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说也无妨,本督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谁不爱银子呢,银子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没有银子那是寸步难行,既然阮星会长来了,我就求你办一件事情。”王先通说道。“何来一个求字,总督大人但讲无妨。”刘毅严肃道。
“本督手下的官员和兵丁就剩下这么点人,也跟了本督不少年了,你说的全部裁撤我没有意见,可是安家银的事情能不能再考虑考虑,不是多要银子,安家银什么的其实不重要。他们很多人在这里并无一技之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王先通诚恳的说道。
刘毅旋即明白了王先通的用意,与其给这些人一笔钱,倒不如在徽商总会的带动下在淮安附近,或者是漕运的各个关口给他们找个能赚银子的营生,也不用多,最起码能保证他们的生活,官员多少还有些门路,那些值守的兵丁,肯定已经有多个月没有发饷了,这样他们家里的日子肯定是非常难捱。既然自己接管了整个漕运,那么对于这些裁撤人员的生活保障确实要上上心,要不然做那种过河拆桥的事情终归要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刘毅对王先通道:“总督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和阮星会长商议,比如在河段沿岸开设一些商铺,或者让这些兵丁参与到船运的事务当中来,总之给他们一份工钱,安家银这一方面也不少了他们的,毕竟也在漕运衙门干了这么些年,这些事情我都明白。请总督大人放心,我一定安排妥帖。”
王先通抱拳道:“刘大人高义,如此,我就代漕运衙门上下近千人多谢刘大人了。”刘毅立刻回礼道:“哪里的话,是下官应当感谢总督大人才对,如此,漕运事务已定,下官一颗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了。”
二人的谈话一直进行到天亮,虽然是一夜无眠,可是刘毅的心中一点困意也没有,不错,这次出来非常顺利,可谓是开门红,不仅将漕运的事情顺利敲定,还得了一个学术大家。那么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下面就是要进行第二个任务了,可是要找一个文学大家谈何容易。而且这个文学大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做八股文的人,而是要成为新军报纸奠基人的人。这难度可大了。
刘毅打开了书房的门,王先通将刘毅送出了书房。既然两人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下一步就是要着手实施了,两人约定好,三日后,新军的人马将会接管漕运衙门,到时候搬迁等一系列事宜由刘毅手下大将陶宗来完成,王先通负责的是安抚目前现存官员和兵丁的人心,并且宣讲新的政策,而阮星将会被刘毅留在这里协助王先通做好安抚事宜,还有随船的徽商总会人员会进入淮安城内,进一步拓展徽商总会的业务,协助被裁撤人员的安置。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刘毅对王先通施礼告辞,王先通随口问道:“不知刘协同还要去往何处?”刘毅听王先通发问,突然想到,这王先通是王学的传人,那么会不会认识一些大文学家,而且能跟王学门人走到一起去的,想必价值观方面应当差不多,不知道王先通能不能给自己引荐一二,如果有这么一条路子,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刘毅连忙说道:“总督大人,正如我们所讨论的那样,新军的建设不仅仅要靠武力,还需要用文,所以最近我正在寻找一些文学大家来充实新军的文化体系,不知道总督大人是否认识这样的文学大家。”王先通奇怪的问刘毅道:“难道你的治下都没有文采出众的人吗?”
刘毅摇摇头道:“不是没有,而是不太符合要求。”王先通道:“要求?难道文学大家还需要什么要求吗?”刘毅回答道:“那倒不是,只是下官所寻找的文学大家不是普通的文学大家,即便是李白来了也不符合要求,下官需要的是胸怀天下,针砭时弊,言辞犀利,思想个性的文学大家。但是不能愤世嫉俗,满是怨言。”这下王先通犯了难,这是什么要求,针砭时弊,言辞犀利,这些说的不就是一些太学的儒生吗?他们往往会有一些狂放之言,比如明中期的大礼议不就是这帮人搞出来的吗?王先通想了想,这刘毅提出的要求好生奇怪,在王先通心中,这些人就相当于后世的愤青,喜欢抨击朝政,可是话说回来,这些人当中侃侃而谈之辈不少,但要说是大家,恐怕还差得远,想要找到如此品性的大家还真是一件难事,怪不得说李白来了也不行,李白的狂放是一种对朝政不满的表达,但是真要他出来做事却弄得一塌糊涂,最后竟然给叛军做幕僚,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所以这样的人刘毅不需要,刘毅内心需要实际一点的,想找一个报纸的主编,此人对时政一定要了解,并且能写出一针见血的观点,比如陈独秀先生,李大钊先生就很好。可是现在是大明,到哪里去找陈独秀,李大钊呢?
王先通对刘毅说道:“这样的人好像本督也不认识,但是本督有一个意见。”刘毅谦虚道:“下官洗耳恭听。”“刘协同不妨去苏南找一找,其一,苏南是大明目前文人的圣地,你也知道,东林的起源就是苏南,所以那边的文学氛围比较浓厚。你既然作为安庆卫的指挥使,想必也没少跟苏南一带打交道,对于那边的情况恐怕比我还要熟悉。其二,苏南作为曾经的一个比较开放的窗口,又是临海,经常会有西学传入,朝中许多颇有西学渊源的官员基本上都出身苏南,这样一来,苏南文学的派别很多,也有的观点比较新颖开放。虽然本督不太清楚你究竟是为什么要找这么一号人物,但是本督猜测恐怕你是想给新军找一个陈琳吧。”
王先通一针见血,倒是将刘毅震惊的目瞪口呆,他是怎么看出自己的用意的,没错,他就是要找一个陈琳一般的人物,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震惊天下,流传百世。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如获至宝,直接将所有的军国文书全部交给陈琳编写,说白了,陈琳就是曹操的宣传部长,而刘毅如今需要的正是一个宣传部长一样的人才。成为新军的喉舌,引导舆论,为新军发声。同时启动新军强大的军事机器,掀起舆论宣传战,这样才能跟东林那帮人抗衡。不至于被别人口诛笔伐,失去天下人心。要让百姓都认识到,新军才是做实事的,而东林那帮人不仅不会做事,而且只会拖别人后腿。
刘毅的表情有些尴尬,王先通知道,自己肯定是说对了,有些话不能再深入往下说,这个刘毅还这么年轻,心思竟然如此缜密,假以时日,他的成就一定会震惊天下。王先通笑笑道:“这个人本督确实没有头绪,这样吧,本督再继续想一想,你也去苏南看一看,如果本督想起来了再给你一个回音,你看可好?”
“既如此,就多谢总督大人了。”刘毅施礼道。
迈出了总督衙门的大门,刘毅长吁了一口气,这一次事情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既然王先通提议自己先去苏南再走上一趟,自己就先听他的意见前去看看吧,不过他有一点说的对,自己找的是一个具有新文化思潮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腐儒,这样的人一般沿海居多,毕竟见多才能识广,跟西洋人打交道多的话自然会有不同的文化产生冲击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