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此刻内心已经抓狂,他已经顾不上高丽使节了,他现在就想知道是谁这么胆大包天敢私自动兵进入高丽,要知道,攻打高丽的金兵可是有数万之多,如果想要在高丽抗衡金兵,至少兵力也要相当,即便不相当,最起码也要有个两三万人,大明所辖之兵总计不过百万,要从这百万大军中调集两三万人,至少要是总兵级别的将领,崇祯的脑海中立刻将边关的将领过了一遍,可是无论他怎么想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难道不是他们,另有其人?此刻,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崇祯的脑海中浮现,但是随即崇祯摇摇头否定了这个结果,这个人确实有能力将金兵击败,可是他的兵马怎么可能会进入高丽,就算是他派兵,也要经过京师,经过蓟州,经过山海关,不可能就这么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进入高丽,崇祯暗自摇摇头,不禁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他尽量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对王承恩说道:“请两位使者先进来吧,朕亲自询问。”
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出去传召,不一会,两名高丽使节便跟在王承恩的后面进了养心殿,这里他们倒是不陌生,上次求救的时候已经来过,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心情跟上次是完全不一样了。昨日,他们收到了来自国内的鸽信,其内容简直让精神濒临崩溃的两人喜出望外,朴荣恩就像是范进中举一般,疯狂的拿着手上的鸽信在鸿胪寺中奔跑,其他国家的使节都以为这个高丽使臣是不是疯了,黄政民也是痛哭流涕跪倒在地,上次因为他不会说话,虽然不知道会不会触怒皇帝,可是皇帝没有派出天兵相救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所以黄政民一直将大明不派兵的罪责怪在自己的头上,这些天他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当中,虽然朴荣恩和其他的高丽大臣不停的劝他,但是黄政民始终不能原谅自己,国内的情报陆陆续续的通过一些途径传递过来,先是边关被攻破,然后是平壤陷落,最后是数万八旗大军攻击王京,每一个消息都跟刀子一样在黄政民的心头切割,如果不是这封捷报的到来,恐怕黄政民现在已经精神失常疯掉了。
捷报上写的非常明确,天兵在王京城下大发神威,将野蛮人打的一败涂地,最少歼灭了他们两万人,这对于高丽来说是旷古未有的大胜,就算是在壬辰倭乱的时候,高丽也没有打过这样的漂亮仗,黄政民和朴荣恩当然知道金兵的战斗力无比强悍,能让金兵付出这么大代价的明军一定也不是等闲之辈,朴荣恩和黄政民打心眼里感谢崇祯皇帝,没想到这个皇帝竟然还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角色,嘴上说实在是没有实力派兵援助高丽,没想到竟然派出了如此精锐的队伍,果真是天威难测,同时也向高丽王室、朝廷和百姓们展示了天恩浩荡。所以今天一大早,朴荣恩就拉着黄政民要来午门谢恩,幸亏是黄政民提醒了一句,上午正是大明朝廷上早朝的时候,他们贸然跪在午门前影响是不是不太好,朴荣恩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所以才同意了黄政民的意见,两人晌午过后才来到午门,请求见到皇帝,感谢天恩。
两人进了养心殿的大门,王承恩转眼就站到了一边,仿佛是老僧入定一般,看着自己的脚面,不过朴荣恩知道,这位皇帝的大管家身份可是异常尊贵,中原有句话叫做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位皇宫的大管家可是在某些时候比宰相还要风光的人物,两人可得小心应付着。不过朴荣恩眼角的余光看见崇祯坐在龙案后,便立刻拉了拉黄政民的衣角,两人一揖到地,口中喊道:“高丽小臣朴荣恩,黄政民,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虽然急不可耐想要知道高丽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表面上的矜持还是要保持的,他点点头对两人说道:“两位爱卿平身吧,朕听闻两位爱卿跪在午门前谢恩,这才将两位爱卿招到近前,想必应该是高丽战事有结果了。”
