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在开门后一直站在吴夺身旁,它好像主要就是在“观察”地面,听了吴大志的话,立即点头。
“能走么?”吴夺接着问道。
化肥此时仿佛已经弄明白了,直接往前走去。
“咱们四个鱼贯前行,跟上化肥。”吴大志说着便跟上了。
化肥确实在“跳格子”。
这里头能走的正确的“格子”,好像并没有什么规律性。
好在“格子”够大,只要“路径”正确,不要说化肥了,他们走起来也很轻松。
这一趟是吴夺断后,他掏出了记号笔,在走过的格子中央,做了箭头标记。虽然又化肥这个“向导”,但有备无患。
这段通道并不长,就算挑“格子”走,也很快就走完了。
他们到了那个中央有井的很宽敞的空间之中。
这个空间,如同一个穹顶大殿,高度足有十米开外。地面则是正方形,边长则在三十多米。
如此大殿,居然没有一根柱子。不过,既然是穹顶,要是处理巧妙,倒是也能稳固。
这个大殿的中央,确实是一口井,井台石砌而成,高一米左右——但因为外侧是斜面,还带着类似台阶的结构,所以并不显高。
井口并不是圆形,而是正方形。上有穹顶,下有方井,又是一个天圆地方。
井口的边长有五米左右,也就是说,横向来看井边,占了大殿地面的六分之一左右。
除了中央的方井,大殿四壁,各有一道门。
进来的通道口算一道门,只是没有门扇。
左右两侧石壁上,也各有一道门,也没有门扇。
而正对来路、隔着井的正前方,也有一道门。这道门有两扇石门,但是石门是开着的,并非关闭状态。
“果然。”权浩然总体观察一遍之后开口,“那边两扇石门之后,就应该是原本预备安放勾践棺椁的真正的墓室,但是石门上的机关,可能尚未最终完成,所以外面的青铜门才留了个一次性开启方式。”
“嗯。”吴大志接道,“现在我们都看了,其实独山大冢基本也快完工了,但这时候风水核心‘小溶洞’却出现了问题,因此弃用。弃用之后,这里别的地方没动,最终直接关了青铜门了事。”
吴夺又道,“安葬无疆借用此处,但是因为风水核心‘小溶洞’出了问题,主墓室反倒成了不吉之地,所以并没有开启这里的青铜门,而是放到了祭坛岛上······”
“嗯,那三道门内,应该都是空的。那就先看看这口井吧!”吴大志说着看了看大家,“你们都听到水声了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
这口井下,的确是有水流声传出的。
虽说知道井下可能连通地下河,但是这水流声也未免不太正常,除非井下有什么特殊结构。
四人分在井台四边,都拿着手电朝下照射。
井下看到水,并不深,也就是五六米。
但是,这井下的水,却形成了一个“小瀑布”,进水之处高,出水之处低,落差足有两米。
一侧井壁上,有和井口同宽的进水口,水从进水口涌出,接着就飞流直下。
而对面的井壁上,则有同样大小的出水口,“小瀑布”的水落下之后,涌入出水口流出。
进水口的底边,比出水口的顶边,高约两米。
而出水口的底边,也就是方形井底的一边。
“这外型吧,确实是一口井,但井下头这结构······”吴夺看清楚之后开了口,“这简直是一个地下河水利小枢纽工程啊!”
吴夺之所以这么说,还因为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形成的“小瀑布”,并不是井下结构的全部。
除了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底面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类似底座的东西,但是已经不成型了。
这东西是石质的,因为隔着水流,所以看不太真切,感觉它的底部应是和井底相连的。
这东西现在已经基本受不到水流的冲击了,只有靠近出水口的一处边缘还能被水流的外侧“蹭”到;而这一边,也和另一边明显不同,是非常滑顺的圆润之形。
“这东西应该是个底座,上面本来还有结构,但是现在,都已经给水流冲没了,看不出原先是什么了。”吴大志反复观察之后说道。
大家都点了点头。
吴夺又指了指位于“小瀑布”侧面的位置,“这个处理过的洞口,会是干嘛的呢?”
在小瀑布的侧面,还有一个圆形洞口。
这个圆形洞口的直径有个三米左右。
其实三米左右对一个人来说那是够大了,但是方形出水口和进水口的边长足有五米,对比之下,就显得这个圆形洞口小了。
而且,这个圆形洞口上还有一个青铜“轮盘”。
类似于自行车轮的结构,只不过没那么多“辐条”。居中是个略扁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上插了一圈青铜杆。
吴夺数了数,青铜杆一共十二根,一端固定在中间的圆柱体上,一端顶在了洞口的洞壁上。
因为圆形洞口直径有三米,青铜杆也并不粗,直径不过六厘米左右,所以十二根青铜杆还是比较稀疏的。
但是,在青铜杆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尖刺,让青铜杆如同细版狼牙棒一般,这就使得这个青铜“轮盘”有一种“防守”严密的感觉。
这个圆形洞口的高度,和出水口差不多,甚至因为小,还显得略高一点儿;加上在出水口的侧边,所以出水口的水流基本不能直接冲击圆形洞口的青铜“轮盘”。
可即便如此,在如此潮湿的环境里,青铜“轮盘”也应该锈迹斑斑才对。
但锈得却并不重。
而且在青铜“轮盘”上,倒是好像有一层暗黄色,绿锈只是星星点点出现在这一层暗黄色之中。
这种暗黄色,肯定不是青铜器的“原铜光”之色;而且更像一层漆,还不是很润的漆感,而是如同干裂的漆面,上面还有不少断纹。星星点点的绿锈正是出现在这些断纹之中。
四人最后都把灯光和目光定格在这个“轮盘”上。
从井台到洞口,不过数米,青铜“轮盘”可以基本看清楚,但因为遮挡和角度问题,却看不到圆洞内有什么。
“就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个洞是干什么的,很费猜,但是应该进去看看!”吴大志缓缓说道。
虽然语速慢,但是语气之中,却好似带着一丝兴奋。
“对!”其他三人异口同声。
他们也带着一丝兴奋。
这全都是因为青铜“轮盘”上的那层暗黄色。
这个圆形洞口,应该也连通地下河;估计因为受到扬州鼎改变地气的影响,火生土,才形成了这种暗黄色。
圆洞之中的结构,很有可能出现关于扬州鼎秘藏之地的线索。
“要是能直通扬州鼎秘藏之地,那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吴夺又补了一句。
吴大志不假思索摆手,“秘藏扬州鼎,确实比兴建独山大冢要晚得多,比安葬末代越王无疆也要晚,但,肯定不会是从这里进来的,从青铜门的开启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