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督师?督师?”更多的疑问声传来。小旗官的脑子一个激灵,是啊,督师,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像袁督师,这眼睛,这鼻梁,这脸上的棱角,活脱脱就是一个年轻版本的袁崇焕啊。只是,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跟袁督师长得这么像。当年袁督师被押解到京师受刑。辽东军全军将士都是忿忿不平,这样一个大忠臣,为什么朝廷就非要置他于死地。不仅要对他下手,还要叫他全家连坐。关于袁崇焕的家人,在辽东军中一直流传着两个说法,一个是袁崇焕的家人已经被流放海南,总之是远离中原了。另一种更加骇人,说是他们在流放的途中被袁崇焕以前的仇家截杀,最后也是尸骨无存,就这么从人世间消失了。不管是哪种说法,他们的结局都不好。所以将士们心中深感遗憾和惋惜。但是现在,怎么会凭空冒出来这么个年轻人。袁督师有个儿子叫袁承志他们是知道的。不过他很少在军中抛头露面,而且那时候还小,一个小孩子而已。后来长成为少年,也没有直接在参军,所以大家对袁承志是知道其人,但是并不熟悉。可是袁督师的家人不是都已经遭遇不幸了吗?难道说?

正在大家疑惑的时候,袁承志开口了,“各位兄长,我尚未到弱冠之年,所以斗胆叫诸位一声兄长。想必大家看到我这张脸,肯定会联想到一个人。不错,你们的想法是对的,诸位兄长也都听说过我的名字,我就是袁崇焕袁督师的儿子,袁!承!志!”

“嚯!”下面传来了一大片的惊呼,袁承志竟然这么痛快的承认了。且不说他的身份让大家震惊,更让大家吃惊的是他怎么会在这里,袁承志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朝廷的钦犯啊,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家的眼前,难道他不怕锦衣卫来抓他吗?还有他是怎么逃出来的?众人脸上的表情在震惊和疑惑之间不断转换。

“诸位兄长,可能你们都很惊讶,怎么会在这里碰到我。不错,我逃出来了,父亲冤死,如果我不能将那些害死的父亲的人绳之以法,给父亲一个交代,我就不配做袁崇焕的儿子。父亲在世时,时常教导我,人要行得正,坐得直。我铭记于心,诸位兄长扪心自问,父亲在世时对大家可有任何亏欠?父亲不过是希望诸位兄长能守辽东这一方平安,还大明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诸位,投降金兵,怎能对得起九泉之下尚不能瞑目的袁督师?”袁承志有些动情的说道,这不是他准备好的台词,而是真实的感情流露。

士兵们听见了袁承志的话,羞愧的满脸通红。他们一个个低下了头颅,是啊,公子说的对,袁督师一手打造了这支关宁军,可是袁督师这才死几年,自己本来还是跟金兵血战到底的大明将士,怎么一转眼,就成了为虎作伥的千古罪人了呢?直到这时,大家才真真正正的认识到了自己如果选择跟金兵一条道走到黑那才是遗臭万年。会遭到全天下的唾骂。

“诸位兄长,父亲已逝,可是我还在,我会用我的这双眼睛看着诸位,我会用我的眼睛代替我的父亲,代替袁督师看着诸位,切不可做大明的罪人啊。父亲常说,人首先要对的起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良心。兄长们,摸摸自己的良心,你们还是大明的军人吗?你们还是当年袁督师麾下英勇善战的关宁军吗?你们还是一炮打死奴酋,受到万民称赞的辽东子弟吗?”袁承志含着泪水,拷问着将士们的心灵。

小旗官承受不住内心的折磨,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吼道:“公子,我们错了!我们对不起袁督师!我们有罪啊!呜呜呜。。。”不仅是他,将士们都受到了良心的鞭笞,他们全部呜咽着请罪。黑压压的人群翻身跪倒,一时间全军拜伏恸哭,仿佛站在台上的不是袁承志,而是死而复生的袁崇焕,袁督师。袁崇焕在关宁军中积威甚重,本来关宁军就是他一手打造的军队。这些士兵仿佛就是他的弟弟,他的儿子一般,平时袁崇焕也从没有亏待过大家,就算是散尽家财,甚至找地主老财借钱,也要保证士兵们的军饷。而且在袁崇焕主政时,他们的军饷基本没有用被克扣过,应该说袁督师对他们做到了仁至义尽,可是他们就是这么报答对他们恩重如山的袁督师的吗?

