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金尚宪这么一说,倒是让李倧的脸上挂不住了,他说的都是实话,而且最后一点击中了李倧的内心,不错,李倧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大明,希望大明可以派兵援助,只要大明能在后面捅皇太极一刀,高丽之围迎刃而解,可是金尚宪这么一说,好像是有些问题,大明在萨尔浒之战后一蹶不振,边军连年被八旗军痛击,这些事情通过京师的鸿胪寺还有高丽边军的情报多少李倧都能知道一些,只不过最近几场战斗金国在辽东吃了大亏,但是即便是李倧换位思考,自己麾下有一支精锐部队,但这支部队一定是自己的宝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会拿出来用,若是大明用来防守国土还能理解,为了高丽将精锐部队派出恐怕不太可能,若是没有强军,大明的边军也不可能主动进攻金国,那高丽还能指望什么援兵。崔鸣吉不好反驳金尚宪,因为在大明援军这一点上,他也没把握,崔鸣吉只能低头道:“启禀殿下,大明援兵的事情其实小臣已经在落实,只不过这鸽信一来一回还有鸿胪寺众人觐见皇帝陛下的时间,恐怕数天都不一定能收到回信,金兵近在咫尺,怕是时间上真的有些来不及。”李倧有些慌乱,他说道:“那爱卿以为如何?”崔鸣吉现在不想跟金尚宪做激烈争辩,这个时候越是不能乱,他对李倧躬身道:“不如我们退往南汉山城固守吧。”

“什么?”李倧和金尚宪同时望向崔鸣吉,李倧惊讶是因为崔鸣吉明明是说要让自己前往釜山避难的,怎么会现在突然改主意,南汉山城是什么地方,那就在王京之外,跟自己留守王京没什么区别。金兵不是还有几天就会到达王京吗?这时候去南汉山城,自己还不是置于金兵的威胁之下。而金尚宪惊讶的是,崔鸣吉这么说还是等于放弃了王京的百姓,南汉山城就那么大,若是让王室大臣们和军队全部进驻,基本上也就满了,平民百姓是没有生存空间的。那跟逃到釜山有什么区别,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崔鸣吉在给自己的观点让步,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这跟逃到釜山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将国王的位置前移了一些而已。“不可!”李倧和金尚宪两人同时发出了一声喊。崔鸣吉一愣,有些不解的望着二人。金尚宪抢先说道:“领相可曾考虑过满城的百姓,若是我们直接放弃王京去南汉山城,那边就那么点大的地方,让百姓们往哪里去?若是留守王京还能让百姓上城协助,若是我们走了,直接就将百姓完全暴露在凶残的金兵面前,领相以为他们会是什么下场?”崔鸣吉喝道:“你说的是不错,但是你也是深受圣人教育的人,君父和百姓谁更重要?国君都没了,朝廷都没了,高丽都不复存在了,留下的百姓不过也是金兵的奴隶罢了,死难的人更是连个帮他们报仇的人都没有,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保全百姓?”

“这!”金尚宪一时语塞,若是论口才,恐怕崔鸣吉还要高过金尚宪一头,这些话从崔鸣吉的嘴里说出来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确实,百姓是没能力打仗的,更加没有什么组织性,若是他们自己组织义军却又没有朝廷领头,那也是一盘散沙,所以高丽朝廷和国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给他们一个目标让他们知道应当保卫谁。李倧却小声说道:“领相,寡人觉得去南汉山城颇为不妥,南汉山城面积小且困于山上,若是金兵四面合围我们插翅难飞,还不如前往釜山,进可攻退可守,从兵法上说南汉山城就是死地,再说这么多人过去,里面的粮食够不够吃?即便这个月能坚持过去,下个月呢?我们总不能寄希望于金兵会自己撤走吧,若是他们留下人马困住我们,剩下的人继续往南攻打,一直打到釜山,到时候就是万事休矣了。”金尚宪心中鄙夷,看来仁祖大王跟宣祖大王没什么区别,仗还没开始打就在给自己想后路了,就这样的战斗意志,怎么能领导大家取得胜利。

