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通道里有些潮湿,地面略显湿滑,而且是微微向上的小斜坡,走起来还真得小心点儿。
之前吴夺在通道口用探照灯看不到“尽头”,也跟潮湿有关,潮湿的情况下能见度也受影响。
足足走了得有五十米,才发现了情况。
情况就是出现了向下的石阶。
“我去,先爬坡再下台。”吴夺笑了笑,“之前斜上的坡道,可能是为了进一步防范水势上涌。”
葛亮点点头,又抬手一指,“你看,下面好像挺宽大。”
台阶往下延伸的距离并不短,但是台阶下方,出现了一个拱门式的“大开口”,足有二十米宽,最高点有五六米高,所以容易看到。
他们走下台阶,站在“拱门前”,只见拱门下方是一条横向裂隙。
裂隙对面则是一处如同悬崖的平台,平台后的石壁上,还有一个通道口。
看起来,“拱门”、“悬崖”、“裂隙”,应该都是天然形成的,而通道只是打穿通过其中而已。
裂隙总体不算太宽,而且宽窄不均,最窄处不足一米。也正在最窄处,搭有一块厚重且形状不规则的石板。
吴夺和葛亮站在裂隙边,先往下看了看,裂隙并不深,不到五米;同时,拱门下方两端并没有往上裂开,而是如同一条隧道穿行其下,露出来的裂隙,只有拱门下方这一段。
而后他们又往上看了看,基本都是天然的形状。
但是,正对压在裂隙的石板的上方,却好像有开凿的痕迹,而且凹空的形状,似乎和石板一致。
“这莫不是直接从上面凿石,然后让它落下来,正在落在裂隙上,充当了桥的作用?”吴夺叹道,“若是如此,这帮人还真会玩儿。”
“应该是。”葛亮指了指石板的底缝,“你看,很像是砸下来形成的碎渣和痕迹。”
吴夺也看了看,“这要砸不好,把地面砸裂或者石板被砸断,岂不是白忙活?”
“所以说他们牛啊!”
“也是。走吧,过桥,继续。”
两人踏上石板,过了裂隙,到了对面的悬崖平台,又进入了通道口。
这个通道口的形状就不怎么规则了,包括里面的通道,石壁都刺刺棱棱的。好在够高大,最高点足有三米,最宽处也得两米左右。
通道的方向不怎么直,七曲八拐的,可能是根据岩石开凿的难易度来的。
大概又行进了三十米左右,两人到了一处岩质疏松的所在,岩石的颜色也从青黑变成了灰白。
在就在此处,出现了一间不小的石室。
这间石室就很规则了,地面呈现六边形,最大直径将近十米,顶高约有三米。石室之门,恰在青黑岩石和灰白岩石的交界处。
这间石室不仅是六边形的,而且还有六个门口!
除了进来的门口,还有五个。
每一个门口,恰好在六边形的每一条边上。
而这六个门口,除了进来的门口没有门,其他五个都有。
确切地说,也不是门,而是堵在门口的一块巨石。
这五个门口大致都是拉高的半圆形,但也都不太规则。高度在两米左右,宽度不到两米。
每一块巨石有一小半卡进门口,一多半挡在门外,基本都挺严实,个别地方微露缝隙,但是打灯也看不到里面的情景。
“我怀疑只有一个真正的通道,其他四个都是假的。”吴夺指了指石室中央,“要是破解不了机关,一块块地移动巨石,累死人不偿命啊。”
葛亮笑了笑,“看看吧。”
在石室的中央,有一个凹陷的浅坑。这个浅坑的形状比房间少了一“边”,是五边形。
浅坑的直径在一米左右,深度只有十厘米左右。
而浅坑底面的结构,是类似迷宫一般的复杂的条形凹槽。
就在浅坑中央的和条形凹槽相连的小圆槽中,则是一颗直径五厘米左右的球体。
看着应是石球,整体是火红色,略带不多的游丝状白纹。
石球像是可以沿着凹槽滑动。
而在五条边的底部,则各有一处只露出一部分顶部的洞口,感觉整体应该也是圆的,估计是如果找对了路径,可以将石球沿着凹槽推进去。
虽然和后方说好了,遇到阻碍机关就会返回,但是吴夺和葛亮还是忍不住先投入研究了一番。
在这个浅坑的每个只露出一部分的洞口之上的侧壁,好像还都刻了字。
结果凑近仔细一看,并不是字,而是图形。
这些图形对精通玉器的吴夺来说,很容易辨认,因为都是玉器图形。
五个图形分别是:圭、璋、琥、璜、琮。
这又是一道选择题。
看起来应该是将中央的石球沿着条形凹槽推入到对应的洞中,机关就能破解。
不过,这不仅仅是五选一的一道题,还加了一个“迷宫游戏”。
从这个结构来看,即便确定了哪一个洞口,再要想将石球推入洞中,也得在复杂的条形凹槽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路径。
因为各有凹槽相连的五个洞口和石球大小基本一致,却只是露出了一部分;而凹槽的顶部开口宽度也只有四厘米左右,石球的直径却有五厘米。
也就是说,石球只能从中央位置推入口小肚大的凹槽,却并不能在凹槽的任一位置从上面放入,更不可能直接拿起来塞入选定的洞口。
这石头只能推着走。四厘米的开口,足以让手指插入推动石球。
这个局面,貌似还有一个暴力方法,选定洞口之后,直接“扩口”,将石球放进去。
但这显然是胡闹。
因为“扩口”或者破坏凹槽,都有可能导致机关出问题。当年的这帮奇人异士,既然如此费心地精密设置了这个机关,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可能想不到。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现在还有一点可以动手的事儿就是,中央小圆槽里的那个火红的石球,是可以拿起来的。
因为小圆槽比石球大不少,石球就是放在里面。虽然进入圆槽相连的五个条形凹槽口得“推”,而且推的时候拿不出来,但是石球放在小圆槽中,周边有足够的空隙可以用手抓起。
“先看看这个红丸子?”吴夺动手之前,看了看葛亮。
“你还是说石球吧。你一说红丸子,我就想到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葛亮咽了口唾沫,“影响我思考。”
“你咋不想到明末的‘红丸案’呢?这样就不用馋了。”吴夺一边说,一边拿起了火红的石球。
“是不馋,但红丸案是皇帝死了,瘆得慌。”
“这石球挺沉。”吴夺皱了皱眉,“而且不凉啊。”
“不凉?”葛亮一听,“怎么个不凉法儿?”
“你试试吧。”吴夺没有手递手,生怕接不好摔了石球,而是先轻轻放到了地上。
葛亮也没有着急拿,因为吴夺说不凉,所以他略略等了一会儿,避免吴夺手的余温影响。
当葛亮拿起之后,感觉确实有点儿温,虽然不是明显的温热感,但也绝不是普通石材的温度。