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陆游和辛弃疾重新燃起了希望。
因为韩侂胄是主战派。
韩侂胄后来也真的主导了“开禧北伐”。但是,北伐太过仓促,朝廷的内部也并不团结,北伐初期虽然小胜,但终究溃败。
这时候,陆游已经八十多岁,风烛残年。当韩侂胄的头颅被割下送到金朝求和的时候,陆游没有什么过激的表现,只是写了一首诗:
翟公冷落客散去,萧尹谴死人所怜。
输与桐君山下叟,一生散发醉江天。
······
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而入冬之后,更是卧床不起。
1210年1月26日,也就是农历1209年的腊月二十九,眼看就要过春节了,陆游却在病榻之上溘然长逝。
而这个出戟香炉,包括后来黄铜镶口,正是陆游卧病之后、去世之前,吩咐儿子去定制的!
陆游的儿子有好几个,吴夺没有听到到底是哪个儿子去办的这件事情。
但是,这个香炉,正是陆游让儿子乃至后代在“王师北定中原”后“家祭”之时用的!用来焚香“告诉”他一生魂牵之事。
为什么定制一个出戟香炉?戟,是兵器,这里头隐含着“出兵”的意思。
为什么要用黄铜镶口?一是黄铜谐音“皇同”,一个大宋皇帝而“九州同”。二是,瓷器脆弱,以黄铜镶口,能让这个“消息”传得更有声势。
这个越窑青瓷出戟香炉加黄铜镶口,在陆游去世之前就做好了。
陆游还曾亲自上手察看。
而这首《示儿》,就是面对这个香炉成诗的!
所以,吴夺上来就听到了。
只是可惜,南宋不仅没有北定中原,最终也灭亡了。陆游让儿子定制的这个香炉,自始至终都没有用上的机会。
至于这件香炉后来如何辗转,吴夺倒是也听到了一些。
但是很少,只有两点。
一是明代的时候曾经被人,彼时黄铜镶口出现不少锈迹,所以经过了一次除锈和打磨处理。
二是清代嘉庆年间,曾经被越州的一处祠堂用过,后来祠堂更换了一个大的紫铜香炉,而这个香炉被人收走;收走之后,黄铜镶口又一次经过了打磨处理,还进行了精细的抛光。
······
吴夺抬起头来。
“看这么久啊?”葛亮微微皱眉,出口问道。在他看来,本来年份已定,却看这么久,会不会是因为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吴夺微微一笑,“新问题倒是没有,就是这黄铜镶口······”
女摊主曾大姐见吴夺还在说这个,加上吴夺看得时间太长,也稍稍有些不耐烦了:
“两位帅哥,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十八万我已经让到最低,真的不可能再降了。”
吴夺也就没有再多说,而是给了葛亮一个眼神。
葛亮会意,“好,曾大姐,那我就要了吧!不啰嗦了。”
“行,你痛快我也痛快,我这里有个竹雕的盒子,大小配香炉正合适,一起送给你了!”曾大姐点头。
这个竹雕盒子是现代工艺品,不过也能值个小几百块,肯定比普通的锦盒好多了。
葛亮收货转账,吴夺便又在曾大姐的摊子上扫了扫。
她这个摊子上,以瓷器为主,大多都是真东西,不过像葛亮买的南宋越窑这么老的就没有了,而且也是以普品为主。
有一件元代龙泉窑的大盘子算是不错的,可惜有道冲太长了。
另外还有一件“雍正官窑”粉彩花卉笔筒,看着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仿品,工艺挺不错的,赏玩一下也还可以,但是足底的蓝彩落款脱了一半,这样的毛病就让人堵得慌了。
现如今的古玩市场,地摊捡漏的几率越来越低;运气比眼力重要,你眼力再高,也得有运气碰上好东西才行。
葛亮那边收好了东西,吴夺也便就准备走了。
此时,曾大姐看了看吴夺,知道他没有再看上摊子上的东西;不过在他们临走之前,她忽而说道,“你们只喜欢瓷器么?玉器喜欢不?”
“曾大姐,看来还有没摆出来的好东西啊!”吴夺笑道,“那就看看呗,巧了,我最早接触古玩,就是从玉器开始的。”
“噢?”曾大姐面露喜色,不过还是顿了顿,“这东西价高······”
“什么玉件?”吴夺接口问道。
“玉牌。”
“玉牌?什么时期的?”吴夺追问。
“清代。”
“清代的玉牌,曾大姐您还说价高,那肯定是乾隆工了?”
曾大姐点头,“是芝亭牌。”
吴夺一听,“那真得看看了!”
明代玉器,绕不开陆子冈,清代玉器,绕不开乾隆工。
乾隆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乾隆工是说乾隆时期的精品玉器;而狭义的乾隆工,只有乾隆朝的宫廷玉器才能这么称呼。
而且对行家来说,很少用到广义的称呼,一说乾隆工,那就是乾隆朝宫廷玉器。
这与和田玉一样,和田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行家一说和田玉,多是单指疆区的玉料,那些可以统称为和田玉的俄料、青海料、韩料等等,都会另加称呼。
乾隆工,属于“内廷恭造之式”,首先玉料上必经过精挑细选,其次治玉的都是全国顶尖的玉匠,再者玉雕作品的寓意或者意境往往都很好。
乾隆工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以前的朝代和乾隆之前的皇朝玉雕匠人不能落款的先例,得以让很多玉雕大师留名后世。
玉雕匠人,在古代,地位其实是比较低下的;很多玉雕匠人,根本就没有留下名字,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在以前的朝代和乾隆之前的皇朝,宫廷玉器是不允许玉雕匠人留名落款的。
民间治玉,你愿意怎么落款怎么落款,但是宫廷玉器,不行!
明代的陆子冈,一代宗师,在自己很多玉雕作品上都会留名;但是,为皇帝为宫廷治玉,同样被严明禁止落款。甚至还留下了为万历皇帝治玉、私自偷偷隐秘落款、从而被砍头的野史。
从这一点上来看,乾隆皇帝是做了一件好事的。作为一个落款达人、盖章狂魔,他对艺术创作者本身也算是有所回馈了。
所以,乾隆和乾隆以后的时期,有很多玉雕大师得以名扬后世,比如朱永泰、姚宗仁、谢士枋、朱时云,等等。
而曾大姐说的“芝亭牌”,涉及的玉雕大师,名叫“芝亭”。
芝亭,听起来更像一个“艺名”,没办法,关于他的记载,确凿的就只有这么个名字,或者说就是因为在玉牌上落款才得以留名。
芝亭最擅长的,就是制作玉牌。所以,才有了芝亭牌这个专有的称呼。
明清两朝,明有子冈牌,清有芝亭牌。实际上芝亭牌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子冈牌的特点,同时也具备自己独有的风格。
芝亭牌一般是两面雕刻,一面是图案,比如人物山水什么的,另一面则是诗文;芝亭牌以清新雅致见长,刻字书法颇为流畅。方寸玉牌之间,诗书画意竟得其妙。
芝亭牌也一直是后世玉器藏家所追求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