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说是赐教下官不敢当,只不过在鸿胪寺这么些年,对于琉球国多少打过一些交道,有点印象罢了。这琉球国自古已有,早在隋炀帝时期便有隋朝的官员到达过琉球,如今他们传位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数十代帝王,琉球的王姓是尚,早在十年前,下官接待过一批来自琉球的使节,当时应该是他们的国王尚丰继位,特地遣使来大明请求册封,不过他们是偷偷来的,因为彼时琉球已经被倭国所霸占。要说这琉球,国小民寡,本来还分裂成三个国家,山南,中山,山北,我大明立国初期,尚氏先王北伐,才将琉球三国统一,形成了现在的版图,但是他们国家只有不到十万人口,军队仅仅数千人,并且使用的武器还都很原始,原先成祖时期倒是将他们纳入了我大明的藩属范围,但是嘉靖年间倭乱四起,到了万历爷时期大明更是四处征战,孤悬海外的琉球自然就陷入了没人管的境地,然后就被倭国给占领了,他们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倭人的对手,自然就只能臣服,向倭人纳贡。”李桦思路清晰的说道。
“既然如此,他们又是如何来大明请求册封的呢?还有,册封完成了吗?”对这段历史,刘毅是真的不清楚,所以接着追问道。李老头摇摇头道:“册封没有完成,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册封,十年前的情况都督应当是知道的,哪里还有精力搞什么册封,琉球对大明来说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国家,这些使节当时就住在南京鸿胪寺,上面拒绝了他们之后我就让他们回去了,所以他们连京师都没去,又何谈册封呢?至于为什么来大明请求册封,都督,这你有所不知了,其实是两个原因,其一,自然很简单,琉球国人的人口构成影响了他们的国策,他们国家除了当地的土人之外,很多都是千百年来渡海过去的华夏人,跟当地土人杂居,才形成了现在的琉球人,下官看琉球的文书和资料,也听取使节的介绍,这琉球完全就是模仿华夏礼仪衣冠,所有的一切都跟华夏一样,同样使用汉字行文。所以在认同感上,肯定是偏向大明多一些。这其二嘛,其实很简单,尚书大人也是知道的,咱们大明是礼仪之邦,做事讲究有来有往,从三宝太监下西洋开始,大明的朝贡一般就两个环节,一是四方小国来大明进贡,二是大明朝廷有所回礼。其实他们进贡上来的东西很多都是个形式,咱也看不上,大明地大物博,什么没有,还需要这些个小国进贡,弄点珍珠野兽皮老山参什么的也就算他们国家的宝物了,可是朝廷在回礼的时候出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朝廷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万邦来朝的名分,所以对于这些个小国往往是不吝赏赐,都督您想想,琉球国这么一个弹丸小国,进贡点咱们看不上的东西就能带回去数万乃至十数万的金银,何其划算。”李老头道。
“哼!”刘毅的鼻子里冷哼了一声,丁署差点吓得汗毛倒竖,不知道这李老头哪句话让都督听的不舒服了,这老家伙也真是的,让你出来说两句,还真把自己当老学究了,在这里洋洋洒洒废话了半天,这要是一个没说好,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其实丁署哪里知道,刘毅不是在气李老头,而是对大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万邦来朝是没错,可不是这么个来朝法,这跟花钱买选票有什么区别,这些小国有多少是真心来朝见的?很多还不都是抱着骗点钱花花的心思,华夏人从古至今就是好面子,可是面子又不能当饭吃,自己收回来一堆垃圾,回礼给的都是真金白银,人家这是把大明当傻子呢?可笑朝廷还真的以为自己是上国,孰不知这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搞外交,也许是刘毅从后世过来的缘故,他还是相信***人的方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跟我们友好的国家我们要和睦平等相处,但是对我们不友好的国家我们也要时不时的展示自己的肌肉,像是大明这样不对等的外交,刘毅是嗤之以鼻。
刘毅问道:“那么,李大人,既然这些人没有得到册封,他们就原路返回了?我们若是想要联系琉球也联系不上吗?”李桦摇摇头道:“不,大人,如果老朽没记错的话,他们的使节可能还留有人员在泉州府,如果大人想要找他们,可以去泉州府打听打听,也许会有收获。他们一直想让大明派出天兵去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将占领他们家园的倭人全部赶走,所以按理说会有人一直留在大明保持一个通路,只不过这些年下官也没有跟他们再打过交道,若是都督要找人,可以去泉州码头,那边算是一个不能摆在明面上的通商口岸,有不少外藩人士,问问他们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想到李老头掌握的信息还挺全面,做事也很细心,并没有因为琉球是小国就将他们忽略掉,反而还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要不是他年迈,刘毅倒是有心吸纳他来军部搞搞外交,毕竟按照都督府的南洋战略,以后少不得要跟外国人打交道,土人他们倒是不担心,关键还有很多西洋人,如果西洋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刘毅的水师在下南洋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碰见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甚至是英国人,这些洋人可不是什么善人,但刘毅也不想同时跟他们为敌,打一派拉一派才是上佳手段。
“李大人,此番是真的谢谢你了,没想到在你这里有这么多的收获,这件事对中军都督府的帮助很大,尚书大人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李大人明年就要致仕,如果在家闲不住,中军都督府欢迎李大人来转一转,也许李大人老骥伏枥,能在中军都督府焕发第二春呢。”刘毅起身拱手道。这可将丁署给雷的不轻,这讲话都费劲的老头竟然被都督给赏识了?刘毅这话什么意思,让李老头退下去之后再回中军都督府上任?李桦更是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为官这么多年,刘毅算是第一个赏识他的,有他这句话,自己就是现在死了都值了。他哆嗦着跪下道:“都督谬赞了,都督谬赞了。”孰不知,丁署已经对李桦动起了别样心思,看来这老头以后要好生对待了。
“庚子,我的话都听明白了吧,立刻带人赶赴泉州,务必将留在泉州的琉球使节给找到,带回中军都督府。”出了南京礼部衙门,刘毅随即对身边的庚子说道。庚子立刻抱拳领命,带着两名亲兵从队伍中脱离,奔赴泉州。而刘毅还要前往六部的其他衙门拜访一下,这次前来一方面是要办正事,另一方面,刘毅也是要树立一下自己的权威,他知道,目前自己统管江南十府之地,事实上已经下辖了两个卫,一个是安庆卫,一个是镇海卫,在整个南直隶已经是头面人物,特别是这一次张献忠东征,将南直隶北部的防御力量几乎消灭殆尽,侯峰现在手下根本就是无兵可用,新征召上来的士兵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目前根本就没有能打的部队,再加上随着时间的迁移,大明的兵制愈发败坏,可以说,朝廷给的征兵名额,侯峰能征到一半人就已经算是了不起了,剩下的还要被吃空饷,这样的南直隶兵马能有多少战斗力,所以现在自己就算是南直隶的保护神,南京六部本就不是特别实权的部门,自己就更要在这些人面前立威,让他们不要干扰中军都督府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