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大人,下官说句话,他也是一片为国之心,虽说有些事情做的欠妥,但是毕竟是为了平定叛乱,再说民团制度不是已经放开,多一些人马也是能理解的。”
“一派胡言,民团?那是民团吗?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但是大家都不傻,他这么做置圣上于何地,置朝廷于何地,就算是有功也不能掩饰过。”
正在争论着,众人一眼就看见了小跑过来的王承恩,周延儒立刻收起怒色,转眼就笑眯眯的说道:“不知王公公这么着急是去办什么事啊?”
对王承恩,这帮内阁的大臣还是分外客气的,虽说魏忠贤的阉党已经没有了,但是不管有没有阉党,这数千年来的礼仪不能变,在内心里,文臣是绝对瞧不上这些宦官的,但是不能不说跟宦官搞好关系有时候自己是受益无穷,这些个宦官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不管是第一手的消息,还是要给皇帝旁敲侧击带个话,都少不了这些宦官相助,所以不管他们有没有权势,只要是皇帝身边的,那就搞好关系,说不定哪天就能用着。
周延儒等人当然是深谙此道,所以王承恩一出现,周延儒便有此问。剩下的大臣们也是对王承恩拱拱手打个招呼。王承恩有些吃惊,怎么这群人都没走,难道他们知道皇帝要召见他们?王承恩立刻上前道:“首辅大人,次辅大人,诸位阁老,陛下在养心殿有请诸位。”
周延儒和大臣们对望一眼,“果然不出老夫所料,看来圣上心里也是不舒服着呢,好,这次咱们就将这件事情好好说道说道。让圣上心里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众人一起往养心殿的方向走去,王承恩连忙唤过身边的一个小黄门,对他耳语几句,小黄门立刻从跑远,从午门出去直奔东厂的方向,看样子是去请曹化淳了。
王承恩带着众人不一会就返回了养心殿,路上,王承恩想开口问问究竟早朝上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王承恩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反正到了养心殿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吗,何必多此一举呢?
众人抬脚迈入了养心殿,崇祯有些诧异,“你们怎么来的这么快?”王承恩立刻上前一步回答道:“陛下,诸位阁老在太和殿并未离开,所以来的快了些。”
崇祯抬起头,放下了手中正在批阅奏折的朱笔,将奏折合上,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道:“都坐吧,你们倒是精明,知道朕要传召似的。”众人笑笑并未答话,等待着崇祯先发话。崇祯又问王承恩道:“曹化淳呢?通知了吗?”
“哦,启禀万岁,奴婢已经派人去请了,一会就到。”王承恩回答道。崇祯点点头,对周延儒等人说道:“等一下东厂厂督曹化淳吧,他一会就到。”“是,陛下。”众人表面上躬身施礼,但是心底里却暗暗震惊,陛下怎么将曹化淳给叫来了?内廷不得干政不是早就立下的规矩吗,怎么崇祯这时候要自己破坏这个规矩,叫东厂来是要做什么,就算是如此也应该叫骆养性来才是啊,难道皇上要重新将东厂扶正吗?这些话众人也只是放在心里想想,并没有人敢说出来,崇祯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深意。
不一会,急匆匆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王承恩去门口看看,便传来了声音。“哎呀,快,快进去,你怎么才来。”“陛下没等急吧,咱家也没想到陛下这么着急见。”“快别说了,进去请安吧。”“好。”
一个穿着棕色曳撒,带着翼善冠的太监身披黑色大氅,迈步进来纳头便拜,“奴婢曹化淳叩见五皇陛下。”“曹大伴,起来答话吧,今天叫你来是有一件事要你们东厂去做。你先耐心听着。”崇祯说道。
曹化淳起身看见内阁的成员都在,立刻小心翼翼答道:“奴婢遵旨。”
众人坐定,崇祯便开口了,“诸位爱卿,有些事情在大堂之上不便说出,诸位可知道朕叫你们来是为了什么?”现在跟大堂上的情况截然不同,大堂上那么多人在,谁先发言谁倒霉,可是现在是开小会,皇帝发问,这就是给大家一个抢答的机会,谁先答出来谁在皇帝心目中的睿智形象就会加分。这是个好机会。
周延儒刚想起身,一个人影却以比他快的多的速度站了起来,不是温体仁还能是谁?“陛下,微臣猜想一定是为了新军的事情。”崇祯一言不发,等着温体仁接着往下说。
温体仁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陛下,微臣弹劾新军违制。”周延儒在一边冷笑了一声,温体仁这个蠢货,还想跟自己斗,自己可是揣摩圣意的高手,陛下都将曹化淳给叫来了,摆明了是想要东厂介入到这件事情里面来,自成祖设立东厂以来,哪次东厂参与的不是惊天大案,圣上摆明了要严办,这时候不捅孙承宗一刀将他彻底整下台,还等到何时。
周延儒立刻起身道:“陛下,臣有本奏,次辅所说违制臣以为不妥,应当修正为图谋不轨,且孙承宗亦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若不是他建议大力发展新军,怎么会有如今的局面,臣建议立刻停止新军粮饷,裁撤新军,等辽东战役结束之后不论结果如何将孙承宗和刘毅等人抓捕问罪。”
温体仁的心中都要乐开了花,周延儒啊周延儒,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温体仁没想到自己抛了个饵,周延儒这么快就咬上钩了。新军这个东西用好了是一把好刀,又不好可能会砍到自己的手,从目前的形势和崇祯的态度来看崇祯内心肯定是极度矛盾,诚然,新军的规模有点夸张了,要不是余大成报告,他们都不知道竟然都秘密整出来一支水师,这是何等恐怖的力量,这些大臣不是傻子,步兵一抓一大把,可是一艘水师的战舰要耗费多少两银子大家心里也有个数,就靠着朝廷接济的那点银子,买刀枪都不够,还打造战舰,那么很明显,刘毅在安庆卫肯定是使了什么手段,弄到了银子,而且大力扩军,虽然就余大成奏折中提到的这个规模其实也不算大,万把人能成的了什么气候,但是这个先例不能开,现在不行不意味着以后不行,他们战斗力强悍,要是私自扩军的口子一开,到时候有个三万五万的,朝廷就控制不住了,但是现在直接将新军全盘否定,扣上个谋反的帽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人家刚刚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你转眼就卸磨杀驴,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崇祯,那不是昏君是什么?而且新军万一本来没反,被逼反了怎么办,要是他们缩回南直隶事情就棘手了,温体仁知道新军不是东江军,数千新军就敢跟满蒙十万兵马硬抗,虽然差点被歼灭,但是一万人的新军能不能挡住十万满蒙大军还真不好说,要是换成明军,恐怕要将九边的精锐全部调过去才行。这要打到猴年马月?所以安抚为上,温水煮青蛙,用温和的手段慢慢收拾他们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