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还紧张吗?”战壕中,天雄军的火铳兵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李福拍了拍身边谢嗣峰的肩膀,已经不同于上次作战的紧张,经过这段时间的恢复,天雄军剩下的战士们在气势上已经脱胎换骨,身边战友惨死的情景深深的映在了他们的脑海中。自己想救却救不了他们,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在自己的眼前。那怎么样才能救他们呢?卢象升给出了答案,在天雄军在宁远城内休整的几天时间里,卢象升对全军将士做了几次演讲,剖析了宁远城外阻击战的得失,得出了一条结论,想要保护自己和战友的生命,那就必须在敌人的大刀砍到你身上之前将他打死,说白了就是一条,要将自己的技战术水平练到最高,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自己的出手速度比别人快,比别人准,那就能取得胜利。
活下来的士兵们将卢象升的话铭记于心,也包括谢嗣峰自己,是的,卢公说的对,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有能力去保护别人。在这之前一切都是空谈,而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数千天雄军官兵,已经摆脱了初上战场的那种稚气,真正脱胎换骨,成为了老兵。李福明显能感觉到谢嗣峰和周围将士们呼吸上的变化,从一开始刚上战场时的紧张导致大喘气,到现在的平稳呼吸,不错,将士们都成长了。
四千多天雄军除了八百骑兵之外,剩下还有大约一千八百名火铳兵,同样的,长枪兵大约也剩下这么多。毕竟在城外阻击的时候一个双排空心阵里的士兵正好是一分为二,一半火铳兵,一半长枪兵,在面对蒙古军突击的时候没有人退却,所以两个兵种的阵亡人数基本接近,现在剩下的人数也是大约相等。
士兵们紧紧握住手中的火铳,虽然在战壕内不能进行三段击,不过卢象升做了一个比较天才的决定。当时城外的阻击战是蒙古军溃败,所以最后打扫战场是明军做的,卢象升将所有的二六式火铳全部收集了起来,当然很多阵亡士兵的二六式火铳已经损坏,卢象升剔除损坏的部分,将没有损坏的二六式火铳全部配发到火铳兵手中,这样火铳兵可以有一支备用铳,也就是当敌军密集突击堑壕的时候火铳兵可以打上一次连射,不要小看这一轮连射,在极近的距离上,配合青弋军的骑铳和城上的火力,完全有可能将敌军的阵型打崩。
青弋军在北门一带集结,分成两股,在靠近东北角和西北角的地方严阵以待,刘毅将孙德海抽出,暂时调入青弋军指挥一部分骑兵。而天雄军的骑兵则全部交给卢朝晖指挥。大家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就等着满蒙联军杀上来了。
织金龙纛边的令旗挥动,这是给土谢图的信号,土谢图回头看看,咬着牙对身边的蒙古部落首领们说道:“各位都回到自己的部落中吧,这第一阵咱们是非打不可了,皇太极就在后面看着呢,要想拿到宁远城的物资,我们得放点血,皇太极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不会让我们这么便宜就得到那些好处的。”他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又不知道要有多少蒙古勇士死在这宁远城下,宁远就像绞肉机一般,不断的吞噬着生命,早知道自己打进来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当初就不应该那么痛快的答应皇太极。
蒙古骑兵们张弓搭箭,土谢图铿的一声抽出战刀,大吼一声:“雄鹰们,展翅翱翔吧,宁远是我们蒙古的,冲上去,杀死明军!”第一波的冲击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跟青弋军作战,将城外的骑兵打散。从表面上看来,青弋军的战术好像很简单,无非是利用城头上的防御,结合城外的骑兵,对攻城的敌军造成杀伤,让他们不能轻易的搭上云梯攻城,谁能想到在城外一里的地方还有一道战壕呢?
皇太极对来到身边的阿济格和杜度说道:“等到蒙古人跟新军打成一团,不管他们死伤多少,你们两个都从东北和西北切入,抄明军骑兵的后路。”“奴才遵命!”
