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大人,苏州府过来的红色信封。”一名情报军战士拿着刚刚接收到的红色信筒走进了里间,单膝跪地禀报道。千总吃了一惊,苏州这个地方算是南直隶的腹地,又处在太平府和吴淞口之间的位置,而且还有徽商总会的大量产业,也算是青弋军势力范围的中间地带,这样的位置是绝对不可能有兵灾的情况出现。红色信筒自从吴淞口的情报军分站建立之后还从来没有从苏州府那边收到过。千总吃惊是因为他生怕是自己的工作出现了什么遗漏,难道有未知的匪贼攻击了苏州府?千总越想越紧张,这要是出了纰漏,自己是难逃其咎。他拆开了红色信筒,果然是陈强的亲笔信,他细细的阅读了一遍,才发现,这件事情恐怕比匪贼攻击苏州城还要重要。这可是将军自己的大事。千总不敢怠慢,他知道,将军前些日子去拜访了淮安的漕运衙门,这个情报是由太平府的总站统一发布的,南直隶千总以上的情报军军官都知道。那么将军现在既然在淮安附近,不论他是不是已经出发,肯定是有情报军的战士暗中保护的。只要发讯息给淮安站,让他们去找将军即可。千总将信息整理了一下,然后写了一封更加简便的信,立刻发往淮安。不过淮安是归应天府的情报军分站指挥,所以千总只有建议权,没有调动权。千总必须同时写一封请求协助的信给应天府,这样在程序上才能完善。
信鸽的飞行速度是非常快的,只需半天的时间,苏州府的情报就能送到淮安站。淮安站的情报军头目跟陈强的级别一样,也是小旗,前些日子刘毅到了淮安,主将的安全自然是头等大事,所以在刘毅进了淮安城之后整个淮安的情报军将士便在淮安城内设立了大量的暗哨,沿途保护着刘毅的安全,虽然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对淮安城内的可以情况进行了逐一排查,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样情报军和刘毅的亲兵形成了一明一暗两道防护线,可以让刘毅的安全万无一失。
此时的刘毅已经告别了漕运衙门,带着庚子和数十名亲兵走陆路想要前往扬州府,再沿着扬州,镇江,常州一线去苏州府,除了扬州,剩下的这几个城市刘毅已经算是比较熟悉了,毕竟在上一次去吴淞口的途中就已经路过了上述城市。并且跟当地的官员都有一些交情。所以自然刘毅也不想在这些地方再次耽误时间了。不过扬州府除外,烟花三月下扬州,此时虽然还没到三月,不过也快了,扬州也是有瘦西湖等美景,正好这几天刘毅算是比较空闲,为何不能游览一下扬州的美景呢?只不过扬州的地界非常大,刘毅一行人的速度也不快,过了淮安之后就到了扬州下属的宝应县,过了宝应还有高邮,然后才能到扬州,所以刘毅也不急。正好路过宝应县,就在宝应县城用个晚餐再休整一晚好了。反正他们穿的都是便装,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宝应县有两大特产,一样是宝应湖的螃蟹,一样是莲藕。不过现在还没有到吃螃蟹的季节,虽然没有螃蟹吃,不过刘毅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胃,还是和将士们一起享用着宝应的蜜饯捶藕。今晚宝应县最大的宝应酒楼可是迎来了一大帮贵客,大约六十人的队伍,竟然将二楼大厅给全部包了下来,让宝应酒楼有什么好酒好菜尽管上,这些人付的都是现银,极其爽快。并且还要了十几间客房,真是大手笔,宝应县只是个小县城,所以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这种大户了。酒店的掌柜笑的脸上浮现了密密的褶子,就像一朵菊花一般。虽然这些人都是清一色的精壮汉子,初进酒楼的时候掌柜还害怕这是一群强人,可是见到他们都很守规矩,并且那个领头的虽然看起来高大威猛,但是却非常客气,还直接拍了一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这样的豪爽客人可是任何酒楼都喜欢的,当然是按照贵宾的标准招待。
刘毅和庚子两人坐在一桌,剩下的将士们四人一桌。正好是十六桌。庚子将一边斟酒的伙计打发走,拿起酒壶给刘毅倒了一杯酒,然后说道:“将军,这个宝应县虽然不大,但是别有一番景致,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在宝应湖上泛舟,应当很有情趣。”刘毅点点头,“不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白居易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诗,可见他也是被江南的美景所折服,你想想,不论是扬州,苏州,常州,杭州,南京,太平府,哪个不是名城。都是得益于靠着长江和运河,经过千年的发展才能变成这番模样,所以在本将看来,河运海运乃是以后立国之根本,便若佛朗机,荷兰这样的小国,为何短时间内能变得如此强盛,皆是重视海运,发展海军的结果,我们青弋军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将手伸向更远的地方,如果总是在太平府一带肯定是没有大前途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建立吴淞口码头的原因,当然,现在整个漕运都控制在我们新军的手里,这正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利用好了,青弋军的发展将会突飞猛进。”
庚子对刘毅所说的话似懂非懂,但是将军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是蕴含着大道理,总之这些军官的想法很简单,跟着将军干肯定不会错。自己现在已经是将军的亲兵队长,那么以后自己肯定也会有机会像甲午将军一样外放领军,那该多好啊。
“客官,客官。”刘毅和庚子正在闲聊,突然刚才被庚子打发走的小二又再次折返。对着刘毅这边喊道。庚子皱了皱眉头,这个宝应酒楼的人好生不懂规矩,他起身走向小二的那边道:“方才不是已经说了不用你伺候吗?莫不是嫌赏银不够?”刚才庚子打发小二走的时候,给了他一两赏银,这可是让小二喜笑颜开,欢天喜地的退下去了。不过现在他又折返回来,自然引起了庚子的不满。小二连忙告罪道:“大爷,瞧您说的哪里的话,小的哪里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打扰大爷的清静。确实是有事情禀告大爷,我们东主想和大爷见一见。”
庚子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你们东主?没看见我家将,我家公子正喝的高兴吗?不见。”刘毅却已经是将二人的对话听的清清楚楚,他知道庚子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既然是穿着便装,还是低调一点的好,宝应酒楼作为宝应县最大的酒楼,其东主肯定也是宝应县地头蛇般的存在,对于这些人,庚子肯定是不想让他们上来打扰将军的。刘毅想了想对庚子说道:“算了,你让他们东主上来吧,没什么大关系。”
听见刘毅发话,庚子自然不能横加阻拦,他对小二说道:“既然我家公子发话,那就请你们东主上来见一见吧。”小二答应了一声,立刻飞快的跑下楼,前去通报了。不一会,一个身材偏瘦,个头不高的中年人上了二楼,他穿着深褐色的大袖袍,上面用银丝绣着镂空木槿花的图案,头上戴着六合一统帽,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很有钱的富商。大明的帽子种类繁多,但也比较讲究,比如读书人就喜欢戴平定四方巾,而做生意的就喜欢戴六合一统帽。
刘毅阅人无数,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个东主很有实力,穿着这身衣服,还开着这么大的酒楼,其势力在宝应县应当是首屈一指,恐怕说话比官府还好使。既然自己已经是漕运协同,而扬州也是漕运的重要关口,那么认识几个当地的地头蛇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些事情军队直接插手不方便,让地头蛇去摆平那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