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啊?”

李天风又叹了一口气,接着顺带说起了当时得到那件永乐青花无挡尊的过程。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李天风当时还有公职,到冀南的一个县出差。

有天中午在县城的一个小饭馆吃饭。那时候的小饭馆很少,老板就是在自家临街的南屋里头摆的桌子,炒菜在院里的厢房。

厕所也在院里,李天风中间去厕所的时候,瞥见堂屋的门开着,老板家的小孩正在看电视。

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旁边,摆着一件青花瓷器。

不消说,这就是那件永乐青花无挡尊了。

李天风上完厕所先回到了餐桌边,等吃完饭结账的时候,才问老板这事儿,说是无意中看到,觉得造型挺奇特。

却不料老板直接就“送上门”了,“你要是喜欢,卖给你啊?”

李天风没有接着问多少钱,而是又问道,“这东西干嘛用的?你从哪里买的呢?”

老板告诉李天风:这是老瓷器,哪是买的啊?传下来的。

不过他也不知道是干嘛用的,老板的奶奶以前还当过毛线轱辘呢。

就这么来回交流了一阵子,李天风花了五块钱,拿下了这件永乐青花无挡尊,比李天风这顿饭钱还多。

李天风当时也不太了解无挡尊,但是他却能看出,这玩意儿指定是永宣时期的官窑青花!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当年也比较年轻,所以很兴奋。结果抱着出饭馆门的时候,被门槛绊了一下子,人摔倒了,这件无挡尊也磕到了地上!

得亏是用报纸包了两层又套了一层塑料袋,要不然岂止是两道冲,肯定碎成几瓣了。

“惨痛教训哪!这件事儿让我长了记性,啥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

李天风说到这儿,时间也差不多了,两人便又回到了“拍卖室”。

而下半场的第一件拍品,参拍者们貌似都不太感兴趣。

看起来这是一张小桌子。

说“桌”其实不准确,应该说是“案”。

桌和案的区别主要在于腿,缩进顶面为案,齐顶四角为桌。再就是案确实也比桌高级一些。

确实很小,因为案面长度只有四十厘米左右,宽度只有二十厘米左右,而整体高度,不超过十五厘米。

两头案面微微有弧度翘起,这是翘头案。

一般来说,如此之小的翘头案,行里喜欢称之为“案上案”。

这并不是这小案就是要摆在大案上的,而是一种美称。这样的翘头案上案,要是放到正式的拍卖会上,常见的称呼,应该是“翘头案微型几”。

几和案,从字义上来看本是不同的东西;但这两者,与案和桌的差异不同,它们在形式和用途上,很难明确划分出截然不同的分界,所以常被并称甚至混称。

而这件摆上来的案上案,材质是海南黄花梨的。

从制式来看,应该是清代的器物,大致在中晚期。

材料不错,年份也不错,为什么大家看起来兴致都不高呢?

一方面因为工艺很简单。

翘头和榫卯结构,这是是明清几案中常规的东西;除此之外,这案子的其他部位,都过于简单平实,也没有任何雕刻和纹饰。

古典家具的价值,除了材质,艺术性自然也占了很大比例。

同是一件翘头案,均为黄花梨材质,但一件造型精美,有巧妙设计和雕刻纹饰,另一件则简单平实,价值上自然大有差别。

另一方面,这件翘头案的案面,它还是石面,也就是镶嵌的石板。

那么,这件海南黄花梨案上案的材质,少了最主要的一块板材。

对一件清代的几案来说,这种设计不算独特,也属于常规。

而且本来这么小的案上案,案面一般是一块“独板”制成,光是这块“独板”的材料钱,那就不菲;换成石板,材料价值下降不言而喻。

这案子的中间,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框子”,然后镶嵌上了一块石板。

也不是直接镶嵌,石板的底部,还托了一层木料薄板;但是这层木料薄板,却并不是黄花梨的,而是榉木的。

这块也不算厚的石板的材质是云石,白色的底子,带有黑色如同水墨晕染的纹理,看着倒是很漂亮。

漂亮归漂亮,但云石就是云南的大理石,价值上自然不怎么高。

这是下半场的第一件拍品,所有人倒是都凑近看了看。但一共九个人,转眼就或撤离或变成随意观看的,就有六个。

包括李天风。他离开桌边之后,和相熟的秦东风到房间一角聊天去了。

仍旧围着这件案上案的、且真的在细看的只剩三个人。

吴夺是其中之一,四十多岁的条纹西装男也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就是拿下朱雀宫灯的人。

这里头的参拍者,有三个人李天风不认识;一个是西装男,一个是拿下铃铛杯的、略带津门口音的瘦高男子,再就是这个拿下朱雀宫灯的人。

李天风之前也跟吴夺提过,这个拿下朱雀宫灯的人他看着面熟,好像以前在港岛的拍卖会上见过。

这个人穿了件灰色休闲装,里头是纯黑衬衣,头发有点儿卷,个子不高,眼窝略陷,看起来在五十岁左右。

此时,他忽而抬头,看了看吴夺和西装男,“两位对云石也感兴趣?”

西装男笑了笑,“我主要是对黄花梨感兴趣,但镶嵌了云石,也不难看,而且更实用。”

听话听音。吴夺心说,此人看来是要出手的,他刚才的话,不过是在探路。谁会对一件黄花梨家具上的云石感兴趣呢?

不过,吴夺之所以还留下细看,一开始确实是被云石上的纹路所吸引的。

因为黑色的水墨纹路,从某个角度看,好似形成了一个“吴”字。

“纹路挺漂亮。”吴夺也赢了那个男子一句。

“我老家就是云南的,所以对云石情有独钟。你们看,这上面的纹路,好像有一个‘天’字。”

吴夺看到了“吴”,他看到了“天”,观察也挺细。

这个自称老家云南的男子又笑着问道,“两位都是北方人吧?”

这话有点儿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俩能不能不和我争?

结果,西装男不吃云南男这一套,“这东西摆在躺椅边上,放个酒水茶饮什么的还真挺合适,石面的,不怕湿。所以我也挺有兴趣。”

吴夺也有兴趣,估计也会出手,但如果这俩人摽上了,万一飙出不合理的高价,他心想也不可能跟着较劲。

本来这东西是不需要听的,因为比较明了。不过,就在西装男和云南男对话的时候,吴夺不由临时起意,顺带就搭上手听了听。

结果······

吴夺没想到这个临时起意,居然有重大发现!

这件黄花梨案上案,是清晚期的东西,这一点没错的。但是,原先的结构不是这样的。

古玩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7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古玩之路第7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