“豪格,带着两黄旗直接攻城,本汗让佟养性的火炮掩护!”“孩儿遵命!”豪格躬身领命。
“杀!”蒙古大军爆发出巨大的呼喊,他们举着战刀,提起弓箭朝青弋军发动了冲击。青弋军骑士们在孙德海和刘毅的带领下不动如山,默默举起了手中的骑铳,他们不是作为第一波打击火力,等到蒙古骑兵越过战壕,那就是他们射击的时候。
蒙古军队的冲击掀起了大量的尘土,将整个大阵遮蔽,青弋军完全看不清后面金兵的动向,可是借助千里镜,站在城头的卢象升却能比较准确的捕捉到城下金兵大阵的动向。只见在蒙古军出发之后,中军大阵发生了变动,两支人数不少的金兵骑兵队从大阵中分裂而出,一左一右跟在蒙古军的后面发动进攻,卢象升知道,那一定是皇太极派出来冲着东北和西北的青弋军去的马队。他立刻发讯号提示在城下的刘毅。
两支号箭一左一右射出,刘毅立刻明白了,皇太极端的是好算计,看来今天是不干掉自己绝不罢休了,竟然这么给自己面子,可以肯定,蒙古军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加上后面的金兵,皇太极至少拿出了一半以上的兵力对付自己,总人数超过自己十倍,这是想用人数堆死自己啊,好,就让他们的骑海来碰撞自己的火海吧。
佟养性的炮队借着前方骑兵的掩护,继续向前推进,按照一般的交战规则,双方的大炮将在三里之内展开互射,而且很明显,城下的炮队比城上的炮队要占有优势,对方要想集中自己的火炮,是非常难的事情,不过城头的火炮对攻城的部队是巨大的威胁。自己要想办法压制住城头的火力才行。
两黄旗的兵马在豪格的带领下做着最后的攻击准备,他们的队伍中携带了大量的攻城梯,并且皇太极下令砍伐了不少巨木,充当临时的攻城撞木。金兵本来就是骑兵和骑马步兵的混合体,或者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他们的骑兵完全可以充当步兵使用,步兵也可以随时转化成骑兵,这是在大量的作战过程中积累出来的技战术本领,这也是八旗军为什么能在历史上纵横天下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集团。更是集合重甲步兵和重装骑兵为一体的怪物,这样的军队,在当时的条件下,除非是火炮,纯粹的交战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而皇太极到多尔衮,他们都是十分重视火炮的战略家,后期清军的火炮比明军质量更好,数量更多,这才将明军彻底击败,又在后来的一片石灭了大顺。
蒙古军队的战马一开始是小炮前进,尽量保持队形的严整,等接近到三里之后才会发起突击,那也正是城头火炮的射击界限。孙承宗拿着千里镜注视着蒙古军队的动静,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发现战壕,看来等会能让他们栽一个大跟头。
“阁老,三里了!”一名亲兵禀报道。孙承宗对身边的程仲点头道:“威名,开始吧。”“是,阁老。”程仲抱拳道。程仲转身拔出佩刀大吼道:“炮兵听令,瞄准,放!”
轰轰轰,接二连三的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的炮声响起,弹丸直直的砸向三里外的蒙古军大阵,皇太极攻打宁远的战役拉开了帷幕。炮声对于双方将士都是命令,蒙古军队陡然加速,他们狂呼着发动对宁远城下青弋军骑兵的冲击。轰隆,炮弹陆续砸在了蒙古军的骑海当中,漫天的血雾和飞舞的残肢断臂,一条条血胡同在蒙古军大阵中显现,可是这点伤亡对他们算不了什么,经过无数次的被明军炮火打击的经历,蒙古士兵们也免疫了,即便是身边的战友被火炮打的碎裂,他们也能视而不见,反正只要炮弹没有打在自己身上,就要向前冲锋,犹豫的人死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