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崇祯一拍龙椅上的扶手,怒喝道:“朕问你们话呢?都哑巴了吗,城外什么灾民,哪里来的灾民?”毕自严知道这件事情如今隐瞒已经没有必要了,就算是周延儒不让自己说自己也必须要说出来了,真要是圣上雷霆震怒将自己撤职那也是自己倒霉,可是不说的下场更惨。毕自严出列道:“圣上,臣有本奏。”周延儒一看毕自严出列,知道大事不妙,可是现在他也不能插话,只能听毕自严先解释一番。

“哼,亏你还知道说话,不管是什么灾民,你户部终归是主管。”崇祯说道。当下毕自严便将京师外有三十万流民的事情和盘托出,并且将这些流民的来历也是一一解释清楚,崇祯先是吃惊,然后是同情,最后是愤怒,没想到就在天子脚下竟然有这么多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关键是已经这么长时间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跟他汇报,户部不说,内阁竟然也不说,骆养性的锦衣卫看来也没有将此事上报。崇祯哪里知道,不是锦衣卫不报,而是周延儒找了骆养性,要他把这个消息压一压,给内阁一点时间解决此事。谁能想到卢象升会这么快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想了,崇祯震怒,要求户部和内阁立刻妥善解决此事。崇祯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流民不是不可以有,要想杜绝流民不可能,不论是水灾旱灾还是兵灾,总会有人失去家园,可是京师不能有流民,京师是天下的中心,也是各国使节驻扎的地方,更是他朱由检的家门口,家门口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自己竟然解决不好,这会给天下人什么印象,不是变相的说自己是个废物吗?同时他对周延儒的不满已经上升到顶点,这个首辅三番五次的做出错误的决策,他还能不能继续干下去了?

就在大家正在激烈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孙承宗猛然站了出来道:“陛下,老臣请辞!”

大殿上只传来了孙承宗铿锵有力的声音,虽然崇祯昨天已经和孙承宗单独谈过,多少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但是在这个时候孙承宗请辞还是让崇祯皇帝一惊。不是因为别的,从法理上来说,孙承宗确实是指挥不力,吃了败仗,无论如何这个辽东督师的位子是不应该让他再担任下去了,可是话说回来,崇祯也很担心,如果真的让孙承宗从辽东督师的位置上离开,那么谁可以顶上去。崇祯是一个非常爱惜脸面的人,这次的失败由孙承宗来承担,那么下一次呢,如果这一次孙承宗走了,朝廷再派人去接任,出了问题的话岂不是天下百姓要将责任全部算在自己的头上。便若现在城外的数十万流民一样,天下百姓不会想这是因为辽东战事引发的连锁反应,他们只会认为是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不合格,自己治下的朝廷不合格,这才弄得民不聊生。

崇祯下意识的接口道:“阁老,你要请辞?”孙承宗已经摘下了头上的乌纱,放在地上,然后缓缓拜下。孙承宗知道,朝堂上的争论不会有结果,什么大朝议,不过是需要有一个人来为这件事情负责罢了。不管有没有大朝议,孙承宗都已经准备好了对此事负责。所以请辞应该是最体面的结局了。对皇上,对辽东军剩下来的将士们都可以有个交代。

“陛下,臣有本奏。”文官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立刻将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去。发言的正是天官王永光。王永光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待了很久的,在几年前,特别是整治袁崇焕的时候他还是颇有发言权的,在官员们当中也有不小的威信,门生故吏也不少。可是在袁崇焕事件之后,韩爌请辞,周延儒和温体仁相继上台,王永光的权力便小了许多,皆是因为周延儒和温体仁根本就不是按照套路出牌的人。虽然吏部尚书是王永光,但是上面有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压着,根本就不像韩爌一样,秉公执法,该怎么办怎么办,内阁不干涉吏部的权力,可是周延儒和温体仁怎么可能放过吏部这个肥肉。那可是能掌握三品以下官员升迁调动的要害部门,这么大的权力凭什么让王永光得到。所以随着首辅和次辅不断的介入,王永光的权力那是越来越小,渐渐的被边缘化。

不过王永光也是个厉害的人物,要不然怎么会在清查阉党的时候依然屹立不倒,皆是因为他这个人看风向特别准。别看周延儒和温体仁插手他吏部的事情,他不但不生气,反而不断的向两人靠拢,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能和两人抗衡,如果不能力敌,那就只能投靠,自己才能在这朝堂之上继续顺风顺水,牢牢占据天官的位置。

不过王永光也是留了个心眼,敏锐的察觉到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不和,所以在这两人之间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不能不说,王永光是个人才,看人神准,王永光立刻就攀上了温体仁的大腿,他知道,未来的朝堂一定是属于温体仁的,因为温体仁比周延儒还要阴,还要狠。

既然和温体仁成为了一派,那自然要发挥一点作用。所以他立即站了出来。既然是大朝议,崇祯不可能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能点点头同意王永光发言。王永光立刻躬身道:“陛下,臣虽和孙阁老平级,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仅仅凭借请辞就可以规避律法,那显得大明律也太没有威严了。”

话音刚落,卢象升立刻对他怒目而视,不仅是卢象升,所有支持孙承宗的正直官员都眼色不善的盯着王永光。好一个王永光啊,这时候不拉人一把,竟然还要落井下石。孙阁老是三朝老臣,拖着大半截入土的躯体,以古稀之年征战辽东,虽败,非人之罪,乃战之罪。都已经自己提出辞职了,王永光竟然还跟恶狗一样咬着不放。简直是岂有此理。

温体仁在一边脸色冷峻,但是内心却是暗暗叫好,不错,这个王永光很识时务,知道自己跳出来打前站,孙承宗一党绝对不能便宜了他们,周延儒是自己在明面上的绊脚石,孙承宗就是暗地里的钉子,想要做到跟魏忠贤一样权倾天下,这两个人都必须一网打尽。自己的位子才能坐得稳。王永光突然出头,也有不少手下的铁杆嫡系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出现了对孙承宗极为不利的局面,卢象升一个人虽然为孙承宗发声,但是无奈,势单力孤,支持孙承宗的清流官员级别普遍不高,所以既然御史台的曹于汴和吏部的王永光出面弹劾,一时半会还真的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崇祯犯了难,这怎么办?崇祯在这一刻才意识到,不能将孙承宗往死里整,因为牵扯的关系太多,而自己在辽东的这场战事中表现的也并不好,孙承宗若是真的被问罪,天下人会怎么想,特别要是将派遣援兵时候发生的事情扯出来,自己更是脸上无光。前有袁崇焕,后有孙承宗,辽东本就是一个烫手山芋,有人去接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将辽东督师全部都判有罪,那以后谁来主政辽东,谁又愿意去主政辽东?难道要让刘毅去吗?毕竟只有他的新军能在和八旗军的对战中取得优势。可是一旦他坐大,谁来制衡他。城外还有三十万流民,怎么烦心事一股脑的全部涌过来了。崇祯感觉心脏跳动的速度急剧加快,心中郁闷至极。

大明一六一九》小说在线阅读_第7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瑾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一六一九第7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