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梅又道,“不过,他俩都是齐国人吧?只是孙武后来到了吴国,孙膑则在齐国效力。”
吴夺应声,“我记得孙膑原名孙伯灵,被庞涓处于膑刑,才被叫做孙膑。”
确实,“孙膑”这个名字,其实类似于外号,而且还是根据身体缺陷残疾之类的起的,就像瘸子秃子麻子一样。
“其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掘银雀山汉墓之前,《孙膑兵法》早已失传;甚至有学者提出,《孙膑兵法》不存在,也可能和《孙子兵法》其实是一部书。”宁霜接着说道,“不过,银雀山汉墓发掘的大量竹简中,既有《孙子兵法》,也有《孙膑兵法》,就此定论。”
······
众人边聊边走。这条通道总体也不是笔直的,不过每一小段是笔直的,每到转折之处,都不是直接出现拐角,而是一个比通道略大的小型“房间”。
这一次走了很久。
众人在一个小型“房间”内稍事休息的时候,吴大志说道,“我感觉,已经到了之前划定的范围了。”
从方向上,大家没法具体感知,但是从距离上来看,还真是差不多了。
继续前行。
吴夺发现,之后的通道,已经不是开凿的,而是搭建的!
实际上,他们从“开门”之后,通道就逐渐出现了地质结构的变化,从“石道”逐渐变成了“土道”;而过了这个小型“房间”之后,则是挖开“土道”之后,再用石材垒砌。
前面的“土道”地面上铺的是碎石;而现在,地面则铺了石板。
而且,过了这个小型“房间”之后,通道就一直是笔直的了。
如此前行了大约百米,前方出现了一个“拱门”。
之前的小型“房间”,都是方形门洞,而这个“拱门”之后,远观也能感觉到到空间比较大。
进入“拱门”,众人打灯照射,顿时感觉豁然开朗。
这个空间确实很大,地面大致呈现圆形,直径足有二十米,顶部也是穹顶,高达十余米。
其间并无柱子之类的支撑,感觉就是一个“土坯房”。
但是不知道经过了什么处理,地面和墙壁虽是“土坯”的感觉,摸上去却又滑又硬。
吴大志还用工兵铲试了试,撞击之下,居然有类似金属的声音。
这个空间的结构也有些特殊,居中有一道台阶,台阶是石材建成;台阶从中央地面一直上行,与一处“墙壁”相接。
台阶很宽,得有三米;而台阶顶部则是一个长方形小平台,与之相接的“墙壁”上,则有一道青铜门。
青铜门是两扇,宽度和台阶一致,三米左右,高度则在两米多。青铜门的门框顶部,已经接近穹顶的边缘。
青铜门不仅有门框,还有“门槛”——其实是和门框连成一体的;“门槛”不高,也就是十几厘米。
如此看来,很显然门是要往里推开的。
青铜门上,有一对辅首,辅首下则是吊环。
“上去看看吧。”吴大志此时的语声也有点儿激动了。
因为他感觉,这青铜门后,应该就是秘藏扬州鼎之处了!
不光他这么想,大家都这么想,也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激动。
众人就此上了台阶,吴夺则是抱着化肥上去的。
走到近前,众人开始观察。
青铜门上,除了一对辅首,别无纹饰。
而这一对辅首,居然是正方形的,而且并不是神兽瑞兽之类的或者其他的常规纹饰。
两个辅首,两个方形的底面上,都有半球形凸起,是一样的分布。每个方形底面上,都是五个半球形凸起,四个组成小正方形,一个居中。
半球形凸起和底面之间有缝隙,看起来是能按下的。
这和之前第一道机关石门处、地面上的半球形凸起很是相似,只是这里的显然要更复杂。
方形辅首的边长在二十厘米左右,半球形凸起的直径则在四厘米左右。这样的尺寸和分布,使得五个半球形凸起在辅首底面上显得极为均匀。
辅首下方的吊环,则是在辅首凸起的下方的两个孔洞中穿挂的。
大家也都看到了,两个辅首,十个半球形凸起,每个上面都刻了字。虽是细若游丝,但是能够看清楚笔画。
“这和现代防盗门上的密码锁很像啊!这帮奇人异士,真是处处充满了奇思妙想!”
吴大志则伸手轻轻试了试吊环,貌似是固定的,不能活动分毫。
“看来,必须得先破解‘密码’,才能让吊环活动,而通过活动吊环,门才能开!”
“这应该是最后一道机关了!”吴夺看了看刚刚放到地上的化肥,“肥哥,这个能搞定么?”
化肥却坐下歪了歪脑袋,仿佛在“思考”。
“先抓紧认字吧!”权浩然此时说道,“化肥看来很难有结果,最起码一时半会儿不会有。”
于是,吴大志和权浩然分别负责一个辅首,开始认字,其他人则从旁观察。
依然是熟悉的字体,虽然不能立即辨认出来,但也没费多少工夫。
左侧辅首上五个半球形上的字体,中间的一个字是“乱”,四方的字,从左上角顺时针旋转,分别是:利、名、饥、恶。
右侧辅首上五个半球形上的字体,中间的字则是“义”,其他四字按照同样的顺序,分别是:暴、刚、强、逆。
吴大志将这十个字分别写到了两张纸片上。
众人了解之后,都陷入了沉思。
吴夺心道,这可比“天法道”难搞多了,而且这个连提示都没有。就算是排序,就算是每五个字单独排序,其中的变化也非常之多。
况且,依据什么排序呢?
左侧辅首的五个字,貌似和人的欲望有关;右侧辅首上的五个字,貌似和人的品性有关。
但是,这些如果要排序,可谓见仁见智,貌似没有统一明确的答案。
等等,不对······
这是不是还和兵家有关系啊?而非常规字面意思。
吴夺正想着,吴大志却哈哈大笑,“我知道答案了!”
大家齐齐看向吴大志。
吴大志抬手一指左侧辅首,“名、利、恶、乱、饥!”
又抬手一指右侧辅首,“义、强、刚、暴、逆!”
“也是排序?”吴夺不由问道,“爷爷,是不是也出自兵家论著?”
“没错!”吴大志点头,“孙吴!前面是孙子,这里是吴子!这些字,依据的正是《吴子兵法》的内容!”
“吴起?”其他人大差不差地先后出声。
吴起,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兵家代表人物,与孙武并称“孙吴”。
战国初期,吴起生于卫国的一个“万金之家”,为了谋得一官半职,曾经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却也没能如愿。
就此也受到了同乡不少人的嘲笑和诽谤。
这时候,吴起怎么办呢?首先,他先杀了诽谤他的人,一共三十多个;然后逃走。逃走之时,他说:不为卿相,誓不归卫。
你是个狠人啊······
正所谓慈不掌兵,从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吴起掌兵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