朴荣恩和黄政民对望一眼,从崇祯的话语里听不出什么破绽,这么说来,崇祯是知道高丽战事的结果的,那也就从侧面证明了援救的天兵是崇祯派的。其实崇祯哪里敢直接否认,若是否认了,岂不是坐实了麾下将领私自出兵的事情。
崇祯既然已经点了题,朴荣恩和黄政民两人自然不好多说,只能顺着崇祯的话题继续聊下去,朴荣恩抬起头说道:“启禀陛下,王京战事目前已经结束,若不是陛下派出天兵来援,高丽也不可能取得胜利,入侵高丽的金兵遭受到如此雷霆打击,在城下遗尸两万,可谓是受到重创,短时间内是不敢再有侵略高丽的心思了,他们已经被赶到了汉江北岸,江面上的浮桥也被天兵摧毁,就算是他们想过来,也没有途径,目前王京和高丽的半壁江山是绝对安全的,这一切都是陛下指挥有方,小臣等人以为陛下上次没有出兵相助是大明有困难,没想到陛下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出万余精兵进入高丽,想必是陛下怕泄露消息才故意为之,我等皆是佩服陛下的深谋远虑。”朴荣恩在崇祯面前侃侃而谈,但是崇祯的脸上却看不到一点高兴的神情,反而是愈发的阴郁。崇祯越是听他们的介绍,内心越是寒气上升,从朴荣恩的话中,他可以得到两个信息,其一,进入高丽的明军绝对不在少数,若是以朴荣恩的说法,至少超过一万人,不过也难怪,歼灭两万金兵的战绩啊,等于摧毁了他们三个旗,这是怎样的功劳,若是这次行动为崇祯授意,恐怕领兵的将军要官升三级了。可是反过来说,超过万人的调动事先崇祯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这是何等可怖的事情,有人调动大明的军队竟然不用跟自己打招呼了?难道除了京师之外,大明还存在另外一个小朝廷?
而更加让崇祯胆寒的是第二点,这么多明军是如何去高丽的,肯定不是走陆路,如果是走陆路,他们一定要经过大金国的防区,那么肯定要跟皇太极的留守兵力交战,如果是这样,辽东的明军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传不回来。崇祯确实在很多国家方针上出现失误,但是这不能说明崇祯是一个傻子,相反,能铲除魏忠贤一党的君王本身就不可能是个普通人,你可以说他昏,但是不能说他庸,崇祯的反应很敏锐,从两人的话语中他已经判断出,这些兵马很可能是通过其他的途径进入高丽,而高丽本身是个半岛,如果不从皇太极的势力范围经过,那就只有跟毛文龙学习,通过海运将兵力给运到高丽去,如果是这样,那肯定要有水师参与其中,崇祯不认为哪个总兵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看来,形势就复杂了,这就不单单是一个总兵的事情,而是陆军跟水师联动,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将崇祯瞒得死死的。
在消息的灵通性这一点上,崇祯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吸取了前几任皇帝的教训,崇祯知道,绝对不能让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完全把持朝政,这样会蒙蔽自己的视听,如此一来,自己只能听到他们过滤过的消息,那这个皇帝不就成了傀儡了吗?魏忠贤对哥哥就是如此,自己决不能步皇兄的后尘。所以骆养性的锦衣卫他是一直握在手里的,锦衣卫的能力虽然不如从前,但是最起码对大明的主要军政机关还是可以掌控的,如果说有这么大规模的调动,骆养性不可能一点消息不知道,如果骆养性也有问题,那崇祯身边就真的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了,不过崇祯对骆养性是绝对信任的,如果说崇祯身边有两个最信任的人,那就是骆养性和王承恩,这两人都是从王府跟着崇祯一起出来的,魏忠贤当政的时候他们经历过多少磨难,他们对崇祯忠心耿耿,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抛弃,所以反过来说崇祯对他们也有愧,王承恩和骆养性能坐在今天的位置上,且坐的如此稳当,也是崇祯力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