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吴夺点点头,详细说道:
“明代才多见偏大的仰钟杯,所以又被叫做仰钟式碗,清代官窑没有这么大的。这一点,那个眼镜大哥是说对了的。不过他也跑到乾隆民窑上去了;不过确实,乾隆民窑有点儿百花齐放的意思。
但是呢,再看釉色,这种白中泛青的釉色,很明显和乾隆时期的釉色不同,即便是乾隆民窑,釉色也都比这个要白。
还有修足,乾隆时期碗的修足,不管是官窑民窑,和这只青花碗的修足都不能完全对上。
而嘉靖官窑的修足,也和嘉靖民窑有区别······”
葛亮等吴夺说完,“我看他水平貌似还可以,这些细节难不成一个都没注意?”
“注意到和研究透,是两码事儿,而且鉴定很容易先入为主。这只碗保存比较好,比常见的明代瓷器要显得新一些,他可能极大受到了年份判定的影响,局限在清代了。”
“你是知己知彼啊!”葛亮来了个手工赞。
“你配合得也很好啊,最后还白落了一个瓷勺。”吴夺不由哈哈一笑。
这是一场技术战,细节影响成败,打赢很有满足感。
葛亮同样高兴,“真不错!今天咱俩收获都还可以,看看两位美女有没有收获吧。”
没走几步,葛亮却想起刚才没问的一点,“这只碗是嘉靖官窑却不落款,依你看是什么原因?”
“嘉靖官窑和乾隆官窑不落款的情况有所不同。”吴夺说道,“不过,大概也是两种情况。第一呢,是赏赐给大臣的,在烧造之前就决定了赏赐。”
葛亮点头,“这只碗的画片,有仙道之风,多半就应该是提前就定好赏赐的了。嘉靖皇帝还送给过严嵩、徐阶等重臣香叶冠呢。”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吴夺接着说道,“嘉靖官窑还有一种不落款的情况,那就是作为祭器。不过仰钟式碗的形制,不太适合作为祭器,而且祭器流入民间的可能性相对也更小。”
“佩服佩服。”葛亮拱手,“我这跟你逛了一上午,比自己研究强多了。”
“过奖过奖。”吴夺摆手,“你应该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你还能再要点儿脸么?”
······
吴夺和葛亮很快就见到了宁霜和梅小梅,她俩正巧也不想再逛了。
一聊,她俩也都买了东西。
于是出了古玩市场,四人就在附近找了家老字号本地特色菜饭店,要了个包间边吃边聊。
这里的特色菜比较接地气,像什么梅干菜焖肉,油炸臭豆腐;因为越州盛产黄酒,所以还有不少和酒有关的特色菜,比如花雕醉黄鱼,醉鸡醉蟹,糟溜虾仁等等。
吃得挺爽,谈及各自买的东西,也挺爽。
宁霜也捡了个漏儿。
她捡的漏儿是两张宣纸。
每张都是长约四尺,宽约两尺。
不过,宁霜这个漏儿是多买了一件行情价的东西才得来的,虽然这件行情价的东西比这两张宣纸便宜多了。
这两张宣纸,本来是卷成筒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朱漆描金书画盒里的。
这个朱漆描金书画盒,看起来至少应该是清代的,盒面上还有螺钿镶嵌的花卉图案,铜锁扣,做工很精致。不过上面没有任何落款或者刻字。
这个朱漆描金书画盒摊主还不肯让价,最低八千块。
宁霜一开始看这个书画盒,主要是被五颜六色的螺钿花卉吸引的,女孩子嘛。再者书画盒买回去,肯定能用上。
却不料,里面有一个宣纸卷儿,是两张宣纸叠在一起又卷起来的。
宁霜细看之后,便对摊主说,“你要八千这么高,不会是把里面的宣纸也算上了吧?宣纸才值几个钱?”
摊主应道,“当然了,我本来就是一起来的!这宣纸也是老宣纸,别看只有两张,也能值个千八百的。”
宁霜听摊主这么说,便知道他没看懂;他这个摊子上多是竹木牙角,看来对书画纸墨不在行,便又故意说:不要纸,能给便宜一半么?
结果摊主说不拆开卖,还说既然是书画盒,肯定有买主同时也是喜欢宣纸的。
最后宁霜也没砍下价儿来,八千块买了这个书画盒连带里头的两张宣纸。
这个清中期的朱漆描金镶嵌螺钿书画盒,市场行情确实在一万左右,但是这两张宣纸,却不是千儿八百的。
这个书画盒的价钱,连半张纸也买不来。
因为这是两张御制淳化轩宣纸。
这种宣纸,一张其实有三层,中间一层有刻画的“双龙戏珠”,若是打灯透光来看,图案便能清晰地显现出来。
淳化轩,是在长春园中,乾隆时期建造完工;后来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长春园也被毁了。淳化轩这个名字,出自“淳化阁帖”,因为此处廊壁镶嵌了“重刻淳化阁帖”的刻板。
乾隆很喜欢淳化轩,所以又把这个名字用到了这种御制宣纸上。
宁霜捡漏的这两张宣纸,准确的称呼应该是:淳化轩御制双龙暗纹笺。
淳化轩御制双龙暗纹笺,是内务府制造,宫廷专用;当然,乾隆也赏赐出去过。
这种三层暗纹宣纸,工艺精细繁复,后世流入民间的本就很少,纸又不易保存,还有“御制龙纹”的噱头;现如今,一张全品能上到几万。
吴夺听完了这事儿,不由笑着说,这可比自己捡漏无款嘉靖官窑轻松多了。
“作伪书画的,最喜欢买类似这样的老纸了。就这两张纸,伪造两张乾隆御笔书法出去,迷惑性太强了。”葛亮接着说道。
“还真是。”吴夺接口,“别看乾隆书法不怎么样,但是市场行情可真不赖。”
“你俩怎么还替作伪的考虑上了?”梅小梅撇了撇嘴,旋即又道,“好了,看看我捡的这个漏儿怎么样?”
梅小梅之前说过她拿下的是一面铜镜,只是吴夺还没看,不过吴夺觉得她既然和宁霜一起,应该问题不大。
不料宁霜却道,“我还没看小梅姐的铜镜。因为我俩分开过一段时间,碰头没多久,她光说拿下了一面铜镜,你俩就来了。我也等着看呢。”
“对,你们三个一起看吧。”
这时候吃得也差不多了,梅小梅放下了筷子,拿起饭店的一次性塑料手套戴上,从包里取出了装有铜镜的锦盒。
吴夺一看,这锦盒不大,估计铜镜也不大。
果然,这面圆形铜镜的直径,也就是十厘米甚至不到十厘米。
镜子很漂亮,通体水银古。而且皮壳老熟,不是生坑的东西。
镜面光滑,镜背中央是伏兽钮,弦纹圈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是四只瑞兽,外区则是六只飞禽,同时带有六串葡萄纹饰;而在镜边,还有如意图案点缀。
“好一个禽兽!”吴夺还没上手,就不由叹道。
这是一面很经典的禽兽葡萄镜。
禽兽葡萄镜,也叫海兽葡萄镜、瑞兽葡萄镜、海马葡萄镜等,名称很多,出现在自古至今的各种史料上。
其中叫得最多的还是海兽葡萄镜,清代的《西清古鉴》也是这么叫的,影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