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陛下,容老臣说两句话吧。”一个声音传来,崇祯猛然抬头,只见周延儒上前一步躬身请示。温体仁心中一拎,这个老东西关键时候出来说什么话?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自己的人已经将气氛带动起来,没看见皇上已经陷入两难了吗?自己不提不代表圣上不会问,只要崇祯开口问内阁的意见,自己便可以一锤定音。这就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如果自己先提,别人会以为堂堂次辅竟然要落井下石坑害孙承宗,这会让人想到朝堂派系,纵然将孙承宗下狱,也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可是皇帝问那就不一样,城外流民的事情已经让周延儒减分,皇帝十有八九要询问自己这个次辅。如果自己回答孙承宗有罪,则百官不服也得服。孙党一倒,明面上的周延儒可就好对付多了。

官场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周延儒虽然连连犯糊涂,可是既然能做到内阁首辅,也是有大本事的人。怎么会连这一点都看不透。周延儒知道,孙承宗跟自己也不是一派的,干掉孙承宗对自己也有好处,可是不是现在,王永光和曹于汴都是温体仁的人,别人不知道,内阁还会有人不知道吗?摆明着这两人是受了温体仁的指示,当先锋出面扳倒孙承宗。孙承宗一倒不要紧,自己现在的实力可跟温体仁不能抗衡,这个混蛋在背后阴了自己几次,现在自己在圣上心目中的印象一定非常不好,不说自己是一个奸佞,也算一个庸臣。那自己这个首辅的位子怎么能坐得稳,一旦孙承宗那一派的人马被温体仁的人填充,自己可就危险了,虽然不想救孙承宗,可是这个时候不能不出手。

崇祯在龙椅上开口道:“爱卿有什么话就直说吧。”“陛下,臣以为孙阁老请辞可以理解,陛下也可以同意孙阁老的辞呈。”周延儒不慌不忙道,他早已经有了腹案,所以显得胸有成竹。温体仁在一边连杀了他的心都有,这个老东西关键时候出来搅局。

崇祯来了精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周延儒朗声道:“孙阁老乃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德高望重。本身就是万历三十二年的榜眼,又是先皇帝师。此为文治。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熊廷弼罢官,天启二年孙阁老自请督师辽东,谁不知道辽东是个烂摊子,可是孙阁老义无反顾奔赴前线,主政辽东期间建虏倦伏,不敢用兵。随后来因被阉党陷害罢官,但在己巳之变中临危受命,督战京师,力挽狂澜。此为武功。从万历年直到今日,阁老一直奋战在前线,古稀之年啊,圣上,诸位,古稀之年执剑杀敌,试问朝中有谁能做到?有谁!如此肱股之臣乃是大明之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要因为一次败仗就将前面的功劳全部抹杀吗?本官作为当朝首辅认为此举大为不妥,律法也要容情,阁老请辞已经是罢官,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孙阁老留下最后的颜面和尊严吗?”

满朝文武被周延儒的话说的无地自容,没错,都快入土的人了,罢官已经是晚节不保的惩罚了。何必赶尽杀绝呢,中原讲究的就是中庸,凡事要留一线啊。

卢象升亦是非常惊讶,今天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周延儒不是一直跟孙承宗不对付吗?怎么今日为孙承宗说起话来了。卢象升作为三品的北直隶按察使,毕竟没有在京师待过,就算他是京师的三品官依然也进入不了权力的核心,所以对于周延儒和温体仁的首辅之争卢象升不了解也是正常。

周延儒一发话,温体仁顿觉大事不妙,这个老狐狸,摆明了是要保孙承宗,放他一马。虽然周延儒的动机也不纯,但是不管怎么样终究是为了对付自己。看来今天自己的如意算盘是要落空了,毕竟周延儒是当朝首辅,明面上还是要压他温体仁一头,只要崇祯没有宣布罢免周延儒,那他就是大明的群臣之首,他带头给孙承宗讲和,这在京的五品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转变风向,孙承宗只能放在以后了,不过他这次被免官,十有八九是要回高阳老家。一个在野的孙承宗虽然依然有很大的能量,不过毕竟远离权力中心,威胁也没有那么大了,不过没能斩草除根也是一大遗憾。也罢,还是先料理了周延儒这个老狐狸再说,有他挡在自己身前,自己很多本事都没有用武之地。他才是自己最大的绊脚石。不过周延儒也嘚瑟不了许久了,圣上心中已经生出不满,只要再添上几把火,不愁他不倒。

周延儒的感情牌起到了很大的效果,或者说引起了官场上的共情。何为官场共情,那是官员们中间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秘密,封建时代的立法为何总是要留下一些漏洞,正是因为这些制定律法的人总是觉得风水轮流转,也许他自己立下的法过了多年后应验到自己的身上,或者是应验到自己的后代身上,所以才故意设下一些漏洞。那孙承宗的遭遇也是一样,如果一个这样的三朝元老最终都免不了这么悲惨的结局的话,那岂不是人人自危?对他赶尽杀绝,难保以后自己不会遇到这样的事,到时候又有谁来为自己说情呢?最重要的是孙承宗接手的是辽东,这个地方可没有一个人认为是肥差,如果接了烫手山芋的人都不得善终的话,以后圣上有艰难的任务分派下来,又有谁愿意去做呢?

这对崇祯同样是这个道理,孙承宗在古稀之年勇敢的承担起了辽东的大任,虽然失败了,可是也不能整治的太过火,避免百官升起兔死狐悲的心绪。那样以后就没有人敢为自己办事了。周延儒今天倒是没有糊涂,知道保孙承宗一手,免得太难看。

崇祯瞧了瞧百官的神色,明显很多人都已经被周延儒说动。也好,既然周延儒给自己打了台阶,正好可以借坡下驴。“诸位臣工,朕以为首辅说的也很有道理,不知道诸位的看法如何?”崇祯轻描淡写的问道。说是轻描淡写,可是朝堂之上怎么会有无意义的话,皇上觉得首辅大人说的有道理,说明皇上是支持首辅大人的。那还想什么想,站出来支持就对了。并不是每个人的眼光都像曹于汴和王永光那样毒辣,一眼就能看穿内阁的本质。很多人还是觉得周延儒是首辅,自然应该跟着首辅走。

果然,毕自严,刘廷元,乔允升等人纷纷出列,连带着工部,刑部,户部的一大票官员全部出列,朝堂上的保孙派一下子就占据了不小的人数优势,众人一齐躬身道:“臣附首辅议!”一旁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先前卢象升抢先为孙承宗辩护,但是遭到了王永光的反击。徐光启幸亏是忍了一手。朝堂辩论也是讲究一个顺序,低等官员对低等官员,高等官员对高等官员。卢象升三品就引出了王永光这个一品,那就意味着自己将要面对的对手比王永光还要难对付,所以自己没有先开口万分正确,这股气要憋住,留给幕后的大员才行,这个人不是温体仁还能是谁?可是没想到还没等徐光启出招,周延儒竟然抢先一步站了出来,徐光启也是内阁成员,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周延儒的动机,虽然他并不是出于好心,但是不管怎么说做了一件好事,有周延儒压制温体仁一手,基本上就胜券在握了。自己也不用煞费苦心跟温体仁斗嘴皮子了,只要一锤定音便好。

大明一六一九》小说在线阅读_第7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瑾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一六一九第7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