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那块榉木板的另一面,居然浅浮雕了这幅果蔬图,而且是“反雕”;也就是说,这块榉木板,其实就是一块果蔬图的雕版。
利用这块榉木板,可以附纸刷出果蔬图木版画!
吴夺猜测,当时暗藏这幅画的人,可能就是个木版画雕刻师。不过,应该不怎么有名,也可能因为雕版和画作内容重复,总之并没有听到这一点。
这块榉木雕版,价值上或许不高,但毕竟是对照原作,一比一精雕,工很细,也是一件不错的艺术品。
“小吴啊,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你这顿饭,得好好请了!”
······
当天晚上,吴夺联系了乐时珍。
不过,吴夺的说法是斟酌过的。
吴夺说的是,这件案上案,并没有拆出什么东西来。不过,自己手上倒是有一幅齐白石的果蔬图,可以交给乐时珍代理出手。
实际上,这么说,两人心照不宣。
乐时珍一听就明白,果蔬图那就是从案上案里头拆出来的;但有些话不明说,对彼此都不是坏事,起码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而那块雕版,吴夺并不准备一起出手。一来同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二来雕版价值并不高,也赚不了几个钱;三来,吴夺有个盘算。
他盘算着可以利用这块雕版,刷印一批果蔬图,到时候可以作为给“鉴宝无双”客户的小礼品。
乐时珍很专业,第二天找到吴夺,签了合同,详细拍了果蔬图的视频和照片,记录了详细数据;并表示尽量减少客户找吴夺看画的次数,他会把关,差不多能成交的才行。
正好罗宇泽临近中午也到了燕京,吴夺中午安排了一下,三人一起吃饭。
罗宇泽和乐时珍倒是挺聊得来。罗宇泽其实也算是一个“古代艺术品经纪”,只不过他是玩着干,也不如乐时珍专业。
席间,乐时珍还提了一个消息,引发了罗宇泽的兴趣。
这个消息涉及到一批货。
这批货是春节前一个外地城市的文物公司开仓放货,结果被津门的一个古玩商一枪打了。
本来,这个津门的古玩商是想放一放这批货,之后再慢慢出手,长流水赚钱。
可是,春节后他的资金链出了大问题,所以现在想转手一起出掉。
比较急,所以价钱方面应该好商量。
这批货一共三十九件,全是明清玉器。
乐时珍已经打听清楚了,当时从文物公司的打包价是六百二十万;其中价值最高的,是乾隆时期的一件黄玉链瓶,价值在两百万以上。
罗宇泽感兴趣,是因为可以作为囤货,留待“鉴宝无双”以后慢慢出;就和那个古玩商最初的打算差不多。
明清玉器本来就相对容易鉴定,文物公司的货,一般也不会断错;所以价格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大漏;打包的话,肯定会有折扣。但之后想利润最大化,就是整理出来,分门别类,慢慢单出。
但是吴夺兴趣不大,因为这里头必定大部分是散碎的小件,出货的时间成本太高,而且很难以此扩大高端的藏家客户群。
听了吴夺所说,罗宇泽也觉得有道理,便又问乐时珍可不可以挑货。
乐时珍说他只是得到这个消息,还没联系这个古玩商呢。
“那你就现在问问呗,赚钱的事儿,哪能拖呢!”罗宇泽直接说道。
“好。”乐时珍接着就拿起了手机,就坐在饭桌边拨了出去。
结果,这批玉器居然在今天上午已经出了!乐时珍多问了两句,对方也告诉他了,之所以出这么快,是因为有几个人合伙收的,有玩家有商家,各取所需。
对方也不是傻子,之所以愿意多回答乐时珍两句,是因为还有一笔生意,想问问乐时珍感不感兴趣。
乐时珍听了之后,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耐心听完,并说考虑一下,尽快答复。
挂了电话之后,乐时珍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吴夺和罗宇泽。
这笔生意就不是这个古玩商的东西了,他是想从中介绍赚取抽成。
这是一批“古玩盲盒”,目前还剩几箱;箱子都是封着的,不能开,只能整箱买。
能得到的信息,只有古玩品类,比如这是一箱瓷器,这是一箱书画,这是一箱玉器,这是一箱竹木杂项,等等。
这些年拆盲盒比较流行,但实际上还是那句话,从南京到bj,买的没有卖的精。要说拆着玩玩,刺激刺激,满足好奇心理,那倒是可以;但要想赚钱,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乐时珍不感兴趣。
不过,古玩盲盒终究和普通盲盒有所不同。这一批封箱货,是附加大概的品相和断代的。
以一箱瓷器为例,货主会保证,基本是全品,没有大的冲裂和磕碰;还会保一个年份下限,比如类似最晚也能到清末。
只是即便如此,风险依然很大,即便是全品,即便全都是古瓷器,这里头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若都是民窑普品,而且都是不值钱的器型,那也可能亏大了。
罗宇泽一听,“那批玉器都有点儿费劲,这种封箱货,玩花样的古玩盲盒,还不如一枪打那批玉器靠谱哪!”
但是吴夺听后,却眉头一挑,“其实可以先去看看,看不好可以不出手嘛!”
闻言,乐时珍和罗宇泽不由齐齐看向吴夺。
“箱子是箱子,可不比案上案,有那么多细节供推敲。”乐时珍说。
“你不会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吧?”罗宇泽问,“别卡啊,说来听听。”
“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去看看。”吴夺笑道,“又不会逼着咱们买,看了之后不想买可以不买;权当了解一下这种新玩法了。”
乐时珍想了想,“吴老弟,你好像特别会看蒙包的东西。”
蒙包这个词儿,玩翡翠的人常用。所谓蒙包料,就是用报纸和黄胶带紧紧裹着的原石料子,连皮壳都看不到。
这都不能算赌石了,简直就是纯碰运气。赌石最起码还能根据皮壳推断出一些东西来。而且蒙包料价格十分低廉,即便不玩赌石的人,想想也能知道,基本都是挑剩的废料,赌赚的可能性极低。
吴夺一听乐时珍用“蒙包”来比喻,知道他在变相提醒自己,不过却问道:“乐兄看来喜欢翡翠赌石啊?”
“别忘了我是云南人。”乐时珍笑了笑,“兄弟我没别的意思啊,这古玩盲盒,几乎没有赚钱的可能性。不过,你要是想玩玩,倒也无妨;就像你说的,大不了不买,浪费点儿工夫。”
此时,罗宇泽插了一句,“乐总,伱玩过古玩盲盒么?”
“算是玩过吧。”乐时珍应道,“之前我买过一个藏家老爷子的一大箱子东西,等同于盲盒吧,不拆箱子,只告诉你大体有啥,爱买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