下的头上,不能说是刘毅立下大功,而是陛下指挥有方,当时拒绝高丽使节也是担心出兵的消息会泄露,为了保密才会这么做,这样一来这件事就能被圆上,陛下也就不会那么被动,既然刘毅维护了朝廷的体面,咱们索性就顺水推舟,再给他一些奖励,可以是口头的,物质上的奖励,除非刘毅是傻子,否则他一定会拒绝,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而陛下可能后面要关注的就是刘毅的军队规模,据奴婢所知,这些年锦衣卫和东厂不是没有在新军的头上下功夫,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几批派去新军打探的探子全部杳无音讯,很难让人不往其他的方面想,刘毅这是典型的阳奉阴违,仗着自己实力强大,不买朝廷的账,大明现在面对的敌人还不少,不过总算被刘毅给解决了一个,打皇太极是他自己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镇守辽东,想必洪承畴和卢象升那边的压力大大减小了。”

王承恩越往下说,崇祯越是惊讶,没想到王承恩一个太监竟然还能有如此见地,自己真是小瞧他了,此刻崇祯真的想改口将宦官不能干政的命令废除,可是金口玉言,这些又岂是随意可以更改的,不过王承恩有一点启发了他,刘毅擅自出兵高丽,虽然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但是也搅动了辽东的局势,一下子减轻了辽东防御的正面压力,崇祯也不管王承恩是不是宦官了,直接开口道:“承恩,你方才所说给了朕一些提示,若是朕将辽东的军队抽调回来解决流贼,你看如何?”王承恩一愣,将辽东的军队抽回来解决流贼?辽东现在的军队基本上在上次的大战中被全部消灭,傅宗龙和洪承畴先后接任也没能将辽东的军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并且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还有质量上的差距,想要回到袁崇焕执掌辽东时候的关宁军水平恐怕不是一件易事,那崇祯所说的抽调军队恐怕只能是抽调辽东卢象升的兵马,他的天雄军是目前辽东的最强战力,不过天雄军目前也充斥着不少新兵,战斗力究竟如何还没有经过检验。“陛下的意思是将辽东的守备兵马抽调回一部分派往西北?”王承恩小心问道。

崇祯点点头道:“大明目前的几个问题,朕要一个一个解决,皇太极的实力朕知道,上次辽东大战之后,皇太极恐怕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一次他攻打高丽,也是为了从高丽方向找回一些损失,可以补充一下自己的实力,可是他们没想到竟然在高丽会遇到新军,朕以为皇太极一定也很惊讶,并且这一次他们损失了两万人,八旗兵力总共才六万,加上仆从军也不过是十万兵马,刘毅打掉了他们这么多人,皇太极现在应该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高丽方向已经够他头疼的了,相信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辽东,而我们的北部还有边军,北虏在上次的大战中受到的损失不比皇太极小,有这些边军驻扎,最起码可以保证北虏打不进长城防线,刘毅的问题我们往后放一放,目前能解决的就是西北的流贼,如果我们能从辽东抽调一支主力回防,再从各地抽调一些兵马配合,组建一支大军帮助杨嗣昌平乱,朕以为,西北问题可一战而定。”

王承恩不敢再继续接话了,后面的问题已经是军国大事,这样的问题他王承恩没有资格替崇祯做决定,刚才说的那些话其实本来就不应该从王承恩的嘴里说出来,既然崇祯问起,王承恩也不好不回答,但是最终崇祯是一定会将问题拿到内阁的台面上商议的,王承恩躬身道:“既然陛下已经圣心独裁,奴婢就不再多嘴了,只希望陛下能揭过这件事情,不要因为刘毅而伤了身体。”在今天之前,王承恩觉得刘毅还算是不错,也是公忠体国,麾下新军多次挽救朝廷于危难之中,算是个忠臣,只不过有时候不怎么按套路出牌,而且经常喜欢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招罢了。但是今天的事情算是彻底打消了王承恩这种看法,刘毅所谋之事绝不在小,王承恩虽然欣赏刘毅,但是刘毅若是做出什么伤天害理,尤其是对崇祯不利的事情,那他王承恩第一个不答应。

