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之后,里面的空间挺大。
类似于一个穹顶大厅。
地面是圆形,直径足有五十米,顶点高度也得十米左右。
如此大的空间,并没有任何支撑,除了本身的地质结构,看起来主要是因为穹顶有点儿特殊。
这穹顶和一般的穹顶不太一样,像是无数小三角形结构组成,也就是顶面并不光滑,只是整体上是穹顶的样子。
这个大厅是封闭的,众人并没有发现其他出口。
而且,大厅里也并没有什么独立的结构看起来能容纳青州鼎的样子。
整个大厅里最显眼的,是居中的一块大石碑。
石碑高达三米,宽一米半以上,厚有二十厘米,青石质地,是一整块儿,打磨得十分精细。
碑下底座并不是常见的赑屃之类的龟形,而是八角形,高约一尺,边缘是斜面。
石碑是嵌入到八角形底座中的。
石碑一面有刻字,两列竖向,一列四个,一共八字,熟悉的金文字体。
另一面无字,却有圆圈和线条,乍看起来像是一幅星图。不过圆圈和线条不多,细看却又不像是星图。
这个大厅里除了居中的最显眼的石碑,还有一些石柱,石柱都没有底座,是直接插进地面的。
石柱的高低粗细都一样,高度约有一米,直径十几厘米,顶部半球形。
吴夺数了数,一共二十四根。
二十四根石柱的分布,是以石碑为中心,在四个边的方向之外,分成四组,每组六根。
每组当中与石碑最近的石柱,与石碑相隔大概五米左右。
每组石柱的排列方式并不相同。
居中的石碑是坐北朝南的,碑文冲南。
东边一组六根石柱,是东西方向直线排列。
西边一组六根石柱,是东西两排并列,每排三根。
南边一组六根石柱,是三角形排列,冲向石碑最近的位置是一根,然后向南第二排是两根,第三排是三根。
北边一组六根石柱,是六边形或者说圆形排列。六根石柱的点位,连直线是一个六边形,连弧线是一个圆形。
除了石碑和石柱,整个大厅就没有别的什么特殊设置了。
看来,想见青州鼎,得先参破这石碑和石柱组成的“阵”。
“这都到最后了,还想折腾我们!”吴夺话虽如此,却是笑着说的。
大家也都笑了笑。在寻找九鼎的过程中,行动组基本养成了乐观的战斗精神。
“好了,看都看完了,先认字。”吴大志指挥,“小权和宁霜过来和我一起认字,其他三人先拍照录像,若是短时间不能参破,以便回去还能研究。”
“化肥好像也在研究。”吴夺指了指化肥。
此时,化肥已经跑到了石碑的背面,坐着仰头看向那些圆圈和线条。
吴大志点点头,“它要是能有什么提示,那更好了,先别打扰它。”
辨识这种金文字体,对他们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吴大志、权浩然、宁霜三人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便认了出来。
右边一列是:道之大化。
左边一列是:阴阳试之。
确定了这八个字之后,吴大志沉吟出声:
“鬼谷子······”
吴夺一听,也想起来了,这确实是《鬼谷子》中的两句话,也在同一篇中,只不过原文中并不相连,是摘出来的。
“这两句话听起来更像是道家之语,鬼谷子不是纵横家么?”梅小梅想到就问。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没错,但也是道家,而且归根溯源,思想来源更是道家。”吴大志解释,“而且,《鬼谷子》这本书,是鬼谷子的学生和后辈根据他的言论整理出来的,侧重于纵横之术罢了,实际上鬼谷子可算是通天彻地的全才。”
“却说关内云阳,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名诩,晋平公时人,师从老子,在云雾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精通百家,人不能及。”吴夺跟着来了几句。
“臭小子,你说的是《东周列国志》里的,那是明末冯梦龙写的小说!”
“爷爷,我是在想啊,您说这个劫走九鼎的队伍,老大会不会是鬼谷先生的传人?”吴夺捏了捏下巴,“这个队伍虽然有很多小分队,但肯定也得有个总瓢把子,鬼谷传人‘精通百家’,所以才能号令群英。”
“总瓢把子······你这都什么词儿?”吴大志轻咳两声,“不过,既然有小分队,那么总队长也应该是有的。”
“还有啊,《东周列国志》虽然是小说,但我总觉得也不会一点儿根据都没有,这里头说鬼谷子和墨子相熟,想想看,鼎中之重的豫州鼎那里,体现了墨家的东西。而这青州鼎秘藏之地,则是最后的安排,极有可能是总瓢······总队长安排的。”
吴大志点点头,“说的还有点儿道理。不过,要是鬼谷传人安排的这处地方,反倒更不好破解了。”
······
“道之大化”和“阴阳试之”,都出自《鬼谷子》的《捭阖第一》。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简单来说,捭阖,可看做“开合”,也正体现了阴阳两面。
万事万物,莫不体现了“阴阳”的规律。
所以,这两句话,相当于什么都没说,也相当于什么都说了。
而石碑背面的圆圈和线条,好像也体现了“开合”;圆圈相当于开了口,线条相当于合上了;甚至反过来,圆圈相当于封闭了,线条相当于开一线,好像也行。
而且还有点儿像星图。
同时,四组二十四根石柱,应该和这些圆圈线条有所关联。
吴夺不由又想到了一些对鬼谷子的描述,他擅长的东西确实有很多。
比如“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比如“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甚至,“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异引,平地飞升”······
他的弟子,也都没有差的。
这石碑上的圈线图和周围的二十根石柱,很可能是综合多家之术的结果。
所以,也很可能比之前遇到的机关都难破解。
“咱们先各自琢磨一下。”吴大志此时说道。
说完之后,便径自走到了石碑背面,去看圆圈和线条组成的简图。
此时,化肥仍在聚精会神地看。
“肥哥,还没什么眉目?”吴夺在化肥身边蹲下了。
化肥微微歪了歪头,算是对吴夺的回应,仍是目不转睛。
吴夺也只好观察起来。
但这个简图,好像很难理出什么规律。
本来,吴夺根据四组石柱,想到了四象,而这简图又有点儿像星图,加上有关九鼎的天象图也体现了四象二十八星宿,所以是想往这方面靠的。
但是,石碑上用圆圈和线条刻画的简图,圆圈大小不一,线条长短粗细不一,而且布排也未免乱了点儿······
此时,其他人也没往别处去,都围在了石碑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