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凑过去一看,立刻惊道:“孔有德这个混蛋竟然造反了?”众人都是有些惊异,孔有德是毛文龙的部下,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没有牵连他们,反而给他们正常的待遇,后来孙承宗将他们安置在山东应该说朝廷对他们不错了,为什么不思报效反而要造反呢?史可法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关节,虽然孔有德造反是大事,可是成康为什么这么忧心呢?陈宝等人也是疑惑不解?陶宗开口道:“军师,此事重大不错,可是跟咱们新军有什么联系?”
“承志,你可看出其中关节?如果你看出来了,跟几位将军说明一下吧。”成康回头道。“老师,那我斗胆分析一下,不对之处还请老师指正。”自从袁承志跟随成康学习战阵兵法之后,成康有意识的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先让他自己分析一番,有不足的地方成康再补充,这么长时间下来,加上袁承志天资聪颖,成长非常迅速。成康很看好他,一直把他当作闭门大弟子培养,也是给新军的第二代谋士埋下伏笔。
袁承志上前一步道:“诸位将军,老师真正忧心的是大人。大人和吴将军领兵去了京师,现在山东局势告急,按照鸽信所说,山东精兵已经被消灭,余大成剩下的兵马不过是守城罢了,河南兵不堪用,根本阻挡不了东江那帮虎狼之军,那么朝廷会怎么办?”史可法猛地回过味来了:“你是说,朝廷会让已经道京畿的青弋军南下平叛山东?”袁承志点头道:“不错,按照朝中那些人的想法,什么也比不上北直隶的田产庄园重要。而问题的关键是,辽东三路援军已经消失了两路,其中一路还成为了祸害,大人重情重义,一定会去援助孙阁老和卢大人。而朝廷又会让他平叛,试问诸位,大人会怎么选?”
陶宗站出来一步道:“坏了!以我对大人的了解,他的性子恐怕两头都要救。”成康长叹了一口气,“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啊。”史可法彻底明白了,他开口道:“一旦大人选择违抗朝廷命令同时救两头的话,第一是得罪了朝中诸公甚至是圣上,当今这位好猜疑,大人要是这么选的话恐怕日后上面要对他不利啊。第二,青弋军分兵使得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更加分散,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战局不利啊。”
“几位将军,我们剩下的步军军士中还有能骑马的吗?”成康问道,他想如果能凑一些会骑马的步兵,组成队伍,立刻北上山东,支援山东的战役,让刘毅腾出手来专心援助辽东,哪怕此举不是奉旨,也必须要做,总比刘毅直接忤逆圣上的意思强。陶宗和陈宝却摇了摇头,“军师,你知道的,咱们的新军一直都是术业有专攻,将军已经将骑兵全部带走了。步兵兄弟们并没有训练骑马。恐怕...”
“承志,立刻发鸽信通知平户藩,让晋军的水师威胁登莱后方。陶将军,将教导师的三个步兵团组织起来,携带火炮,立刻乘马车北上,将最好的马配给他们拉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最短时间奔赴山东。这样吧,我亲自领兵。承志随我同去。陈将军你镇守太平府。”刘毅交代过,自己不在的时候紧急军情由成康全权做主,兵马统一听他调遣。成康如此布置道。
“军师,山东有我去便可,军师怎能亲自犯险,此事大为不妥。”陶宗说道。成康严肃的说道:“陶将军,本军师明白你的担心,但是此次去山东还有一件要事,非本军师去不可,请陶将军休要再劝。”
陶宗还想再说些什么,毕竟成康是一军的军师,留在后方出谋划策即可,要是出现在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这些留守的将领怎么和刘毅去解释。成康也知道这些将领的担心,但是那件事必须自己去办。他从怀中掏出刘毅给他的金牌,见金牌如见刘毅。众将只得领命而去,大家都知道情况十万火急,没有什么可说的,要立即执行。
这件事情给成康敲响了警钟,也促使了青弋军日后建立如同拿破仑麾下龙骑兵那样的骑马步兵队伍。
“陛下。。。”刘毅刚想开口争辩一番,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争辩的好。崇祯根本不可能了解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或许保住京师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辽东离着自己十万八千里,眼不见心不烦,可是京师就在不久之前受到了一次重创,如果自己是崇祯恐怕也不能接受短期内两次重创的结果吧。可是崇祯不知道的是。。。哎!这要自己怎么说才好,难道告诉他,如果不管辽东,那么金兵每隔两年就会打进关内一次,一直持续到一六四四年你上吊自杀吗?显然这话没法说,但是。。。刘毅的嘴唇动了动。
“咳咳咳,刘将军,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圣上的担心绝不是没有道理的,京师不容有失,本官以为,刘将军当集中精锐护卫京师,平定山东之乱,至于关外,等内部整合好之后再图辽东。”作为首辅的周延儒是知道崇祯的脾气的,看崇祯刚才的意思,分明是已经动了留下新军的心思,这时候如果刘毅不识相的话肯定会触怒龙颜。所以周延儒立刻出来压住了刘毅的话头。周延儒自己就想将刘毅的新军留下,何况崇祯已经表明了心态。
周延儒这么一说,温体仁梁廷栋等人纷纷附议道:“陛下所言甚是,新军兵寡,更不能分散使用,犯兵家大忌,阁老所言老成持重,攘外必先安内,勿复议也。”
众人纷纷表态,自然正中崇祯皇帝下怀,既然群臣支持那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崇祯转头对刘毅说道:“既然周阁老和诸位重臣都是如此意见,朕意已决,刘将军,你立刻领兵前往山东平叛,拱卫京师,务必消灭叛军。”
周延儒见刘毅不动,在一旁出言提醒道:“刘将军,圣上已经下旨,赶紧领旨吧。”刘毅这才反应过来,无奈跪下道:“末将领旨。”
出了养心殿,刘毅一路是闷闷不乐。周延儒等内阁大佬自然是不会去关心刘毅的想法,出了宫门也是一道结伴而行,只有刘毅孤身一人返回城外军营。没想到崇祯这样没有战略眼光,作为皇帝,目光应当放眼全国,怎么能只看着京师这一亩三分地,如果说众臣想让新军拱卫京师可以理解,毕竟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在他们眼中,庄园田产自然比家国社稷重要。可是崇祯呢?崇祯是整个大明帝国的皇帝,如果辽东没了,那么山海关完全裸露在金兵的铁蹄之下,到时候皇太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难道凭借长城防线那一层薄薄的兵力就能拦得住他们?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哼!刘毅这小子,端的不识好歹,阁老和诸位大人都发话了,他还要顶撞,他以为自己是谁?凭借六千骑兵就要以一打二?本兵执掌兵部这么长时间以来,全国兵马的情况也算了解的比较清楚了。不错,新军是很能打,然而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刘毅上次侥幸表现出彩,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连阁老的话都不放在眼里。着实可恶!”众臣一起结伴而行,周延儒提议大家都不要坐马车,就这样走着去内阁,也算是透透气。说话的正是兵部尚书梁廷栋,眼见刘毅有点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意思,他立即在周延儒和温体仁面前表达起自己的不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