袁承志走下了点将台,走到了将士们中间,将方才说话的小旗官扶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老哥,我是袁督师的儿子,建虏尚未走远,难保他们不会卷土重来,我决意死守锦州城,宁锦防线是父亲一手创立的,我不能给他丢脸。”

小旗官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泪痕,面色一正,单膝跪在袁承志面前,将双手抱拳,高高的举过头顶,用尽平生最大的力气狂吼道:“小人无能,愿意追随公子守城!”四千关宁军齐刷刷的起身,然后单膝跪下抱拳吼道:“小人王有庆,小人孔二宝,小人。。。愿追随公子守城!愿追随公子守城!愿追随公子守城!”

“好!好!好!”袁承志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推金山倒玉柱翻身跪倒,对着四千关宁军将士磕头道:“诸位兄长高义,请受小弟一拜!”

全军将士一愣,随即拜下,“不敢受公子礼,我等肝脑涂地,以报督师知遇之恩!”

空地的角落处,闻声而来的成康一边捋须一边轻摇羽扇,同时看着场中的这一幕。不禁点点头喃喃自语道:“孺子可教也,不错,承志这孩子,将来的出息绝对不低于他父亲。”

“哈哈哈,阁老,这可不得了了啊。”宁远城府衙中传来了程仲爽朗的笑声。城外的战事已经结束。皇太极被刘毅的神威烈水枪削掉了半个耳朵,而且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标志,他的嘴角一直到耳朵根被刘毅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当场失血过多昏迷。不过好在皇太极常年保持着习武的状态,虽然失血昏迷,但是因为被黑甲武士们抢救及时。又得到了军中汉人医士的救治,性命无忧,可是伤口虽然是缝合了,不过会永远的留下一道难看的疤痕,而且失去的半只耳朵也永远不可能找回来了。皇太极的面相算是破了。再也不是那个看上去英武不凡的大汗了。因为麻丨醉丨药物的影响,皇太极又再度陷入昏迷,而在皇太极醒来之前。金兵不敢有任何动作,满蒙联军只能是立刻收缩到望海台一线,离宁远城远远的。

他们是真怕了,是真的被刘毅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给吓破了胆。特别是蒙古军,就没见过这么打仗的,暂且不说明军的新战术,光是刘毅带着四千骑兵就敢硬撼数万满蒙铁骑的胆气就让人不寒而栗,这不是明军,这是一群疯子,一群实实在在的疯子。

满蒙联军既然后撤,那么打扫战场的机会可就留给了宁远城的守军。这下可是不得了啊。自从上次皇太极领兵入关之后,虽然是被各路勤王兵马和游弋军击败。但是他们给大明朝廷留下了严重的心里阴影。上至崇祯皇帝,下到平民百姓,谁都不愿意再来一次己巳之变。所以为了激发大明军队抗击金兵的积极性,当时孙承宗和韩爌一起联名给崇祯上了折子,就是确立军功制度。其实大明不是没有军功制度,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人头记功的制度。不过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明的敌人都是蒙古,所以原来的制度是以斩获蒙古军的首级记功。举个例子,如果一名士兵杀死一名蒙古军,并且取得他的首级,那么就可以官升一级,并且官兵不分,假如你是一个普通军士,那么斩获一个蒙古兵首级可以升为小旗,小旗可以升为总旗,以此类推。但是到了明朝中期,随着草原越来越衰败,并不像以前一样是统一的政权。蒙古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反而越来越退化,变得大不如前,除非是偷袭,否则再跟明军的成规模的战役当中那是败多胜少。这种军功制度便被渐渐的束之高阁。

大明一六一九》小说在线阅读_第6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瑾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一六一九第6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