就在崔鸣吉和金尚宪两人争论的时候,突然,李倧的贴身太监急匆匆的冲进了思政殿,李倧不禁皱眉,平时他还是很不错的,怎么今天如此不懂规矩。但是李倧看见太监一脸焦急的表情,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且看看他到底要说什么吧。太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李倧身边,对他附耳道:“殿下,府院君李政回来了,现在离城外不足十里,他已经派出快马前来禀报,估计过一会就要入城了。”“你说什么!”李倧惊讶的喊道。李政不是在釜山守卫釜山港吗?他为什么要回来王京?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国王的手谕或者朝廷的军令,李政私自回来是大罪。李倧下意识的问道:“李政有没有带兵?”太监低头道:“应当是带了的,但是具体情况报信兵也没说,说是府院君会亲自来解释,情况可能有些复杂。”李倧勃然大怒,“这个混蛋,这时候领兵进京,他要造反吗?”

金尚宪和崔鸣吉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李倧的话语中大致可以听出好像是府院君李政回王京了,可是二人不明白的是这个时候他回来干什么?釜山离王京相距甚远,难道李政另有所图?

崔鸣吉清了清嗓子问道:“殿下,难道是府院君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吗?”金尚宪也是接话道:“他不是在釜山驻扎吗?这时候为什么要来王京,釜山也是我国的军事要地,若是出现了什么差池,谁来负责?”李倧有些心慌意乱,这时候他最怕的就是李政另有所图,北边的局势紧张,李政若这时候要是闹事恐怕自己也弹压不住,关键是李政带了多少人马回来,他为什么要带人马回来,北部的消息李政应该没那么快知道,难道是他提前已经跟金兵有了什么默契不成?这是李倧最害怕的事情,刚刚才挫败了光海君的复辟,而李政可以说是王室当中目前手握重兵的第一人,釜山是南部重镇,釜山的军队特别是水师也是高丽精锐,正是因为李政是他的堂弟他才放心的将军队交给李政,若是李政有二心,那可真是难办了。正在犹豫的时候,一名御营厅的军校冲进了大殿,“报!殿下,城外出现不明数量的军队,在南城附近,距离王京不足十里,小人等探查,规模超过万人!”

“什么!”李倧惊得后退两步,竟然有万人的规模,李政难道将釜山的全部兵力都带出来了?要知道李舜臣留下的高丽水师不仅是水战厉害,这些水兵拿起兵器在陆地上也算是好汉,不比陆军逊色,壬辰倭乱的时候高丽的陆军在一开始就被倭寇给打趴下了,还是水军上岸力挽狂澜才保住了高丽西部的一块地区,给后面的反攻埋下了伏笔,现在一万多人距离王京不足十里,李倧怎么能不紧张。这也不能怪李政知情不报,而是甲午要求必须保密,尽量不将大明军队已经登陆的消息透露出去,所以他让李政出面直接将沿途的地方官全部封口,抬出大明皇帝来压他们,谁要是敢通禀泄露明军行踪,战后追责,高丽本来就是大明的属国,大明皇帝同样也是高丽的皇帝,地位远在国王之上,李倧在大明只相当于亲王,加上李政本来就是王室,这是不是李倧的意思这些地方官也拿不住,最后还有天兵的威压,所以路上州府没有一个地方官走漏风声,直到明军接近王京,李倧还被蒙在鼓里。甲午本来也不信任这些高丽人,他不相信金国在高丽没有进行渗透,都督说过,当年倭寇入侵高丽的时候提前就准备好了不少细作,一旦高丽的情况有变,倭寇大本营就能立刻知道消息,而现在金国在高丽内部肯定也有细作,皇太极不是有血滴子部队吗,说不定就在高丽布置了人马。应该说甲午的判断完全正确,皇太极要打高丽当然要提前做一些准备,高丽国内有很多官员或者士绅百姓都已经被收买,要不然阿济格也不能这么顺利的渡过鸭绿江,正是因为有高丽本地人提供准确的情报,阿济格的大军才能势如破竹。

大明一六一九》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瑾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一六一九第1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