这一场风波就算是在崇祯这里平息了,但是崇祯觉得这个消息现在还不应该过早的公之于众,要等高丽局势彻底稳定下来再说,要不然双方步调不一致就会穿帮,现在是刘毅在高丽大杀四方,却要崇祯给他擦屁股,怎么说崇祯心中也是大为不快,若是王京战役结束之后双方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还则罢了,若是刘毅继续想办法调兵遣将由南向北攻击金国的占领区,甚至是攻击金国本土,那么崇祯就真的要重新考虑下一步的决断了。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之后,崇祯秘密召见了骆养性,曹化淳的领衔的东厂最近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失望,几批探子都在南直隶石沉大海,这一次探听高丽方向的事情就交给骆养性吧,反正锦衣卫早在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深入辽东,在高丽境内应该也布置了探子,虽然不知道这些情报据点还存不存在,但是锦衣卫去查探走有个人不生路也熟的优势,骆养性知道这个消息也是大吃一惊,但是常年作为锦衣卫的首领,他早就练就了一副波澜不惊的面孔,即便是事情再大,天也塌不下来。骆养性接了崇祯的密旨,立刻回去准备,挑选精干人马组成小分队进入辽东,以期跟高丽留守的人员联系上。大明的情报机关在崇祯的指示下运转起来,投入新一轮的针对新军的探查中。

“殿下,沿江防线那边禀报来了一名金国使节,扬言要面见殿下,他们打着白旗,乘船渡过的汉江,进入我们的防区后被拦截,那使节要求见到殿下后再说出他的任务。”高丽王京,虽然大明京师暗流涌动,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高丽都城却感受不到这种氛围,黄政民和朴荣恩也没有在崇祯这里探听到任何异常消息,只能先跟国内报告崇祯的态度,而与此同时,在觉尔察达海到达平壤后,他当然要首先完成皇太极交代给他的谈判任务。在阿济格派出的勇士的护送下,觉尔察达海马不停蹄,在平壤城短暂停留后立刻南下前往汉江前线,虽然金兵已经有意识的在汉江北岸布置了哨兵,但是目前明军并没有渡过汉江北进的迹象,觉尔察达海认为,现在是最好的谈判时机。当然他也不是傻子,在询问沿途的哨兵之后,他特地选择了高丽军队的驻防渡口渡江,保证自己在见到李倧之前不跟明军进行接触。这也是觉尔察达海的一种策略,他知道,既然明军是打着救援高丽的旗号,那么就一定不会大权独揽,完全将高丽军队排除在外。如果是这样的话,汉江防线就不可能完全是明军驻守,毕竟他们要照顾李倧的颜面,否则高丽军队只是龟缩在城内,这会让高丽百姓如何评价他们的国王和朝廷。

高丽军队的驻地很好找,高丽国的旗帜乃是朱元璋御赐,采用八卦的图案,在旗帜上体现了八个卦象,并且中间用太极的图案做了装饰,只不过现在高丽的太极不同于后世的太极,而是一个从中间分割成两部分的正圆形,颜色也不是红蓝,而是黄白,旗帜的底色是红色,外面镶了一圈黑边,这样一个长方形的旗帜即便是在汉江对岸看起来也非常醒目,跟大明的日月旗做了很好的区分。觉尔察达海直奔高丽军的防区,自然被高丽人直接拦截,他表明了来意,说明自己的身份,要求见李倧,高丽士兵自然不敢擅自做主,立刻上报将军,李倧这才命令将人带入王京景福宫。其实在达海渡江的时候,明军的哨兵就已经发现了江面上的动静,明军大量装备千里镜,江面上每个防区自然瞒不过他们的法眼,最重要的是王大雷和甲午并不能完全信任高丽军队,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只不过为了照顾李倧的情感,才将一部分高丽军队从城内移出,驻扎在各个江段,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江段还是被明军监控,就算是一条鱼游过来都会被发现。

大明一六一九》小说在线阅读_第12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瑾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一六一九第12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